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楼阁兴盛、生活影响到文化传承:唐代登楼诗兴盛溯源
迪丽瓦拉
2025-09-14 10:33:31
0

作为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题材,登楼诗的发展与唐诗总体的繁荣密不可分, 更与唐代社会的昌盛息息相关。在唐代,登楼赋诗是诗人重要的日常活动之一, 登楼诗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而备受文人青睐。

究其原因,既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又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传统。本节即从唐代楼阁建筑的兴盛、士人的社会生活和登高能赋的传统三个方面,探究其兴盛的原因。

楼阁建筑的兴盛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前期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梁思成曾简明概述了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是:“它完全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孕育并发祥于遥远的史前时期;‘发育’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然后于明代初叶开始显出衰老羁直之象。”

他用“成熟”概括唐代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地位,的确如此,唐人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外来建筑的影响,在建筑技术上有明显的提升,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楼宇作为一种功能性较强的传统建筑体,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

大量的唐代登楼之作可以反映出唐代楼阁建筑的发展盛况。唐代文人所登楼宇,有城楼、驿楼、寺楼、观景楼等,还有州县辖地的文化名楼,如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逍遥楼、万岁楼、越王楼、庾楼等。

唐代楼宇建筑的繁荣,给唐代诗人登楼寄情提供了广阔的外部空间。但更为吸引文人的是楼本身所蕴含的人工美和人文美,这也是士人登楼抒怀的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楼台亭阁对文人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文人。

杜甫途经绵州时,见越王遗迹,发出“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越王楼歌》)的感慨。最早为南齐诗人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的高楼,因其在全城最高处,便名“高斋”,志书称他视事高斋,吟啸自著。

可见建楼之初就已具有人文性,唐初宣人为追怀谢朓,在“高斋”旧址建楼,取名“北楼”,又因楼上可眺敬亭山,遂又俗称“北望楼”。历史的沉淀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唐代以来, 多位诗人以登此楼为快,诗仙李白多次来宣城,并登此楼览胜,赋诗抒怀,其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更是千古绝唱。

总之,唐代楼建筑的发展为唐代登楼诗的兴盛提供了外部条件,而高楼本身的景观魅力和文化属性,更是吸引文人墨客亲近自然、钩沉历史、消解块垒的重要因素。

生活环境的影响

唐代楼宇建筑的发展为文人登楼赋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条件,而唐代的生活环境赋予诗人登楼抒怀的充裕时间。对于高居庙堂的官员,例行的休假制度为他们提供游胜、宴集的充分时间,而唐代文人的贬谪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登楼诗的发展。

对于未出仕的普通文士,他们的行动更加自由,唐代漫游之风盛行,文人每到一处,总会自觉不自觉地登临名胜,赋诗抒怀,各地的文化名楼的魅力更是吸引着他们。宽松社会生活环境激励着唐代文士们登楼赋诗,追寻精神的寄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唐代登楼诗的发展。

唐代所有公职每十日一休,称为“旬假”,每逢此假,可休闲在家,亦可宴乐亲友,郊游览胜。除了旬假,还有节假,也为唐人提供丰富的闲暇时间,例如元日、清明、寒食节等,其他还有田假、授衣假等, 这些大大小小的节假加起来达七十天之多。1充足的节假日可以使文人士大夫频繁地进行宴集、游赏活动。

唐代文人经常举行雅集宴饮,无论皇帝主导的宫廷宴集,还是文人自发的雅集小聚,名胜楼阁都是重要场所,而宴集赋诗更是宴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玄宗经常在花萼楼、勤政楼举办宴集,除自己赋诗,其他较为著名的宴集有宋之问的桂州逍遥楼宴、骆宾王的王司马楼宴、独孤及的李苏州东楼宴、卢纶的花楼宴等等,在卢纶参与的花楼宴中,他将宴集比作兰亭盛会,衬托饮宴尽兴,正所谓“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总之,唐代文人相对宽松的休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宴集风气的风靡,促使更多高楼“胜地”被发现、被开发,也推动着唐代登楼诗的日臻繁盛。

其次是唐代盛行的漫游之风。漫游,又称“壮游”,自古是文人群体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漫游山川美景,可以助长文气,正所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通过游历还可以助长见识经历、扩大社会交往、拜谒权贵,更能够寻求精神的寄托。

最后是唐代文人的贬谪经历。贬谪既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政治现象,又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整个唐代被贬的诗人不胜枚举,这些遭遇贬谪的文人官吏,“他们把精力与心智转向文学创作,以其文学的生命塑造,求得心理的平衡,补偿政治的失意。”

他们在贬谪途中,抑或贬谪地,往往从传统的“高处”俯视景象,描绘所看到的一切,诉说漫漫贬途的艰辛,表达出异乡望归的心潮,城楼、驿楼、景观名楼等都是他们临时寄情的场所。

在唐代,文人们歌吹宴饮、干谒投赠、结交友朋,极大地拓展了登楼诗的题材,丰富了登楼诗的创作领域。

“登高能赋”的传统

唐人登楼赋诗,是对古代“登高能赋”传统的继承。登楼之举,源于登高之俗。“登高”,上到高处之意,也指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登高最先始于原始宗教和巫术活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宗教意义慢慢减弱,并逐渐开始与政治和文学紧密相连。

最早将登高与“文学”联系在一起的是孔子,他提出了“君子登高必赋”的观点,后来汉代毛亨在《毛诗序》中提出士大夫“九能”之说,其中“升高能赋”便是在士大夫文辞和言语上的集中体现。

最早对“登高能赋”进行文学阐释是汉代的班固颜师古释其“因物动志,则造辞义之端绪。”间接说明登高可以见物感兴,激发创作辞义的端绪,即创作动机,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谓:“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也就是说“登高能赋”的旨意就是登高看到外景而激发心中的情思。大概从汉代起,“登高能赋”逐渐成为衡量文人是否具有才学的重要尺度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是文人的传统上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并逐渐源远流长,成为历代文人所追求的高雅行为。

从文学角度来看,“登高能赋”就是登上高处,感物兴怀,写诗作赋。从先秦始,就有很多文士开始登高赋诗,留下诸多优秀作品。登高、登台、登楼等成为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的题目,而首次以登楼为题的作品是王粲的《登楼赋》, 也是登高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他将“登”与“望”相结合,将登楼和愁苦融合。

此后,登高文学的情感内蕴和审美理想就基本定型,这也深深影响着后世登高文学的发展,而唐人更是从这里继承了登楼四望的传统,抒一己之悲、怀家国之忧, 形成蔚为大观的登楼书写盛况。

再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登高在魏晋之后成为一种社会习俗,特别是到了唐代,节日登高已经被广泛开展,当时就有人日登高、重九登高、月望登高的传统, 文人常以“登高”或一展才情,或表达个人情感,如刘长卿的《九日登李明府北楼》、独孤及的《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卢纶《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 等。

总之,登高这一活动从宗教意义发展而来,并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中普遍而高雅的日常活动之一,他们通过登高赋诗,恣意才情,慨叹温情,表达感情,使登高这一日常活动具有多重文化意蕴。而“登楼”作为登高活动之一种,也逐渐受到文人们的青睐,并在唐代形成登楼赋诗的状景。

结语

综上所述,自王粲《登楼赋》后,登楼赋诗成为文人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登楼诗出现于西晋,并在六朝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有唐一代,登楼诗备受文人关注,并成为唐诗的重要类型,登楼诗在唐代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初唐继往开来,是登楼诗的奠基期;盛唐厚积薄发,是登楼诗的成熟期;中晚唐群星炳耀,登楼诗走向繁荣。

究其原因,这与唐代社会经济生活和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唐代楼阁建筑的兴盛为登楼诗的创作创造了实物条件;

二是唐代士人的生活环境,唐代士人漫游之风盛行,宽松的休假制度以及大部分士人的贬谪经历,为诗人登楼赋诗提供充裕的时间;

三是“登高必赋”的传统。正所谓“无处登临不系情”,唐代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共同推动士人们登楼赋诗、感慨寄情、消除块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忽... 大运河山东段自大王庙闸起,南至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北至德州市德城区第三店,途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
原创 中... 赵炜,代号902,曾深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内部,凭借一纸伪造的命令,成功扭转了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
原创 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其中元朝和清朝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两个,因为它们实现了真正意...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0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水... 宋江作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各异,有些人认为他自私虚伪,处...
原创 韩... 韩信,这位汉朝的开国功臣,凭借着个人的卓越才华,帮助刘邦打破了重重困局,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然...
原创 安... 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人的私心和野心,竟然能导致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败?一个人的贪婪和自私,竟然能让...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创 后...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
原创 左...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左宗棠被誉为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他收复新疆之后...
从《北宋陕州漏泽园》说起——漏... 《北宋陕州漏泽园》是一部聚焦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与考古发现的学术著作,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陕州漏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