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聊聊唐朝和契丹之间的一场大战,那可是唐朝对外战争里一场特别惨痛的失败。这场战争,让唐朝损失惨重,还改变了东北亚的政治格局。到底咋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唐朝在当时那可是超级大国,周围的国家和部落,好多都归附唐朝,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可就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东北的契丹部落突然反叛,这一下就打破了原本的和平局面。
契丹这地儿,在现在的辽宁、吉林那一片,自然条件不错,水草丰美,适合放牧。契丹人呢,以游牧为生,骑马射箭那是个个在行,民风特别彪悍。在唐太宗那会儿,契丹就归附了唐朝,唐朝还专门设立了松漠都督府来管理,契丹的首领也接受唐朝的册封,当松漠都督。
但到了武则天称帝的时候,情况就变了。国内有不少人反对武则天,外头呢,突厥和吐蕃也来捣乱,唐朝一下子陷入了内忧外患。就在这时候,营州都督赵文翙的一些做法,让契丹人特别不满。据说他对契丹首领不太尊重,契丹闹饥荒的时候,也不给救济。这些事儿,彻底把契丹人给惹毛了。
公元 696 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带着他的妻兄孙万荣,一咬牙,举起了反旗。他们带着契丹士兵,一口气就攻陷了营州,还把赵文翙给杀了。这消息传到洛阳,武则天那叫一个生气啊!她马上决定,派大军去教训教训契丹。
武则天这次下了血本,派出了二十八位大将,带着 44 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北开拔。这些将领里头,有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按说,44 万大军去打契丹,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可谁能想到,这场仗最后会输得这么惨。
李尽忠这边,听说唐朝大军要来,一点儿也没慌。他脑子一转,想出了个主意。当时,契丹俘虏了好几百唐朝官兵,关在牢里。李尽忠就让看守故意在这些俘虏面前说,契丹这边军粮不够了,日子不好过。然后,又用糙米煮了点儿稀饭,给俘虏们吃,装出一副不忍心杀他们的样子,把他们放了。这些俘虏回到唐朝军营,就把听到的、看到的一股脑儿告诉了唐军将领。将领们一听,心里就犯起了嘀咕,觉得契丹肯定不行了,这下肯定能轻松取胜。
唐军继续往前走,到了西硖石谷的黄獐谷。这地方两边都是高山,中间是条狭长的山谷,地势险要。唐军到这儿的时候,发现路边有好多契丹的老弱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说是要投降。再一看,路边还丢着不少老牛瘦马。这下,唐军将领更相信契丹缺粮这事儿了,心里头那叫一个得意,觉得契丹根本不是对手。曹仁师他们一心想着赶紧抓住契丹主力,立个大功,就把大队步兵甩在后面,自己带着精锐骑兵,一股脑儿冲进了山谷。
可他们刚进山谷,就发现不对劲了。突然,两边山上杀声震天,契丹的伏兵像潮水一样涌了下来。原来,李尽忠早就料到唐军会轻敌冒进,在这里设下了埋伏。唐军骑兵在狭窄的山谷里,根本施展不开,队伍一下子就乱了套。契丹人居高临下,又是射箭,又是扔石头,唐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四处逃窜。好多士兵慌不择路,直接就掉进了山谷,摔得粉身碎骨。曹仁师他们拼命抵抗,可根本挡不住契丹人的进攻,最后,张玄遇和麻仁节两位大将都被契丹人给俘虏了。
打败了唐军骑兵,李尽忠还没完。他拿着缴获的唐军官印,伪造了一份文书,派人送给还在后面赶路的唐军步兵。文书上说,官军已经打败了契丹,如果你们到了营州,将领都要被斩首,士兵也不给记功。唐军步兵接到这份假文书,也没多想,就信以为真了。为了抢在前面立功,免受责罚,他们连夜急行军,往营州赶。等他们赶到营州附近,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早就没了战斗力。结果,又中了契丹人的埋伏,这支步兵也全军覆没了。
这场黄獐谷之战,唐朝 44 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可是唐朝建立以来,在长城以南的腹地,第一次被敌人用计谋打得这么惨。消息传到洛阳,朝廷上下都震惊了。武则天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赶紧想办法补救。她一方面让梁王武三思屯兵胜州,加强防御;另一方面,又下令把天下的囚犯和家奴里有勇力的,都赎买出来,送到前线去打契丹。还让山东各地的州郡组建武骑团兵,防止契丹打进山东。
可还没等唐朝组织起第二次讨伐,契丹那边自己出问题了。李尽忠病死了,这对契丹来说,可是个沉重的打击。孙万荣接替李尽忠当了首领,继续和唐朝打仗。这时候,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一看,觉得有机可乘,就突然发兵,袭击了松漠都督府。契丹人根本没想到突厥会在背后捅刀子,一下子被打得措手不及,连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家小都被突厥俘虏了。
孙万荣收拾残兵,又聚集了几万人。可他们还是缺粮草,没办法,只好冒险南下,攻打冀州。这一招还真奏效了,他们居然真的攻下了冀州,杀了冀州刺史,还抢了不少粮食。这一下,唐朝的北方边境又紧张起来了。
武则天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她又派夏官尚书王孝杰和羽林卫将军苏宏晖,带着大军去打契丹。这次出兵,《新唐书》说有七万正规军,《旧唐书》说有十八万,包括之前征发的囚犯和家奴。不管怎么说,唐朝这次是下了决心,要把契丹给收拾了。
唐军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行军的时候特别小心,各部队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不给契丹人伏击的机会。双方在东硖石谷碰上了,一场大战又爆发了。孙万荣一看唐军这么谨慎,知道再用伏击这招不行了,就想了个新办法。他先用少量部队牵制唐军前锋,自己带着主力骑兵,悄悄绕到谷口开阔的地方,打算等唐军前锋出了谷口,立足未稳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王孝杰带着唐军前锋,一路打得挺顺,没遇到什么抵抗,就以为契丹人不行了,一路猛冲。可他刚出谷口,就被孙万荣的主力骑兵给包围了。双方在谷口展开了一场恶战,打得难解难分。这时候,按说后面的苏宏晖应该赶紧带着后军上来支援,可谁知道,苏宏晖一看前面打得这么激烈,心里害怕了,居然带着后军跑了。这下,王孝杰的前锋部队成了孤军,被契丹人团团围住。王孝杰拼死抵抗,可寡不敌众,最后,他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走投无路,一咬牙,跳下了悬崖,一代名将,就这么死在了东硖石谷。
这场东硖石谷之战,唐朝又输了,损失惨重。不过,契丹人也没高兴多久。突厥人一看唐朝和契丹打得两败俱伤,又出来捣乱了。他们趁着契丹主力和唐军交战,突袭了契丹的后方,把契丹积攒的家底儿和家小都抢了个精光。这消息传到前线,契丹军队一下子没了斗志,开始全线溃败。最后,在唐朝和突厥的联合打击下,契丹这场叛乱终于被平定了。
回顾这场唐朝和契丹的战争,真让人感慨万千。唐朝那么强大,带着 44 万大军,居然输给了小小的契丹,还赔上了好几位大将的性命。这里头原因很多,一方面,唐朝当时内忧外患,军队战斗力受影响;另一方面,契丹人战术用得好,又抓住了唐军轻敌的弱点。这场战争,对唐朝和契丹来说,都是个转折点。唐朝在东北的势力受到了削弱,契丹呢,虽然最后叛乱被平定了,但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好啦,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要是你喜欢听历史故事,别忘了给我点个赞,关注我,以后还有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讲给你听,愿点赞关注的你发大财,行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