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曾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声称周恩来总理主动伸出手与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握手,而杜勒斯却冷漠地拒绝了这个举动。据说,当时周总理伸手的瞬间,杜勒斯不仅翻白眼,还表现出一副傲慢的态度,勉强与总理握了手后,竟还用手帕擦拭自己的手。这一事件不仅在中国广泛传播,也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然而,事实上,这一传闻并没有任何依据,它完全是后人误解和曲解的结果。
回顾当时的情况,周总理的随行翻译李越然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跟随周总理参加了会议,期间多次在走廊和休息室与杜勒斯擦肩而过。每次相遇,周总理始终保持着庄重而不失亲切的表情,他的从容大度与杜勒斯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李越然还明确表示,所谓杜勒斯拒绝握手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事实上,周总理在那种环境下是不会主动去与杜勒斯握手的。
李越然继续回忆:“每次与杜勒斯擦肩而过,他的脸色苍白,眼神冷漠,远远地就会狠狠地盯着我们,而走近时,他总是目不斜视,冷冷地盯着前方,好像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片荒凉的荒原。”李越然还说道,杜勒斯的举止显得极为僵硬和不自然,仿佛处于一种深深的不安与自卑中,这一切看起来既可笑又令人同情。
同样参加了会议的王炳南也在回忆录中提到,自己在会议期间始终在周总理左右,而周总理始终表现得非常谨慎和严谨。王炳南强调,杜勒斯是一位坚决的反共分子,周总理从来没有考虑过与他握手的问题。因此,周总理与杜勒斯之间并未发生过任何形式的亲近或接触。
那么,为什么这个误传会如此广泛传播呢?原来,事情的起因并非完全没有依据。在会议期间,英国代表团团长艾登曾想调解双方关系,他派人去问周总理,是否愿意与杜勒斯握手。如果周总理愿意,艾登再去问问杜勒斯的意见。出于大局考虑,周总理表示,如果杜勒斯没有异议,他愿意与其握手。
然而,当艾登去询问杜勒斯时,却遭到了拒绝,杜勒斯明确表示:任何美国代表团成员不得与中国人握手。这一拒绝让周总理自然放弃了主动与杜勒斯握手的想法。或许正是因为这一事件在会议中传开,最后演变成了“周总理主动握手,杜勒斯视而不见”的谣言。
事实上,美国合众社曾在当时的报道中提到:“在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勒斯从未与周恩来直接交谈,甚至在六天的会议过程中,他故意避免与周恩来接触。在19国亚洲和平会议期间,他拒绝与周恩来握手,也避免与中国代表团有任何直接的交流。”这足以证明,杜勒斯对中国代表的态度非常强硬,拒绝任何形式的接触。
中国一向讲究平等和尊重,面对如此傲慢的姿态,自然不会主动去讨好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的行为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智慧,正如那句流行的话所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此外,周总理后来也为中国代表团制定了明确的原则:首先,不主动与美国代表握手;其次,如果他们主动提出握手请求,也不拒绝,秉持礼尚往来的原则。与杜勒斯的严苛规定相比,周总理的做法显得格外宽厚和有远见。
因此,所谓的“周总理主动与杜勒斯握手,遭拒绝”的事件完全是无中生有的。尽管如此,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夸大冲突,制造戏剧性效果,这也使得这个误传不断发酵,甚至让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特意主动向周总理伸出手,希望借此表达美国当年对中方的歉意。
由此可见,历史的真相常常被误解和曲解,许多看似轰动一时的故事,其实并非如外界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