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术赤的一次任性,直接导致神箭哲别殒命,战神速不台失去一只眼睛
迪丽瓦拉
2025-09-15 12:33:16
0

公元1223年秋天,就在蒙古第一次西征接近尾声时,竟然遭遇了一场大败。

那就是哲别和速不台带领的20000西征大军,在击败东欧的斡罗斯各大公国之后,他们又邀请铁木真的长子术赤,一起去攻打伏尔加河上游的不里阿耳王国。但结果是术赤因为心中有气没有参战,哲别和速不台遭遇埋伏。最后,哲别身受重伤,不久后死去;速不台被射瞎了一只眼睛;20000万蒙古军仅剩4000人生还。

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术赤因为什么原因不参加这次作战?哲别和速不台,他们一个是神箭手,一个是战神,是什么样的对手,能让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一死一瞎呢?

哲别和速不台的战败

公元1223年秋,哲别和速不台在铁木真的命令下,从东欧地区率军东归。但是在走到伏尔加河下游之时,他们又想顺手灭了伏尔加河上游的不里阿耳王国。但是他们考虑到自己手上仅有两万从东欧归来的疲惫之师,于是他们便想让屯军附近的术赤,带领一万军队前来助战。

当哲别和速不台将这个计划报告给铁木真之后,铁木真同意了这个作战计划。

而后,铁木真便命令长子术赤带领一万人马前往伏尔加河下游,与速不台和哲别的两万大军会师,然后一起去攻打伏尔加河上游的不里阿耳王国。但出人意料的是,铁木真在下达命令之后,术赤却以生病为由拒不带兵前往。

无奈之下,哲别和速不台二人只能带着两万疲惫之师去攻打不里阿耳王国。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哲别和速不台刚刚进入不里阿耳王国境内,就遭遇不里阿耳王国军队的伏击。

最后,蒙古军在哲别和速不台的拼死突围下,才最终逃出生天。但战争的结果是,出征时的两万蒙古军,在突围后仅剩下不到四千人,主将哲别身受重伤,副将速不台则是被射瞎了一只眼。

当这个消息传到蒙古在中亚的大本营,连铁木真本人都目瞪口呆。

哲别和速不台的荣光

要知道,哲别和速不台可是铁木真手下的四獒之二。他们曾经在铁木真统一草原的过程中所向披靡,更是在伐金的过程中无一败绩。特别是哲别,他还曾在公元1217年独自带领两万大军,仅用两年时间,就灭亡了盘踞中亚八十多年的西辽帝国,为铁木真西征花剌子模扫清了道路。

而在蒙古西征花剌子模的过程中,哲别和速不台二人不仅协助铁木真打下了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罕,更是带领两万人马,将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追击到里海的一座小岛上吓死。

而这些,还不是哲别和速不台的高光时刻。

他们的高光时刻是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死后,他们又奉铁木真之命,继续带领两万蒙古军向西征讨。

从公元1221年到1223年这三年时间里,他们转战9000多公里,先后征服波斯北部的木剌夷国,呼罗珊地区,而后继续北上,又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在翻越高加索山脉之后,他们又将生活在钦察草原的阿兰人和库曼人赶到了东欧地区。在征服钦察草原之后,他们一路追击库曼人进入到东欧的斡罗斯各大公国境内。

在面对斡罗斯各大公国组成的10万联军时,哲别和速不台诱敌深入,将10万斡罗斯联军引到加勒伽河一战歼灭,并顺手砍掉了十几个斡罗斯大公的脑袋。

就这还不够,哲别和速不台在消灭斡罗斯联军之后,又一路向西,一直打到了今天的乌克兰基辅附近才停下脚步。

在哲别和速不台进攻至基辅附近时,他们收到了铁木真的撤军命令。而后哲别和速不台开始率领大军东归。

但是,当速不台和哲别二人走到里海北岸的伏尔加河下游时,他们发现在伏尔加河的上游地区,还有一个不里阿耳王国没有征服。于是哲别和速不台就向铁木真请命,要求和铁木真的长子术赤一起去消灭不里阿耳王国。

但是,在铁木真下令让术赤和哲别,速不台一起攻打不里阿耳王朝时,术赤却以生病为由拒绝执行这个命令。

至于术赤为什么会拒绝执行这个命令,那是此时的术赤心里有气,从而做出了这个任性的决定。

术赤任性的原因

术赤心中有气的的根源,来自于铁木真在西征之前,将窝阔台立为了接班人。不仅如此,在确立接班人的过程中,铁木真的二儿子察合台还大骂术赤是篾尔乞人的种。

后来,铁木真为了安抚术赤,在西征花剌子模的过程,许诺打下花剌子模的旧都玉龙杰赤后,将这个中亚地区最富庶的城市封给术赤。

但是,后来在攻打玉龙杰赤之时,察合台和窝阔台为了不让术赤得到这座中亚名城,竟然在攻城的过程中,合起伙来要将玉龙杰赤摧毁。

在攻下玉龙杰赤之后,察合台和窝阔台又带人洗劫了这座城市的财富。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窝阔台和察合台又命人将阿姆河的水灌入玉龙杰赤,将中亚这座曾经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一片沼泽。

这让本来能得到一座富庶城市的术赤,最后得到了一个寂寞。

而对于察合台和窝阔台的所作所为,成吉思汗铁木真仅仅训斥他们两人了事。

而对于术赤来说,兄弟的排挤,父亲的包庇,让他心中充满了怨气。

就在这时,铁木真又命令术赤和哲别、速不台二人一起去攻打不里阿耳王国,这时的术赤当然不愿意。

于是,术赤便以生病为由,拒绝了铁木真的命令。

萨马拉湾之战

由于术赤的一万大军没能按照计划和哲别速不台二人在伏尔加河下游会师。公元1223年秋天,哲别和速不台只能带领从东欧远征归来的两万蒙古军北上。

由于哲别和速不台之前带领这两万蒙古军纵横波斯,钦察和东欧等地区,所以也就没将小小的不里阿耳王国放在心上。他们以为自己的大军一到,不里阿耳人就将开城投降。

但是,这仅仅是哲别和速不台的一厢情愿,在听闻蒙古军将要北征之时,不里阿耳王国上下就开始积极备战,并且在南边的萨马拉湾设下埋伏。

而不里阿耳人,也不同于蒙古以往征服的花剌子模人,波斯人,高加索人,以及阿兰人、库曼人、斯拉夫人。他们属于和蒙古起源于一个地方的突厥人的后代,他们一直在伏尔加河上游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而他们的骑射水平,和当时的蒙古军队也不相上下。

当信心满满的哲别和速不台,带着两万疲惫的蒙古西征军走到不里阿耳南部的萨马拉湾时,遭遇到了不里阿耳军队的精心埋伏。

在不里阿耳军队的包围圈中,哲别和速不台带领蒙古军奋力突围,最终仅仅带着不到4000蒙古军逃脱。

哲别和速不台二人戎马半生,打穿了整个欧亚大陆未尝一败。但是在西征即将结束之时,他们却遭遇到了这场大败。

在这场战争结束不到半年,哲别就因为伤重感染不治身亡,而速不台也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

而这次哲别和速不台之所以遭遇如此大败,除了自身的轻敌之外,最大原因还是术赤没有按照铁木真的要求,带领一万蒙古军参战。此次战役,如果术赤带领一万蒙古军加入,蒙古军的实力必将大增,获胜几率大大增加。而且术赤统帅的一万蒙古军,也不是像哲别和速不台统帅的那两万兵马那么疲惫。由于术赤在中亚地区,也没有取得像哲别和速不台那样的大胜,所以术赤也不会轻敌。

所以,术赤这次没有参战,是蒙古第一次西征进入尾声时的一次遗憾,也是造成哲别和速不台一死一瞎的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这,都是因为术赤在遭遇不公之后,因心里有气,所激发出来的任性所致。如果铁木真当时能妥善的处理几个儿子之间的关系,那这场西征即将结束时的败绩则完全可以避免。

当然,被不里阿耳人射瞎一只眼的速不台,也始终没有忘记这次战败的耻辱。

速不台的雪耻之战

公元1236年,在萨马拉湾战败13年后,已经灭亡金国的蒙古大汗窝阔台决定发动第二次西征。幸运的是,此时的速不台仍然在世。但不幸的是,速不台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在这次西征中,窝阔台任命术赤的次子拔都为统帅,带领着蒙古各大宗王的长子长孙以及十五万大军继续去征服西边还未臣服的势力。

得知蒙古大军又要西征的消息,已经行动不便的速不台强烈要求跟随大军一起西征。

窝阔台考虑到速不台是唯一接触过东欧斡罗斯诸国的将领,于是便同意了速不台的请求,并将速不台封为副帅。由于速不台行动不便,蒙古军便抬着速不台行军。

当蒙古大军在伏尔加河下游和拔都会师之后,速不台和拔都第一个攻打的就是当年没有灭掉的不里阿耳王国。

时隔十三年后,速不台又一次站在了不里阿耳城外。

十三年前,速不台只有两万兵马,但是十三年后,他带着十五万大军前来。

十三年前,术赤因为心中有气,没有参加当年的攻打不里阿耳之战,但是十三年后,术赤的儿子拔都却以主帅的身份参战。

时移世易,公元1237年二月,十五万蒙古军在拔都和速不台的统帅下陈兵不里阿耳城外。为了让速不台报当年的一箭之仇,拔都将攻打不里阿耳的指挥权交给了速不台。

随着速不台的一声令下,蒙古十五万大军如潮水般向不里阿耳涌去。

仅仅一个月后,不里阿耳全境被蒙古军征服,为了报当年的战败之耻,拔都和速不台下令,将不里阿耳地区彻底摧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章... 在浩瀚的三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团,那就是关羽的死亡。被誉为勇冠三军、武圣的关羽,究竟是如...
原创 临... 在临终时,李善长拿出了当年朱元璋亲自赐予的免死金牌,希望凭此保全性命。谁曾想,这块金牌并没有为他带来...
原创 野...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是许多史学家誉为“先主”的人物。作为一个既有勇武又富有谋略的领袖,...
原创 清... 在许多清朝背景的影视剧中,或许你都见过清朝男子那极具标志性的发型——前额的头发被剃去,唯有后脑勺的头...
原创 残...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一些非凡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登基通常标志着一个旧朝的灭亡和新朝的诞生。明朝的开...
原创 淮... 好的,我帮你改写文章,保持每段意思不变,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看下面: --- 在淮海大决战的整个过程...
原创 朱... 朱桢,这位明朝藩王的一生,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传奇画卷,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
原创 关... 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兄弟情深让人感动不已。作为蜀国的开国皇帝,刘备最终为了兄弟情深,选择...
原创 想... 1935年春,南京总统府会议室内,军政部长何应钦用红笔划去刘湘的名字,在陈济棠的档案上重重打了个勾。...
原创 大... 1903年,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与两江总督张之洞联合上书,向皇帝建议废除科举制度。当时越来越多的人意...
原创 特... 1994年年底的一天,灵宝市法院院长赵江波正忙着整理过去的档案资料。没过多久,一份档案中的故事吸引了...
原创 晚... 文|雨别 编辑|雨别 《——·前言·——》 晚清的“官督商办”企业表面上看似清朝希望借助商人...
原创 司... 司马懿和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两大军事与政治谋士,无疑是对立的代表。两人都在各自阵营中担任重要角色,...
原创 当...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将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有的主题和语义,同时加入更多的细节描述。 --- 今...
原创 秦... 中国历史中的君臣关系,一直是学者们难以绕开的议题。从春秋时期的范蠡致信文种“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原创 刽... “刀下留人”这一幕常常出现在电视剧里,情节总是充满戏剧性——就在刽子手即将执行死刑的一刻,一位骑马飞...
原创 汉...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一个皇帝成为一位明君。毕竟,历...
原创 司... 在曹魏的权力深处,一场决定帝国未来的暗流悄然展开。这场斗争不仅关乎权力的继承与更替,也代表着两种截然...
原创 张...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根据历史的记载,张苞虽然是张飞的长子,但他在正史中的出现非常短暂,甚至被描述为“早...
原创 汉... 阅读本文之前,若您能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不仅能便于您参与后续讨论与分享,还能为您带来更多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