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的黄巢有多疯狂?他的所作所为,连现代人都看不下去
迪丽瓦拉
2025-09-14 11:33:12
0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最著名的诗作《落地后赋菊》,千百年来,仍被传唱为后人铭记的英雄之歌。通过这首诗,黄巢借着咏叹菊花的盛开,生动地描绘了自己义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壮丽景象。那金黄的菊花象征着他义军的英勇,而从这些盛放的花朵中,仿佛能够看见披铁甲的军队,穿越长安城,折射出耀眼的金光,威风凛凛,震撼四方。

当时,黄巢正是那个威风凛凛的“黄王”,带着民众对唐朝腐败政权的愤怒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勇敢地向前进发。然而,正是这个英雄般的存在,最终却因种种原因成为了万人唾弃的恶名。黄巢究竟做了什么,让曾经的支持者背弃他,甚至让今天的人都无法容忍他的所作所为呢?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盛世如诗如画,社会开放、包容,繁华一时。但这份盛大和繁荣最终被昏庸的统治所侵蚀,随着民众的疾苦不断积压,唐朝从鼎盛逐渐走向衰落。安禄山和黄巢,这两位历史人物如同利剑,刺破了唐朝的心脏,给这座辉煌的帝国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提到黄巢,我们不得不先谈谈他的家世。与其他起义军领袖相比,黄巢的出身显得有些不同。大多数起义军领袖如陈胜、吴广,因官府的压迫和民众的疾苦而起义。然而黄巢的家庭背景并非如此。黄巢的家族世代从商,经营的商品是当时最为必需的“盐”。然而在唐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黄巢的父亲为了让儿子有所成就,便送他进私塾求学。少年黄巢才华初露,尤其是在祖父面前,展现了诗文才华。然而,尽管黄巢几度参加科举,最终却始终未能中举,这让他心中充满了愤恨与不甘,于是他返回家乡,继承家业。

公元874年,天灾四起,河南尤为严重,农田荒废,许多百姓面临寒冬无粮可食的困境。可悲的是,自唐懿宗以来,地方官员未能及时上报灾情,百姓的疾苦无人诉说。民众的怒火开始积聚,尤其是由于唐朝的官吏腐败无能,赋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盐商王仙芝率领起义军聚集了数千人,揭竿而起。黄巢听闻此事,便召集族人商议,激愤之下决定加入这场起义。

几个月内,起义军迅速壮大,人数已达数万。唐朝朝廷见状,终于开始感到恐慌,立即召集兵力准备讨伐。然而,起义军指挥得当,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转战至沂州,并且王仙芝还率军攻占了洛阳和汝州,给唐朝朝廷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此时,朝廷出现了权谋家,提出收买王仙芝,免去其罪名并封官。在权力的诱惑下,王仙芝内心逐渐动摇,最终选择了投降。

黄巢对于朝廷的奖赏感到愤怒,认为朝廷偏袒王仙芝而忽视自己,义军中的不满情绪迅速蔓延。最终,王仙芝也因无奈的妥协,失去了黄巢的信任,两人的关系开始破裂。这一计策直接导致了黄巢和王仙芝的决裂,义军的力量因此大幅削弱。

王仙芝最终被俘,并被处决,首级送至京师。对于唐朝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然而,对于黄巢而言,这则是义军力量的严重削弱。尽管如此,黄巢没有气馁,反而在失去部分支持者后,迅速整顿军队,调整战略。很快,他便率领起义军南下,直逼岭南,并转向荆浙,再次展开强攻。

《资治通鉴》描述黄巢进入长安的场景时写道:“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这句描绘了义军队伍的浩浩荡荡,几乎席卷了整座城市。当黄巢的军队进入长安时,长安百姓纷纷出城欢迎,然而这些表面上的欢呼与欢迎,却无法掩盖黄巢内心的扭曲与堕落。

公元880年,黄巢登基称帝,国号“大齐”。登基后的黄巢迅速展现出自己的残暴面目。他开始清除所有忠言逆耳的臣子,残酷地杀戮那些忠诚的文臣,保留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员。无论是唐宗室的婴儿,还是已经投降的将领,都未能幸免于难。对于拒绝投降的人,更是举家满门抄斩,短短几日,血流成河。

然而,黄巢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减轻百姓的负担,反而继续加重税赋,摧残民众。与他之前所受到的压迫相似,黄巢也开始沉溺于权力与奢华的生活,忘却了他当初带领起义的初衷。他变得和他曾经痛恨的统治者一样,逐渐失去了人心。

不久之后,黄巢的政权开始出现裂痕,敌人的势力渐渐崛起。黄巢的军队粮草不足,甚至开始掠夺人肉来填补空缺。据统计,黄巢的义军至少食用了三十万名百姓的尸体,这一恶行令人发指。

黄巢最终在广州制造了屠城血案,杀戮无数,掠夺财富。黄巢从曾经的英雄逐渐堕落为历史上的魔鬼屠夫,他的所作所为让后人震惊不已。正如那句古话所说:“屠龙者,终成恶龙。”从一开始的无奈与反抗,到最后的暴力与残暴,黄巢的命运无疑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从一个举起反旗的英雄,到一个堕落的暴君,黄巢的故事告诉我们:治理国家不只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道德。用暴力去反抗暴政,最终只能创造出一个更加可怕的暴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的顶梁柱之一,他几乎集中了所有武将的优点。他不仅英姿飒爽、勇猛无比,还极富智...
原创 曹... 作者:林淼 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动荡的时期。然而,正如古语所说:“乱世出英雄”,...
原创 6... 1433年6月29日,62岁的郑和因病在印度古里去世。得知这一消息后,明朝皇帝朱瞻基悲痛欲绝,亲自指...
原创 咸... 咸丰年间,清政府如何认识和处理东北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当咸丰帝登基时,距鸦片...
原创 南... 南宋与金国的仇恨深深植根于历史的痛苦之中,特别是在靖康之耻之后,南宋的复仇手段可谓是极为残酷。为了彻...
原创 当... 文章改写: 声明:本文结合权威资料与个人见解撰写,所有参考文献及截图已标注于文末,请知悉。 华佗是...
原创 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历时近三百年,历经十二位帝王。清朝的创立始于努尔哈赤的后金建国...
从工艺象征到等级式微,再探唐代... 唐代冠饰,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文化志。在那个国力强盛、文化交融的时代,冠饰承载的意义远超装饰本身。它...
原创 刘... 汉末三国之际,朝廷与各地的刺史、太守,一般都具有两种特点,要么能够征战沙场,要么拥有极高的声望,毕竟...
原创 拜... 其一:从赵云的汉水之战说起 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是因刘备斩杀了夏侯渊而获胜的吗?根本就不是。须知在...
原创 蒋...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那么一个人,虽然不像孙中山、蒋介石那样家喻户晓,但他的名字却跟这两位大人物紧紧绑在...
原创 四... 四川兵工厂之二:性能落后且质量堪忧的四川机器局 自1877年起,丁宝桢在担任四川总督后创办了四川机...
原创 长... 一个叫“江”,一个叫“河”,长江和黄河这两位老大哥,名字听着像亲戚,其实背后差了好几千年文化。这事儿...
江苏扬州推出10条非遗主题旅游... 中新网扬州6月14日电(朱晓颖 崔佳明)13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扬州市宣传展示活动在扬...
原创 印... 英国对泰米尔人的殖民统治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那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南印度建立殖民地...
原创 三... 袁绍,出身东汉末年的豪门望族汝南袁氏,祖上曾经有“四世三公”的显赫背景。董卓作乱之时,袁绍举起讨贼的...
原创 历... 亡国之君,在古代历史中并不少见,毕竟古代的政权更替频繁,王朝更替层出不穷。但每一位亡国之君的命运各异...
原创 曹... 在古代华夏的广袤大地上,时局动荡,风云变幻,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建安13年,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浮现了一段...
原创 9... 1977年9月,蒋纬国的去世宣告了“蒋家王朝”的彻底结束。从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之交,蒋介石、...
原创 卡... 欧洲人的皮肤颜色通常是什么? 答案是白色,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知道。 然而,事实上,在这个白人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