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军长李服膺:血战日寇后归来,却定性为擅自撤逃,被连长一枪打死
迪丽瓦拉
2025-09-14 22:31:16
0

1937年9月,晋绥军61军军长李服膺在与日军激战十余日后,决定率领剩余部队撤出天镇,踏上了回程的道路。这场血腥的战斗已让李服膺的部队损失惨重,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奋力抵抗敌人。途中,李服膺途经应县的雁门关时,突然接到阎锡山的电令,命令他前往大和岭口参加一个军长级会议。电令中并未透露会议的具体内容,让李服膺心生疑虑。

接到命令后,李服膺的亲信和部属纷纷前来规劝他,劝他避免前往参会,认为阎锡山可能会借此机会对他不利。傅作义,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政治敏感度自然超出李服膺,他对局势的判断也更为清晰。自李服膺主动撤离天镇以来,傅作义就感到局势异常严峻。天镇失守使山西的防线出现了严重漏洞,阎锡山一直在向蒋介石承诺会积极部署“大同会战”,可此时日军已经长驱直入山西,而阎锡山的战斗部署却迟迟没有动静。蒋介石因此质问阎锡山,阎锡山根本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只得将责任推到李服膺身上,谎称是李服膺失守天镇,才导致“大同会战”无法展开。

事实上,阎锡山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他不仅匆忙地派李服膺守天镇,就连天镇的防御工事也仅完成了40%左右。而蒋介石对此并不知情,只是将天镇失守和“大同会战”失败的责任全推给了李服膺,要求对他进行严厉处理。天镇的失守以及日军进军山西的消息广泛传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指责李服膺的失职,认为必须严惩“首犯”,以平息民愤。

傅作义深知事情的真相,他清楚此次会议对于李服膺来说意味着什么。出于对李服膺的友情和责任感,他紧急发电报劝告李服膺,不要前往参加阎锡山的会议,以免陷入陷阱。傅作义与李服膺的关系非同一般,二人曾是保定军校的同班同学,并且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除了傅作义,李服膺麾下的其他部属也纷纷劝阻他前往,表示阎锡山阴险狡诈,担心李服膺此行之后再也无法归来。

尽管如此,李服膺并未被劝动,他深知自己对阎锡山了解颇深。在军旅生涯中,李服膺已经为晋绥军奉献了十九年,几乎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与精力都投入到这支军队中。他明白,自己虽然面临巨大的风险,但如果选择逃避,将意味着给自己背上罪名。面对自己的良心,李服膺决心不退缩,继续履行作为一名军人应尽的职责。

李服膺认为,自己在天镇的防守并没有任何问题。他率领的61军,尽管兵力有限,才仅有7个团,却仍然全力以赴,竭力与日军作战。天镇本是山西的门户,阎锡山曾计划在此建立强大的防御工事,但因为种种原因,防御工事的建设进展缓慢,甚至在日军进攻时,工事才刚完成40%。尽管如此,李服膺依然率军坚守,并在与日军的激战中展现了极大的勇气与顽强的战斗力。

在那场战斗中,驻守在罗家山和李家山阵地的425团,即使面对日军的空袭与炮火,依然死守四个昼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李服膺得到指令撤退,他依然尽最大努力保护天镇,确保部队有序撤离。面对傅作义和部属的劝阻,他坚信自己没有做错,因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即便如此,李服膺依然决定按照阎锡山的命令前往参加会议。当他抵达会场时,阎锡山并未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将他关押,并以“擅自撤逃”为由加以指责。阎锡山显然早已决定将责任推给李服膺,借此将他作为替罪羊。

虽然李服膺曾与傅作义结拜为兄弟,但他也明白,阎锡山不会轻易放过他。李服膺曾为晋绥军付出了许多,但最终,阎锡山决定将他押回太原,召开临时军事法庭以给他定罪。然而,正是阎锡山的这个决定,最终使事情的真相暴露无遗。

在军事法庭上,阎锡山质问李服膺为何防御工事没有修好,李服膺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没有材料。”这一回答无疑是揭露了阎锡山克扣军费的事实,给阎锡山带来了巨大的尴尬。阎锡山又询问李服膺为何“擅自撤离”,李服膺从容地拿出了阎锡山自己发给他的电报,坚定地表示自己是“奉命撤离”。这一番话,让在场的人瞬间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面对李服膺的强硬态度,阎锡山终于决定放手。他小声告诉李服膺,让他放心,自己的亲人会得到照顾。然而,李服膺并未因此心软,反而激愤地破口大骂阎锡山,表示自己宁愿死在战场,也不愿在这里蒙冤而死。阎锡山并未给李服膺机会辩解,直接下令将其押往刑场。李服膺最终在刑场上被执行死刑,临终前,连长康增心中虽然万分愧疚,但仍无可奈何,只能在开枪前低声说了句“对不起”。

这一幕仿佛是历史的重演,令人痛心疾首。李服膺的死,标志着他的一生也随着晋绥军的命运走向终结。而他的英勇与坚持,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唐代的王勃曾经感叹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深刻表达了李广命运的多舛和无奈。 其实,李广的命运并...
原创 刘... 自古每位开国皇帝手中都会有几位功勋将领。这些将领或提供策略,或亲自带兵征战,为帝王的疆土建立做出了巨...
甘肃三代“书医”接棒守护古籍残... 中新社兰州11月23日电 题:甘肃三代“书医”接棒守护古籍残卷 匠心延续千年文脉 中新社记者 闫姣 ...
原创 杀... 我们都知道,戊戌变法的失败,最终以戊戌六君子的血腥处决为标志。当清廷的刽子手挥动刀刃,那些年轻的生命...
原创 真... 如今,中国制造已在全球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地位,而这一成就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通过考古学家的不...
原创 东... 在东方不败成功登上教主宝座后,很多人心中都有疑问:他为何不直接杀了任我行,而是选择将他囚禁在西湖的牢...
原创 抗... 在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的英勇抵抗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蔡廷锴将军领导的这支部队,以顽...
明朝和建州之间的经济战:人参和... 关于明朝和后金的战争,大部分历史爱好者都只关注双方的军事斗争,很难注意经济上的较量。后金之所以能够对...
原创 赵... 赵匡胤一统天下,最终登基称帝,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登基过程,与历史上许多帝王的方式有所不同。通常...
原创 赵... 提到赵云,大家首先想到的必定是他的英雄事迹,尤其是那场震撼人心的长坂坡救主之战。在《三国演义》一书中...
原创 古... 前言: 《琅琊榜》是近年来备受好评的一部电视剧,剧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复杂的人物关系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创 清... 很多朝代都会出现一些昏庸的君主,尽管清朝也有一些平庸的皇帝,但并没有像某些历史上的昏君那样极为不堪。...
原创 李... 李世民是一个明君,不同于刘邦、朱元璋那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他并没有大规模地杀害开...
原创 清... 清朝的道台这一官职,在古代各类官职中可算是最让人困惑的一种。尽管它在名称上似乎统一,但其具体职责却因...
原创 宋... 北宋是由赵匡胤建立的,继承了后周的基业,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几乎完成了大一统。北宋灭亡后,南宋在赵...
原创 三... 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众多英雄人物而广受关注,尤其是那些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的...
原创 宋... **前言** 他曾是举世公认的才子,却最终屡战屡败! 他本应成为国家的栋梁,却选择背叛了曾经的主公!...
原创 清... 清朝后期,由于朝廷腐败无能,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分裂,成为屈辱的对象。随着清朝的衰败,西方列强...
原创 唐... 在很多人眼里,古代的高品官,如一品、二品,理应比三品官员拥有更大的权力。毕竟从品级上看,一品、二品都...
原创 一... 唐朝初期的名将张士贵,刚踏上历史舞台时,其实不过是个强盗。 隋朝末年,隋炀帝过度征用百姓,发动三次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