原创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没有马寅初的人口论,当今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迪丽瓦拉
2025-09-14 07:32:29
0

文|削桐作琴

编辑|削桐作琴

自明朝中期以来,中国长期稳居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纪录在2023年被印度超越。尽管中国人口依旧超过14亿,但生育率的下降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这也引发了对马寅初人口论的反思和质疑。

如果当年马寅初没有提出他的“人口论”,没有实施计划生育,那么当今的中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逐渐恢复稳定,民众生活安定,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在战乱年代,中国未曾进行系统的人口统计,每当问及人口总数时,只能以“四万万同胞”来代替具体数字。直到1953年,新中国迎来了首次全国人口普查,1954年11月,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了数据:全国人口大约为6.02亿。

全国上下为这一数字欢欣鼓舞,但教育界的马寅初却看到了潜在的问题。他认为,人口的过度增长并非好事。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社会急需经济建设,而人口众多的优势自然显现。毕竟,“人多力量大”曾是许多人的共识。

然而,马寅初始终认为,过快的生育率将成为国家发展的负担。为此,他亲自前往南方城市进行调研,并发现了问题的苗头。在浙江的乡村,许多家庭的孩子数目异常庞大。经他分析数据后发现,江浙地区的年人口增长已达到2-3%,这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增长范围。

1955年,当中国正忙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且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果时,马寅初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观点,这一建议并未得到广泛支持。尽管如此,马寅初依然坚信自己的观点,并在1957年6月的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指出,人口的过度膨胀会对国家带来诸多隐患,提议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节育措施,并希望国家出台相应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爆炸”问题。起初,马寅初希望国民能自觉选择晚婚晚育、避孕等方式来控制人口增长。然而,很快他意识到,单靠民众的自觉是不现实的,于是,他开始建议国家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

在马寅初看来,国家要实现快速发展,最关键的不是人口总数的增加,而是提升人口素质。他的观点引起了部分高层的关注,国家开始重视人口过快增长的潜在影响,部分共识逐步形成。然而,社会各阶层对此并未完全接受,加上当时自然灾害频发,政策的推进受到了阻碍。

1962年至1973年间,人口猛增了3.2亿,这一巨大的数字开始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大量社会资源被迫倾斜到儿童教育上。1970年,周恩来总理首次在会议上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概念。接下来几年,政府不断讨论“计划生育”应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最终决定在1978年将“计划生育”写入宪法,并于1979年推出“只生一个好”的政策。此后,“只生一个好”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成为国策,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显著放缓。此时,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开始成为社会主流。四十多年过去,计划生育政策依旧延续,直至2022年,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那么,假如当初没有计划生育,今天的中国将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溯到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当时中国的人口每年以两千万的速度增加,若没有人口控制,这无疑将对国家的粮食储备造成巨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若经济增长跟不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国家难以富强,人民也无法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也将陷入困境。

另一个问题是就业。人口多而经济差,必然造成大量的失业者。过剩的劳动力既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又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风险,治理社会的难度加大。此外,环境压力、医疗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将层出不穷,国家若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人口管理中,又谈何发展?

女性在无计划生育限制的社会中,可能面临更多的生育压力。过多的生育会给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负担,尤其是对于那些选择早婚早育的女性来说,这并非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的选择。

从当时中国的国情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问题。它是基于当时社会的需要和国情做出的政策决策,旨在寻找国家最合适的发展路径。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逐渐放宽了二胎政策,这表明中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社会也有了更多的承载力和灵活性。

尽管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如生活成本高、职场对怀孕妇女的不公平待遇等问题,这些都是现实中的挑战,但国家的政策始终致力于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如今对人口生育的支持,政策的核心都是为了解决当下社会面临的现实难题。

对于那些抱怨养育孩子成本过高的家长而言,往往正是因为他们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这才导致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不应过多纠结已发生的历史,而应关注如何在现有的政策引导下,为国家贡献力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1950年,刚刚从大陆逃到台湾的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还未能稍作喘息,就接到了一项令他怒火中烧的命...
原创 参... 说到中国近现代的战争历史,许多人都会想到那些激烈、震撼的瞬间。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真实存在的老...
原创 家... 在广西南宁,陆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满载时光故事的中华民国双旗币当十铜元。这枚钱币如同一位沉默的家族史官...
原创 都...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半城烟火半城仙 法护“世遗”续... 编者按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22处“世遗”代表性古迹,还拥有7...
原创 别... 好的,下面是您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尽量保留了原文的意思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如果您喜欢这...
原创 李... 好的,我已经根据你的要求重新改写了这篇文章,保持了原有的意思并加入了一些细节描述。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
原创 夏... 夏侯霸是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猛将之一,在姜维接替诸葛亮后,他与姜维共同肩负起了捍卫蜀汉最后荣耀的重任。...
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重温... 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帮助下,陈云深入探究“怎样才能少犯错误”问题,通过深学细悟毛泽东著作特别是...
原创 含... 东周时期,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衰落,整个天下礼乐崩坏,随之而来的是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争霸局面。最初,郑...
河南日报“视觉周刊”第47期(... 一张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闻,又是明天的历史。过去的一周,有哪些照片让你印象深刻?让我们一起打开本期的...
原创 如... 如果你还不清楚,欧洲人是如何对待和伤害黑人的,那么不妨看看这组震撼的历史照片。这张照片展现了许多黑人...
原创 决... 在希腊神话中,腓尼基的欧罗巴公主被视为欧洲最初的代表人物,欧洲的人民也都可以追溯到她的血脉。而“欧洲...
原创 韩... ——·前言·—— 1952年3月,朝鲜半岛上的战火仍在猛烈燃烧,硝烟弥漫,紧张局势持续。在停战谈判...
原创 历... 在古代,提到“常务副皇帝”这个角色,不妨从明朝的两个独特人物说起:明太子朱标和明仁宗朱高炽。如果想要...
韩先楚夫人有多美?这是197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韩先楚那张1970年的照片你要是看到,可...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实事求是地讲,李善长是开创大明朝代一等一的功臣,不仅帮朱元璋...
原创 同... 写作不易,创作这篇文章的作者每天都在辛勤工作,只为能够养家糊口。我们读者或许并不常思考这些,但我们希...
原创 古... 从古至今,大小灾难层出不穷,其中瘟疫作为一种极为猖獗的灾难,曾经肆虐一时。无论是小规模的流行病,还是...
沉寂千年的战国青铜乐器再度“亮... 游客在观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