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甲午战争爆发之际,日本民族犹如鱼跃龙门,借助大清帝国这座庞然大物的肩膀,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列强之一。从那时起,日本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开始根本性地轻视曾经把他们从“野蛮”状态中带出的这位“老师”,甚至蔑称中国为“支那”。整个日本社会上下都掀起了轻视中国的风潮,公开将中国视为劣等民族。《田中奏折》中明确写道:“若想征服世界,必须先征服支那;想要征服支那,先得征服满蒙;一旦支那被我军征服,其他异族必定敬畏并归顺我军。”文字间尽是对中华民族的鄙夷与轻视。
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坚韧不拔的民族之一。五千年来,中华大地虽经历无数战火纷争,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未向外族低头屈服。曾参与侵华战争的日本士兵滨田三郎,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一个独自走过五千年血雨腥风的民族,是任何外族都无法轻易征服的。”这句话正是他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深刻体会。
经历了两年的战争后,滨田三郎彻底明白了中华民族的不可战胜。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个父亲眼中的劣等民族,却一次次让日本皇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鲜血染红了战场。”下面,就让我们翻开滨田的日记,走进他的战争岁月,感受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历程。
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这一天对中国人和日本人来说都刻骨铭心,标志着中日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正式爆发。父亲听闻消息后兴奋得彻夜难眠,全家陷入狂欢,因为帝国军队迈出了向外扩张的第一步。儿时,父亲曾无数次告诫我和弟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那里的人尚未开化。父亲期望我长大后成为军人,去“解放”那里的民族,为日本实现“大东亚共荣圈”而奋斗。
受父亲的影响,我对古老的中国充满了浓厚兴趣,渴望早日踏上那片土地,亲眼见识父亲口中所谓的“落后民族”。昭和十年,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国家号召下,我顺利加入帝国军队。军中的训练极为严苛,教官常告诫我们,唯有严苛的训练才能在战场上战胜“支那”军人,保全性命。
昭和十二年,卢沟桥事变引爆了全面战争,国内展开全民族动员,人人明白这场战争关乎日本国运,皆做好了充分准备。出征前,父亲骄傲地注视着我,激励我奋勇杀敌,为天皇效力,为家族争光。我深知,这场战役对大和民族来说只有赢,没有输。
九月,帝国军队在天津登陆,我终于踏上中国土地。正如父亲所言,这片土地广袤富饶,人口众多。满怀胜利信念,我们继续前进。一路上,战友们对中国满是轻视,认为敌军是一盘散沙,民众则无组织无纪律。作为军人,宣扬胜利无可厚非,但尚未与中国军队正面交锋,这种自大难免轻敌。
行军至太原途中,沿途人烟稀少,百姓为何纷纷逃离令我疑惑不解。这场战争是两国军队之间的冲突,平民本应无辜。教官多次宣称,日本军队来中国是为将中国人民从欧美列强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但显然中国百姓并不认同这一说法。随后,我终于明白了中国百姓逃离的原因。
九月二十五日,我师团运输大队在平型关遭遇中国军队袭击。我军奉命从侧翼反击。在经过王坎村时,眼前惨状让我终身难忘。帝国军队屠杀村中无辜平民,随后焚尸灭迹。看着那些杀人者得意的神情,我难以相信,这竟是我所敬仰的日本军人!这场战争,不再是单纯的国与国之争,而是大和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全面冲突。此后,类似屠杀平民的事件屡见不鲜,而我们这些普通士兵只能服从命令。初到中国,目睹这样的惨景,心中满是震惊与迷茫。
同日,平型关之战,我师团运输大队全军覆没,这是我进入中国以来唯一一次听闻帝国军队遭遇如此惨重的失败。山西忻口成了我永难忘怀之地,埋葬着我无数战友的英魂。
占领平型关后,师团接获命令南下攻占太原。太原为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根据地,战略意义重大。然而,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远超预期。在原平、灵丘、广灵、蔚县等地,我师团遭遇激烈阻击。广灵战役中,我最亲密的战友小野君和木村君相继阵亡,短短两天,天堂与人间阴阳两隔。
灵山战役尤为惨烈,我军发起十余次猛攻,并配合炮火轰击敌阵,但敌军坚韧的抵抗令人震惊。在武器装备极度悬殊的情况下,敌军坚持战斗至最后一人,没有选择撤退。最终,虽攻占阵地,我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山岛、成田、永野等战友纷纷倒下。
昭和十三年,山西战局趋于平稳后,我师团接令南下徐州配合第十师团攻打“台儿庄”。徐州战役成为决定中日战争走向的重要一役。三月二日,我军对台儿庄门户临沂发起猛攻,驻守的是中国军的西北军,这是一支素质参差的杂牌军。初期,战友们士气高昂,坚信帝国铁军必能迅速击败对手,抢先攻下徐州。
次日,我炮兵部猛烈轰击敌军阵地,地面被炸成焦土,随即步兵发起冲锋。然而,敌军抵抗异常坚决,进攻屡屡受挫。这巨大反差令战友士气受挫。三月十四日,战事升级,我军连续半个月攻势未能撼动敌阵,反被敌军夹击。当天,张自忠部从徐州赶来偷袭我军侧翼,张自忠率部英勇善战,冒着枪林弹雨挥刀冲锋,我军陷入激烈肉搏。
整整一夜,我军阵地几近全面崩溃,双方多次逐屋逐村激烈厮杀。至十七日,双方伤亡惨重,但敌军伤亡更甚,仍凭顽强意志坚守到底。与此同时,临沂城内敌军配合向我军前哨发动进攻,形势两面夹击。板垣将军被迫下令撤退。
虽军部不愿承认,此战实际上是皇军一场惨败。这惨烈的战斗让我认识到,在相同武器条件下,皇军绝难战胜中国军队。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令人敬佩。两次进攻临沂,皇军阵亡超过四千人,撤退时,数十辆卡车载走阵亡战友。板垣将军的心情必然沉重。同期,第十师团在台儿庄亦遭重创。两大甲级师团的惨败,足以说明敌军之强悍。军部对国民的欺瞒令人愤怒。
随后,我军在禹王山遭遇滇军——来自中国西南的精锐部队。虽距数千公里,滇军长途跋涉迎战皇军。他们战斗力极强,凭一己之力阻挡第5、第10师团长达27天,皇军伤亡上万。战争拖至此处,我已对胜利失去信心。从山西到山东,再至江苏,我们接连遭遇八路军、晋绥军、中央军、西北军及滇军。敌军不断出现,每支部队都令皇军付出惨重代价,但战争依旧无休止。
昭和十四年,我军攻占南宁,进入广西,准备进攻昆仑关。此时,师团司令由板垣将军换为今村将军。12月18日,攻打昆仑关战斗打响,对手为支那政府最精锐的第5军。双方精锐对决,今村将军对此役充满必胜信念。
激战仅一日,驻守昆仑关的松本大队多次告急。19日,我军在三木大佐率领下前往增援,但因行军过快,在九塘陷入中国军重围。敌军从茂密山林突袭,投掷手榴弹和炸药,装甲车被炸毁,我军陷入混乱。道路狭窄,战场惨烈,喊杀声震动山谷。
在这场战斗中,我双腿被敌军砍断,醒来时已被抬进野战医院。医院里满是伤员,战场上的惨状令人心碎。12月24日,闻中村少将阵亡消息,士气骤降。为了这场战争,日本付出了惨痛代价。远在日本的父亲大概难以想象,他口中“劣等民族”竟让日本军队一次次流血牺牲。这荒谬的谎言,成了无数日本士兵生命的代价。
这就是侵略者狂妄的下场——来时无恙,归时满身伤痕。滨田三郎用亲身经历证明,中华民族绝非浪得虚名。朋友到来,迎以美酒;敌人来犯,迎接的是中华民族如汪洋般的战争怒涛。
十四年抗战中,中华民族为抵御日本侵略者付出巨大牺牲,约三千五百万同胞为国捐躯。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先烈的敬意,唯有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惜和平岁月,激励吾辈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