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中山先生曾预言:中国若迁都于此,则有望雄霸亚洲,说的是哪?
迪丽瓦拉
2025-09-15 02:32:42
0

孙中山是一个具备深远眼光和卓越预见的人。这一评价,正是宋庆龄女士对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赞扬。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公认的民族英雄,孙中山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在于他为后代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毕生致力于寻找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路,并始终坚信中国的革命事业必定会成功,未来的中国将会是世界强国,人民也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孙中山不仅有着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识使得他能对社会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预判,具有令人惊叹的前瞻性。百年前,关于推翻封建帝制、中华民国成立后应选择何地为都城的问题,孙中山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几个选址,包括北京,而他最终果断否定了这个方案。此外,他曾大胆预言,若中国迁都至某地,将有望雄霸亚洲。

在这段历史的背后,孙中山曾为自己设想过一幅宏伟的城市建设蓝图,而百年后,他的梦想终于逐步成为现实。那么,孙中山曾考虑过哪些定都地点,又在哪些地方做出了预言呢?

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的冯爽观老人,曾是一位太平天国遗兵。他常常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述关于太平天国洪秀全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村子里的人风俗淳朴,并不会因为洪秀全是清朝口中的“乱臣贼子”而禁止孩子们听这些故事。在这些听故事的孩子中,有一位少年尤为入迷,特别是在进入村塾后,读书更是让他对太平天国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洪秀全如果成功了就好了!”冯爽观听到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长得很像洪秀全,长大后就当洪秀全吧。”

这句话并非冯爽观的刻意安排,却深深打动了少年。正是这句话,埋下了少年心中“成为洪秀全”的梦想。而这位少年,正是后来成就伟业的孙中山。

1887年,年仅21岁的孙中山进入香港西医学院学习,开始接触西方医学,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学成后,他回到广州、港澳等地行医。尽管救死扶伤让他获得了成就感,但他很快意识到,在民众疾苦的时代,单凭自己一人的力量无法根本改变社会的困境。经过深思熟虑后,孙中山决定放弃了行医之路,转而投入了他心中的“医国事业”。

刚开始,孙中山专注于反清革命,但他并没有获得社会广泛的理解,甚至被一些百姓视为“乱臣贼子”。尤其是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泄密失败,之后他不得不开始了长达多年的流亡生涯。1897年,孙中山在加拿大与日本的浪人宫崎寅藏会面,讨论政治理想。尽管经历了失败和民众的责骂,孙中山依然没有放弃革命的信念。

当时,他已经开始思考定都的问题,并在与宫崎寅藏的交谈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都,仆常持一都四京之说:武汉(都),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广州(南京),顺天(北京)。”可以看出,北京在孙中山的最初设想中确实占有一席之地,甚至他曾认为“北京为中国首都,如能攻占,登高一呼,万方响应,是为上策。”然而,孙中山后来却果断放弃了北京。

这一决定的背后,与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孙中山等革命者的努力,民众的思想逐渐觉醒,1900年他领导的惠州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不同于以往,这次起义没有再遭遇谩骂,反而有不少人开始为革命事业表示惋惜和支持。接着,革命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革命队伍也逐渐壮大。1911年,经过多次的失败起义,武昌起义终于爆发,成功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随后南京成为临时政府的首都,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

然而,即便在胜利的背后,孙中山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尤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为了避免政权更替带来的冲突,孙中山毅然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支持袁世凯担任总统,希望借此推动清帝退位并拥护共和体制。

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北洋政府开始掌控中国政权。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定都”问题再次成为了关注焦点。孙中山多次提出建议,认为临时政府应设在南京,而北京则不再是他考虑的选项。当时,袁世凯表面答应了这一提议,但很快他却反悔,迟迟没有离开北京。

孙中山在与袁世凯的多次谈话中,再次提到迁都问题,明确表示:“北京不是永久的国都,未来的都城可以是武昌、南京,或者开封。”他进一步指出,“北京不可居,未来应尽早迁移。”实际上,孙中山的目标是将袁世凯从北京这个封建政治的中心调离,从而限制其权力,确保革命力量能够有所制衡。然而,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并未上当,最终孙中山未能实现迁都的梦想。

然而,孙中山的眼光不仅局限于当时的政治局势,他还在与章太炎的谈话中提出了更加宏大的构想。1902年,孙中山曾预言,若中国迁都于新疆伊犁,将有望雄霸亚洲。他的这番话让人震惊,伊犁位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尽管当时新疆的交通尚未发达,但孙中山已经预见到,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这个地方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战略重地。

孙中山的目光远超常人,他的预见性不仅表现在定都问题上,也体现在他对国家未来发展蓝图的构想上。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他提出了包括新疆在内的全国铁路规划,力图通过铁路连接各地,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尽管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孙中山依然坚持不懈地推动自己的宏大计划。

他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构思,最终体现在他所写的《实业计划》一书中。书中详细规划了中国的铁路、公路、农业、矿业等多个领域,希望通过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然而,尽管孙中山的计划在当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这些构想对后来的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去世,临终时,他留下了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时至今日,孙中山的许多预言和规划已经逐步成为现实,尤其是他关于新疆和铁路建设的宏伟蓝图。如今,伊犁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的富饶之地,铁路网络也不断扩展。孙中山的梦想,虽在他生前未完全实现,但却在后人不断努力下,逐渐成为了中国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曹操在三国时期以识人用人著称,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领袖之一。史书记载他唯才是举,这意味着曹操不拘一格,...
原创 4... 夜晚的空气清凉,冬日的阳光也无法驱散微风中的一丝寒意。 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周边,...
原创 建... 20世纪50年代末,陈赓、陈士榘和李克农三位曾并肩作战的老朋友在首都机场相聚。长时间没有见面,这次重...
原创 明... 到过周庄的人,都会看到一座被称为沈万三水冢的地方,那是元末明初富甲一方的大富豪沈万三的衣冢棺。周庄曾...
原创 从...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历时268年。由于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并且存在了超过...
原创 刘... 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乱世枭雄,生前活在尔虞我诈中,死后他们的墓葬依旧成了谜团,吸引了后世的无数关...
原创 清...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应该对九门提督这个官职不陌生。这个职务与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通常只有皇帝极为信任的...
原创 唐... 说到中国历史上那些传奇人物,人们常常会想到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人,这些人物被后世称为神人。实际上,...
原创 清... 雍正年间,有一位汉族刑部尚书名叫励廷议,深受雍正帝的宠爱与信任。这位官员年资很老,政治成就也很突出,...
原创 满... 康熙帝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以长期的统治而闻名,更因其庞大的子嗣而让人印象深刻。康熙一生育有三十六个儿子...
原创 如... 前言 如果赵构没有下达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那么岳飞是否能够完成他北伐的雄心壮志?这不仅是对岳飞个人...
原创 岳... 大家都知道,岳飞是一个忠心耿耿的民族英雄,始终誓死捍卫国家,他是绝不会反叛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岳...
原创 朱...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中有两千年是封建社会。在那个时代,社会各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在...
原创 杨...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其中之一便是隋文帝杨坚废除太子杨勇的决定。杨勇作为太子,虽然在...
原创 朱... 朱元璋为何特别偏爱朱标,太子去世后为何不让朱棣继位?看了你就懂了 我们熟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原创 三... 关于三国时期一些著名将领的谥号,像于禁、关羽、张辽和张郃等武将的谥号,一直以来都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
原创 苻... 北府兵对于熟悉东晋十六国历史的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它在383年(建元十九年)的淝水之战中,凭借着出色的...
原创 诸...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因其忠诚与智慧而广受推崇。他一生都在致力于蜀汉的复兴,为国家的事业不遗余力...
原创 南... 说到南北朝时期,北朝最杰出的帝王通常被认为是北魏的拓跋焘。因为在拓跋焘的统治下,北魏真正实现了北方的...
原创 东... 什么是三国? 苏轼曾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话描绘了三国历史中的豪气和壮丽场面,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