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一天,中宣部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专程与学院学员们进行了一次座谈交流,顺便做了一番教学工作的调研。由于这段时间他事务繁忙,难以兼顾马列学院的日常管理,心里一直牵挂着教学情况究竟如何开展。
果然,担心的事情如期而至。在调研过程中,学员们集中反映,目前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被严重压缩。每周不仅要开一次党小组会,还要安排专门的生活检讨会。每次会议不仅耗时长,还需要大量准备,导致真正用来自主学习的时间几乎被挤占殆尽。
听到这些,张闻天当场觉得这种学习状态很不正常。其实生活检讨会最初是由他提倡的,但他从未强制规定要每周都召开,也没有明确检讨内容和形式。现在这项活动逐渐程序化、形式化,已经偏离了原来的初衷。
于是,他决定针对生活检讨会再做一次专项调研。这一调研结果让张闻天十分愤怒,他立刻召集机关人员,严厉质问他们是否清楚生活检讨会已经变了味,耗费了学员大量时间。张闻天当即下令立即停止这种会议,强调学员的主要任务应是专心学习,没必要每周都开生活检讨会。
随后,机关迅速向各学员队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停止每周必开的生活检讨会,有需要时可酌情召开,没必要的单位则不再举行。尽管部署完毕,张闻天仍不放心,特地召集相关同志到办公室,反复强调调整该项工作的必要性。
他指出,马列学院拥有浓厚的民主氛围,无论教学还是工作生活方面都鼓励学员们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只要不是反动言论,凡是对教学和工作有益的观点,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当然,要防止自由主义和无的放矢的乱说乱讲。同时,很多活动不能流于庸俗,形式大于内容,或是被动坚持,否则就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听完张闻天的话,大家纷纷表示认同。事实上,学院近来生活检讨会的确出现了不正常的状况。起初大家是针对教学和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坦诚交流,畅谈观点,但渐渐地,会议变成了相互指责或者过度自责的场合。有人认为不这样搞,氛围就不够浓厚;不扣帽子批评,就觉得批评不够深入或没有水平。
尤其是每周都要批评自己和他人,学员们不得不绞尽脑汁想批评的内容。然而,一个支部或党小组人数有限,几乎每周都要找问题批评,慢慢便难以找到新的“批评点”,正如张闻天所言,哪里有那么多问题可批呢?
后来,为了维持生活检讨会的“正常”进行,大家便把批评内容转向一些社会问题,结果会议成了发牢骚的场所,学员和机关都心知肚明,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种氛围下,批评和自我批评反而成了沉重负担。机关每周不得不发通知强调注意事项,强调批评必须有原则、有质量。学员则每周提前准备发言稿,想好如何批评,批评到什么程度,仿佛一周的时间都围绕着生活检讨会展开,让人疲惫不堪。
事实上,张闻天直接叫停生活检讨会,机关方面也面临一定压力。毕竟这项活动曾作为优秀的党内活动向中央汇报,且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现在突然叫停,不再每周进行,难免担心中央会有异议。
对此,张闻天安抚大家不要有顾虑,这正是我们党优良作风的体现——敢于自我纠正,及时摒弃不适合的做法,才是真正实事求是,更是民主氛围的具体表现。他郑重表示,作为马列学院院长,他会为此负责。今后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将不再固定每周举行,而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他也会向中央组织部门作出说明。
后来,张闻天将马列学院停止生活检讨会的情况如实报告中央,中央非但没有批评,反而给予了表扬,称这是民主氛围最真实的体现,体现了不搞形式主义,勇于纠正错误的精神,值得肯定。
学员们的心情也随之放松了下来,自主学习的时间得到了保障,马列学院的教学氛围也重新恢复了昔日那种活泼生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