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中平原到原州险阻,看唐代萧关诗中的地形与诗意
迪丽瓦拉
2025-09-14 11:03:30
0

萧关道从长安出发至凉州,经过了山脉环绕的关中平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翻越了高峻险峭的六盘山脉,其所过之境水流纵横,有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等交汇于黄河。

在唐代萧关诗中,对不同地形水文的描写也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创作活动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时常影响着诗人情感生成与抒发。

山脉环绕的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位于今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河北山之间,因其位于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这四关之中,所以称为“关中”。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春秋战国时期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西汉和唐都以关中地区的长安为政权中心。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位于渭水之南,自长安向邠州行,路经咸阳、醴泉、奉天、永寿、麻亭、新平,地形逐渐由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过渡。

《关中记辑注》中称关中“东西方千余里。南北近山者相去一二百里,远者三四百里。南山自华岳,西连秦岭、终南、太白,至于陇山,北有高陵、平原,南北数千里,东西二三百里,西接岐、梁、汧、雍之山六。关中有泾、渭、灞、滻、沣、滈、涝、潏之水。

根据记载,关中地区山脉环绕、大川环流、沃野千里,地势平坦开阔,唐人多有诗歌对其进行描写:如李颀的《望秦川》:“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便是对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的描述。

关中平原上的咸阳原“南临渭水,北倚九嵕”,地势南低北高、呈阶梯状,地形平坦开阔,更是汉代诸多帝陵的所在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使得咸阳原具有了一种怀古的苍茫之感,令许多文人于此怀古感伤。

例如刘沧的《咸阳怀古》,诗歌开头就写道:“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然感废兴。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汉诸陵”,描述了作者路经此地见到原野之上沉睡着的秦汉诸陵,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随后“天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两句中运用边塞鸿雁、飘零落叶、孤村灯火等意象,使得咸阳原萦绕着一种苍茫之感。

“风景苍苍多少恨,寒山半出白云层”,空间的苍茫开阔与时间的跨越相结合,使得诗人的愁绪与孤寂感倍增。

地形平敞的河谷平原

邠州西北循泾水河谷上行,经蒿邱堡,至宜禄县,县位于浅水原上。唐初,太宗曾于浅水原上大败薛仁杲,《经破薛举战地》一诗是太宗即位后,再临昔日战场时有感所作,诗歌前十句写太宗追忆往昔壮气满怀、仗节破敌的壮举,“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后十句描述其即位后暂停华轩,瞩目俯视旧日战地的情景。

宜禄又西五十里至长武城,在泾水南岸,贾岛有诗《寄长武朱尚书》,此诗当属大和七年朱叔夜初授泾原节度使时贾岛的投寄之作,诗中言“白衣思请谒,徒步在长安”表明了诗人的入仕之心。长武城又西四十里至折墌城,又十里至泾州治所安定县。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二卷》中言:“泾州地形平敞,唐代前期,当安西孔道,中叶以后,居西塞之口,依连云堡为屏障,置泾原节度使统重兵以镇之。与邠州同为长安西北之门户。”

张籍有诗《泾州塞》云:“道边古双堠,犹记向安西”,便是泾州为西域孔道的明证。泾州之形势,虽然地形平敞,但当西塞之口,重兵屯于此地,遇战时可支援边塞,军事位置极为重要。

戎昱有诗《泾州观元戎出师》,诗歌开篇即写“寒日征西将,萧萧万马丛”,将元戎带领军队出征的恢宏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吹笳覆楼雪,祝纛满旗风。遮虏黄云断,烧羌白草空”,写悲壮的胡笳声随雪一起覆盖弥漫于城楼之上,劲风袭卷着旌旗猎猎作响,将边地军营苦寒肃杀之景象尽现于读者眼前。

“卫青师自老,魏绛赏何功……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诗人运用卫青、魏绛、窦宪等军事杰出人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元戎的崇敬和赞扬以及自身的愿望和追求。

自泾州西北行至临泾县,元和三年筑城,置行原州,与平凉之行渭州同为泾州南北两翼卫。由临泾西行数百里可至百泉县,又行九十里至原州治所平高县,自原州向北行进至灵州,沿途的驿道大多沿着清水河谷展开,过唐萧关县后,继续向北,临近黄河,地势逐渐变得开阔。

《武经总要前集》载:“萧关路。自军北刘璠堡,缘葫芦河川,过古城,入苇子湾,出萧关,至鸣沙县界,入灵武,约五百余里。地形平敞。”与泾水河谷相较,清水河谷与黄河平原的开阔地势更能引发人心胸之舒畅,且其地独有的飞沙走石、黄云落日以及萧瑟枯木等边塞风光元素,无疑加深了人们对边塞雄浑壮美的直观感受。

唐代胡皓有诗云:“萧关城南陇入云,萧关城北海生尘”,原州与灵州的开阔地景宛若近前。又如王昌龄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秋蝉鸣于枯桑之林,荒草遍布萧关道上,所述之景苍凉悲壮。

重关险阻的原州形势

由邠州以西循泾水河谷而上亦可至原州,途中经弹筝峡,此峡近水源,群山怒起,形势奇险,为戍守要地,因水声激宕如弹筝之声而得名,今名瓦亭峡。

张籍有诗《将军行》云:“弹筝峡东有胡尘,天子择日拜将军”,诗中的弹筝峡即此地。储光羲出使边地时亦经过此峡,留有诗歌《使过弹筝峡作》,诗中写道:“双壁隐灵曜,莫能知晦明”,可见弹筝峡地形之险阻。弹筝峡又行二十里至瓦亭故关,再向北行七十里经汉萧关可至原州平高县。原州重关险阻,历来为军事重镇。

原州位于泾、渭、河曲之间的最高点,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因此在汉代有“高平”之称。原州在汉代即有萧关驻守,至唐代更是七关并立,形成重重险阻,足见其军事地位之重要。自安史之乱以来,大唐帝国的边境线不断内缩,原州不幸为吐蕃所占。

因此,大唐政府决定在临泾设立“行原州”,此举使得临泾成为了大唐边境防御的重要据点,其战略重要性不容忽视。如诗句“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便是对安史之乱后,原州失守、河湟沦陷,大唐帝国领土因此大幅缩减的情况的反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其中元朝和清朝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两个,因为它们实现了真正意...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0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水... 宋江作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各异,有些人认为他自私虚伪,处...
原创 韩... 韩信,这位汉朝的开国功臣,凭借着个人的卓越才华,帮助刘邦打破了重重困局,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然...
原创 安... 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人的私心和野心,竟然能导致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败?一个人的贪婪和自私,竟然能让...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创 后...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
原创 左...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左宗棠被誉为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他收复新疆之后...
从《北宋陕州漏泽园》说起——漏... 《北宋陕州漏泽园》是一部聚焦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与考古发现的学术著作,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陕州漏泽园...
原创 大... 8000多年前,一支民族在帕米尔高原上繁荣生长,随后开始了漫长的迁徙旅程。他们一路向东,经过贝加尔湖...
原创 现... 一、白俄罗斯流亡政府 白俄罗斯流亡政府,是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占领苏联白俄罗斯地区后,扶持建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