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将每一位的战功都异常显赫,他们被评为大将,名副其实。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大将当中,真正为革命建立过自己部队的,只有两位。这两位的贡献,尽管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并不算极为突出,但依然应当被评为将军。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将领的事迹。
首先要说的是粟裕,粟裕的革命道路起步较早,最初他加入了叶挺的部队,成为叶挺的兵员。随后,他参与了南昌起义,并且紧随朱德上井冈山。在这段时间里,粟裕并未单独拉起一支自己的部队,而是始终在领导下行动。在革命初期,他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将领那样独立指挥过一支队伍,然而他的军事才能与战功同样出色,这也是他被评为大将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是黄克诚的故事。黄克诚在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中加入革命,后来随朱德一起上井冈山。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他被派到红三军团工作,成为彭德怀的重要爱将。虽然黄克诚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并没有独立创建一支部队。在后来的一系列战争中,黄克诚作为重要干部参与了许多战斗,但并没有像一些其他将领那样亲自带领部队。
再来看陈赓,他是一个典型的能将。他的经历十分丰富,总是被派往不同的地方。在南昌起义时,陈赓被派往贺龙的部队。上海撤退后,他又被派往红四方面军,之后又到中央苏区担任干部团团长。虽然陈赓在革命中屡次调动,战功卓著,但他从未真正建立过自己的军队。
谭政则是一位政工大将,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政治工作上。在整个革命生涯中,谭政一直没有指挥过实际的部队,甚至未必拿过枪。他的战斗力主要体现在他的笔杆子上,长期担任政治部主任,负责处理党内的政治事务。他的战功更多的是在后勤和思想工作的层面,而非直接参与军事战斗。
萧劲光则是党内少数几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将领之一。他在苏联留学多年,能说流利的俄语。回国后,萧劲光被派到中央苏区,担任红五军团政委,并在宁都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他在革命中表现出色,但也没有建立自己的部队,始终在领导岗位上工作。
罗瑞卿是一位公安大将,他的职务主要涉及党务与军事指挥方面,几乎没有直接带兵打仗。作为党内重要的领导人物,他在后期负责了很多军事和政治协调工作,但没有亲自指挥过战斗。罗瑞卿的成就更多体现在组织能力和策略部署方面。
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的资深将领,革命经历非常丰富。尽管如此,他并没有为革命建立过自己的队伍。在革命初期,王树声参与了黄麻起义,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核心人物之一,但他并没有指挥过独立的军队。
许光达则被党组织派往洪湖苏区,虽然担任了重要职务,却同样没有自己的部队。在贺龙部队的帮助下,许光达执行了许多任务,但他并未独立指挥一支队伍。和其他将领相比,许光达的军事成就更侧重于个人能力和指挥任务的执行。
至此,八位大将已经分析完毕,接下来是两位真正为革命建立了自己的部队的将领。
其中一位是徐海东,徐海东出身窑工,最初在家乡组织农民自卫队,后来参加了黄麻起义。此后,他成功组织了一支游击队,担任大队长。这支部队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红25军,徐海东则成为红25军的军长。在鄂豫皖根据地,徐海东带领队伍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在长征中成为了红25军的灵魂人物。尽管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海东因病几乎缺席了战斗,但他依然是红25军的创立者和灵魂人物,因此被评为大将。
另一位是张云逸,张云逸是海南人,1929年被派往广西南宁,开始做兵运工作,成功为党组织建立了一支部队,并与邓小平共同发动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七军也是将星云集,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后来的华东战场上,尽管张云逸的战功不及粟裕等人,但他依然因为为革命建立过一支部队,且长期在革命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被评为大将。
这两位大将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中未必像其他将领那样取得显赫的战功,但他们为革命所建立的队伍和战略部署,依旧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下一篇:朱元璋为什么将沈万三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