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历史
彭韶是一位明朝中期的重要官员,他的故乡在福建莆田。彭韶于天顺元年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进士,随后被任命为刑部主事,之后又被提拔为员外郎,逐渐在官场上崭露头角。
在成化二年,彭韶因上书指责当时的佥都御史张岐行事不正,引起了当局的不满,最终遭到逮捕并被下狱,几乎就此断送了自己的仕途。不过,机缘巧合之下,他通过一笔钱财的贿赂成功脱离了险境,不久后便被进一步提升为刑部郎中,重新进入正轨。
这时,出现了一个名为周彧的锦衣卫指挥,这位指挥恰好是当今皇太后的弟弟,凭借这一贵族身份,周彧提出了一项极具争议的建议,要求将武强和武邑那些无法足额交税的民田,作为闲田收归国有。他的真实意图显而易见,就是想要侵占这些本应属于老百姓的土地。
面对这一不公的提议,宪宗皇帝指派彭韶与御史季琮共同前往当地进行调查。彭韶通过实地考察,向皇帝上疏指出:“真定的这些土地实际上早在我大明开国之初就被分配给了百姓,容许他们世世代代耕种,并免除了部分赋税以鼓励他们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他续而说道:“然而,如今众多功臣与皇亲国戚频频试图将这些民田籍为闲田,并企图占为己有,我作为臣子实在不愿参与这种与民争利的行为。”宪宗皇帝读后,虽然决定维护百姓对耕地的所有权,却亦对彭韶及其他官员在此事中的沽名钓誉表示不满,最后将彭韶再次逮捕,关入诏狱。
幸而,随后有一批言官为彭韶辩护,使他最终得以平安释放,重获自由。之后,彭韶被调任至四川,任按察司副使。在此期间,他成功办理了多起疑难案件,逐渐得到重用,晋升为正使。
到了成化十四年春季,彭韶被提升为广东左布政使。然而,由于得罪了一位宦官,他又被调往贵州。到成化二十年时,彭韶获得晋升,任右副都御史,前往应天担任巡抚。当孝宗皇帝即位后,彭韶被征召回京,担任刑部右侍郎,因整理盐法有功,又被提升为刑部左侍郎。
弘治三年,彭韶被调任吏部左侍郎,与当时的吏部尚书王恕携手认真甄别人才,为朝廷清理了许多仕途障碍。秋天的弘治四年,彭韶接替了何乔新担任刑部尚书。在任期间,即使面对一些皇亲国戚触犯法律,他依然坚持公正,毫不妥协。
彭韶在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任职三年,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这也让不少皇亲国戚心生怨恨。但由于与当时声名显赫、以“尸位素餐”著称的大学士刘吉关系不和,使得彭韶在仕途上处处受到限制。感慨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彭韶,选择了连续上书请辞,最终获得孝宗皇帝的批准,得以退休。
在退休后的两年里,彭韶的身体逐渐虚弱,最终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