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承命令红军偷渡乌江,毛泽东深夜睡不着,拿着地图反复研究
迪丽瓦拉
2025-09-14 17:02:25
0

1934年12月31日,三万余名红军历经生死考验,终于成功跨越了湘江,穿越了老山界,来到了乌江的边缘,准备渡江进入贵州,建立新的根据地。

此时,黔军副军长兼教导师师长侯之担已驻守遵义,指示周仁溥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在乌江的上下游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配备了强大的火力,决心将红军阻止在江边,不允许他们顺利渡过。

红军此刻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局势。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取消原计划北上与贺龙、萧克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合,而是提出让刘伯承亲自指挥红四军团实施强渡乌江。毛泽东的这一决定,表明了红军在关键时刻的果敢与决断力。

不仅要面对对岸强大的敌军防守,红军还要应对薛岳指挥的中央军,约有8个师、接近10万人的追兵。情况愈发严峻。

当侯之担指挥的黔军撤退至北岸修筑防御工事时,做出了一项极为冷酷的决定——将五十里范围内所有渔船一一收集,堆放起来并一把火烧掉。红军若想渡江,必须自己筹备竹筏或搭建浮桥。所幸,沿岸的毛竹资源十分丰富,坚固的竹子为红军渡江提供了希望。

刘伯承迅速命令耿飚组织战士们砍伐毛竹,扎起竹筏。虽然刘伯承身为军指挥官,但他生活经验丰富,明白竹筏的质量至关重要。于是,他要求每砍一根毛竹,必须在砍口处放下10枚铜钱,表示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他强调,要选用雄性竹子来砍伐,因为这种竹子更结实,且砍伐对竹农的损失最小。

在当地百姓的协助下,60只竹筏很快就搭建好了。然而,时至子夜,乌江的江面漆黑一片,阴风怒号,江水翻滚,浪花拍打着岩石,发出阵阵令人胆寒的轰响。此时,正是红军面临巨大压力,决战的前夜。

刘伯承命令红一军团的毛振华带领一支偷渡小分队,夜间越过乌江,抢占新老渡口之间的连接点——板壁山,以此阻止敌军互相增援。新老渡口之间仅600米,且有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相连,板壁山成为了控制这一战略要地的关键。

毛振华收到命令后,带领一个连的战士,分乘六只竹筏,趁着月黑风高,悄然划向对岸。守在对岸的敌人完全没想到,红军会在这样的黑暗夜晚冒险实施偷渡。尽管如此,偷渡并非一帆风顺,强烈的江风和巨大的漩涡使得五只竹筏被吹回原岸,只有毛振华与五名战士成功抵达对岸。

虽然偷渡行动未能完全成功,但毛振华和他的队伍悄然潜伏在板壁山的一处山洞中,准备在红军主力发起进攻时,出奇制胜,给敌人致命一击。

刘伯承回到指挥室重新筹划渡江策略。与此同时,在后方指挥所,周恩来和朱德也在昏暗的马灯下,紧张地研究着军事地图,商讨下一步的应对方案。时局紧迫,薛岳的中央军和黔军的增援部队已经临近,红军的时间所剩无几。

此刻,毛泽东走进了指挥所,三位指挥官互相打了个招呼,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他们都无法入睡。与此对比,守在遵义的侯之担和驻守江防的周仁溥却安然入睡,他们认为乌江天险足以抵挡红军的进攻,再加上增援部队的接应,形势对他们十分有利。

毛泽东直接进入正题,提议道:“伯承要渡江,必须有火炮支援!”朱德苦笑回应:“我们的炮兵连只有2门炮,且只有5发炮弹!”毛泽东听后略显惊讶,没想到红军的军备如此简陋,但他很快释然,笑着说道:“两门炮也好,总比没有强,关键时刻打一炮,既能威吓敌人,又能鼓舞士气!”

周恩来沉吟片刻后,说:“我派张云逸带着这两门炮和五发炮弹去,并立即下达渡江命令!”尽管只有五发炮弹,但每一发炮弹都在强渡乌江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士气与军威。

此时,毛泽东深感红军军备的薄弱,不禁感慨,如果红军的装备更为充足,或许就不会经历那么多的战损。即便如此,红军的战斗意志和决心依旧无与伦比,正如毛泽东所言,这份信念,是红军为贫苦百姓争取天下的决心。

回到自己的住处,毛泽东轻轻推开门,看到警卫员小陈已经熟睡,发出轻微的鼾声。毛泽东忍不住笑了笑:“年轻真好,睡得这么香。”然而,他自己却毫无睡意。拿起桌上的军事地图,他静心研究、推演,尽管天气寒冷,他仍然全神贯注。突然,他打了个喷嚏,惊醒了熟睡的小陈。

“主席,您怎么还不休息?”小陈赶紧起床,端来一杯热水。毛泽东微笑道:“睡不着啊!小陈,你去找支烟,我口袋里的烟已经抽完了。”小陈从房间拿来一盒烟,摇头道:“主席,这下真没烟了。”毛泽东轻笑:“小陈,你总是能想到办法的。”每当毛泽东需要烟时,小陈总能给他带来,即使有时候只剩一支。

“主席,您就休息吧,大家都知道您的辛劳。”小陈深知毛泽东的心境。

毛泽东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张已略显破损的军用地图上,心中思考着接下来的步骤:“现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必须承担责任。我虽然不再是直接的指挥官,但为他们出些建议,还是可以的。”

在这漫长的夜晚,毛泽东无眠,继续推演着每一个可能的战术。而与此同时,刘伯承在前线,结合实地考察和百姓的帮助,已经对渡口的控制有了明确的计划。天亮时,张云逸带着炮弹赶到,刘伯承信心倍增,指挥各部队发起强渡。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红军终于成功渡过乌江,工兵连架起了两座浮桥,三万主力顺利过江,向贵州进发。毛泽东长舒一口气,但他知道,新的挑战正等着他们。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又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明天再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建... 1936年11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要求组建西路军,并为其设定了“在一年内打通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
原创 两...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尽量接近原文。 --- 在历史...
原创 两... 高处不胜寒,任何人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都难免心存猜忌。纵观历史,李世民无疑是被公认为千古一帝的伟...
原创 曹... 各位亲爱的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请先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确保不会错过精彩的内容,也能随时查看新...
原创 三... 乱世往往能孕育英雄,似乎越是动荡的时代,英雄的出现就越为频繁。然而,历史上对英雄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
原创 司...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四... 《明太宗实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及太祖大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
原创 史... 朝堂局势复杂,正如古话所说:“伴君如伴虎”。即便是朝中重臣,也必须小心谨慎,行事不能太张扬,也不能完...
原创 周... 古籍中的历史 周经,明朝中期的一位官员,出身于显赫的家庭,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周经于天顺四年通过科...
原创 刘... 这段历史描述了刘邦八个儿子命运的悲惨,而这些命运大都与刘邦的妻子吕后息息相关。让我根据你的要求,重写...
原创 她...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堪称一位枭雄!而他的后代们也继承了他的优良基因,一位比一位出...
原创 宋... 在寒冷的“三九天”里,现代人几乎无法想象没有棉被的冬天是如何度过的。然而,在宋朝之前的古代,人们面对...
原创 台... 公元1895年,随着被誉为“亚洲第一海军舰队”的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原创 东... 当然可以!我会在保证每段语义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细节描述,并保持文章长度基本一致。下面是改写版本: -...
原创 蒋... 1951年1月3日,朝鲜战场传来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我军50军的三个步兵连,一举全歼了英军皇家重...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迎客”的著名论断,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深刻揭示了当时新中国在...
原创 彭... 古籍中的历史 彭韶是一位明朝中期的重要官员,他的故乡在福建莆田。彭韶于天顺元年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
原创 彭... 文化历史解析 彭程是明朝中期一位颇具声望的言官,出生于鄱阳。成化年末,他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弘治...
原创 高... 中国书法以文字作为唯一创作元素,而文字又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这就注定了书法与文化的紧密相连。中国书法史...
原创 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便于第一时间收到新文章推送,方便与您一起讨论、分享。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