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没有马寅初的人口论,当今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迪丽瓦拉
2025-09-14 07:32:29
0

文|削桐作琴

编辑|削桐作琴

自明朝中期以来,中国长期稳居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纪录在2023年被印度超越。尽管中国人口依旧超过14亿,但生育率的下降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这也引发了对马寅初人口论的反思和质疑。

如果当年马寅初没有提出他的“人口论”,没有实施计划生育,那么当今的中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逐渐恢复稳定,民众生活安定,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在战乱年代,中国未曾进行系统的人口统计,每当问及人口总数时,只能以“四万万同胞”来代替具体数字。直到1953年,新中国迎来了首次全国人口普查,1954年11月,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了数据:全国人口大约为6.02亿。

全国上下为这一数字欢欣鼓舞,但教育界的马寅初却看到了潜在的问题。他认为,人口的过度增长并非好事。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社会急需经济建设,而人口众多的优势自然显现。毕竟,“人多力量大”曾是许多人的共识。

然而,马寅初始终认为,过快的生育率将成为国家发展的负担。为此,他亲自前往南方城市进行调研,并发现了问题的苗头。在浙江的乡村,许多家庭的孩子数目异常庞大。经他分析数据后发现,江浙地区的年人口增长已达到2-3%,这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增长范围。

1955年,当中国正忙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且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果时,马寅初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观点,这一建议并未得到广泛支持。尽管如此,马寅初依然坚信自己的观点,并在1957年6月的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指出,人口的过度膨胀会对国家带来诸多隐患,提议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节育措施,并希望国家出台相应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爆炸”问题。起初,马寅初希望国民能自觉选择晚婚晚育、避孕等方式来控制人口增长。然而,很快他意识到,单靠民众的自觉是不现实的,于是,他开始建议国家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

在马寅初看来,国家要实现快速发展,最关键的不是人口总数的增加,而是提升人口素质。他的观点引起了部分高层的关注,国家开始重视人口过快增长的潜在影响,部分共识逐步形成。然而,社会各阶层对此并未完全接受,加上当时自然灾害频发,政策的推进受到了阻碍。

1962年至1973年间,人口猛增了3.2亿,这一巨大的数字开始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大量社会资源被迫倾斜到儿童教育上。1970年,周恩来总理首次在会议上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概念。接下来几年,政府不断讨论“计划生育”应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最终决定在1978年将“计划生育”写入宪法,并于1979年推出“只生一个好”的政策。此后,“只生一个好”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成为国策,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显著放缓。此时,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开始成为社会主流。四十多年过去,计划生育政策依旧延续,直至2022年,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那么,假如当初没有计划生育,今天的中国将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溯到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当时中国的人口每年以两千万的速度增加,若没有人口控制,这无疑将对国家的粮食储备造成巨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若经济增长跟不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国家难以富强,人民也无法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也将陷入困境。

另一个问题是就业。人口多而经济差,必然造成大量的失业者。过剩的劳动力既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又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风险,治理社会的难度加大。此外,环境压力、医疗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将层出不穷,国家若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人口管理中,又谈何发展?

女性在无计划生育限制的社会中,可能面临更多的生育压力。过多的生育会给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负担,尤其是对于那些选择早婚早育的女性来说,这并非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的选择。

从当时中国的国情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问题。它是基于当时社会的需要和国情做出的政策决策,旨在寻找国家最合适的发展路径。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逐渐放宽了二胎政策,这表明中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社会也有了更多的承载力和灵活性。

尽管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如生活成本高、职场对怀孕妇女的不公平待遇等问题,这些都是现实中的挑战,但国家的政策始终致力于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如今对人口生育的支持,政策的核心都是为了解决当下社会面临的现实难题。

对于那些抱怨养育孩子成本过高的家长而言,往往正是因为他们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这才导致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不应过多纠结已发生的历史,而应关注如何在现有的政策引导下,为国家贡献力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佩... 国民党军队内部,攀比之风非常盛行。士兵们常常讨论各种话题,其中最热衷的话题之一就是各自的派系背景、是...
原创 忽... 大运河山东段自大王庙闸起,南至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北至德州市德城区第三店,途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
原创 中... 赵炜,代号902,曾深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内部,凭借一纸伪造的命令,成功扭转了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
原创 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其中元朝和清朝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两个,因为它们实现了真正意...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0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水... 宋江作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各异,有些人认为他自私虚伪,处...
原创 韩... 韩信,这位汉朝的开国功臣,凭借着个人的卓越才华,帮助刘邦打破了重重困局,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然...
原创 安... 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人的私心和野心,竟然能导致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败?一个人的贪婪和自私,竟然能让...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创 后...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
原创 左...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左宗棠被誉为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他收复新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