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解析
彭程是明朝中期一位颇具声望的言官,出生于鄱阳。成化年末,他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弘治初年被任命为御史,专责巡查京城的治安与官员行为。
当时,许多来自北方蒙古的降人主要居住在京郊,他们当中不少人从事盗窃等违法活动。一旦这些罪行被揭发,这些降人便会迅速逃往某些权贵皇亲或者掌权宦官处寻求保护,借助权势逃避惩罚。
彭程察觉到这一情况后,采取主动出击策略,抢在这些降人投奔权贵之前,及时将其逮捕归案,从而有效遏制了降人的猖獗气焰,维护了社会治安。
不久后,彭程被调往两浙地区负责盐业的监察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被任命为光禄寺侍卿,职务逐渐提升。
弘治五年,彭程上奏皇帝,指出:“臣近日偶然发现光禄寺官员正在修建皇坛。皇坛是先皇宪宗皇帝为修斋祈福所建的场所。”
他质疑道:“陛下继位后,理应摒弃这些先朝旧制,为何却要重新兴建皇坛呢?”
他进一步说:“光禄寺的经费,皆来自于百姓的赋税,若合理使用,还能避免给百姓带来负担。如今却用这些钱修筑无用之物,岂非浪费?”
彭程还指出:“先皇宪宗因迷信李孜省和继晓等人所提倡的邪说,妄图借此延年益寿。如今二人皆已受重刑,可见其邪说不过徒劳,根本无力赐予长寿。”
他恳请:“若修建皇坛确实出于陛下旨意,望陛下下令停止。若非陛下所愿,望严查相关官员的阿谀奉承之罪。”
当时孝宗皇帝并无使用皇坛的打算,仅吩咐光禄寺先行建造备用。奏章传至孝宗手中,他大为震怒,认为彭程故意贬损先帝宪宗,遂命锦衣卫将其拘捕,押入监狱,并移交刑部审理。
刑部尚书彭韶认为,虽然彭程奏章中言辞激烈,有些地方不当,但其本意赤诚,不能重罚。彭韶因而上奏请求赦免,允许彭程缴纳罚金赎杖,并恢复官职。然而,孝宗坚持判处彭程死刑,彭韶再三劝谏,彭程之子亦上书请求代父受刑,孝宗却依然坚决不从。
此时,陕西巡按御史李兴亦因滥用酷刑被弹劾,入狱与彭程同受审查。简单审理后,孝宗下令斩首李兴,彭程及家人被迁往隆庆边疆戍守。
当时英国公张懋联同多位文武官员联名上书,为李兴和彭程求情:“李兴虽用酷刑,但多针对重罪犯,虽有过失,不宜处死。彭程为言官,奏疏中或有言辞不妥,判处死刑过重。如此重罚只会让真正违法之徒更肆无忌惮。”
尚书王恕亦上书求情。孝宗遂作出妥协,免李兴死刑,改为杖打一百后配妻子赴宾州戍守,但彭程未获减刑。
彭程无兄弟,家中只有年迈的母亲李氏,孤苦无依。李氏曾上书请求,盼儿子不得流放远方,以便日后照料。南京给事中毛珵等亦联名奏请,引用唐朝诗人刘禹锡被贬因政治斗争,且当时官员曾请求其贬谪地靠近母亲的例子。
他们称:“陛下圣明超越唐皇,彭程罪行亦不及刘禹锡。望陛下垂怜,改诏令以便母子相见。”
孝宗拒绝请求,彭程携妻儿远赴广西戍守。不久,彭程之子在当地考中举人,孝宗方念及其母年老,将其子召回。
后来宦官刘瑾作乱,借机打击彭程遗族,诬称其曾侵吞公款,欲没收家产。彭程已逝多年,家中仅有孙女,财产寥寥。刘瑾竟派人将孙女卖为钱财,名义上充公,实则入其私囊。此事令民间许多人感同身受,纷纷为彭家不幸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