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春天,陈明仁接受了第11集团军总司令的指示,以副军长的身份独立指挥71军。他带领部队通过惠通桥和攀枝花,渡过了怒江,开始了对龙陵和松山的日军进攻。这种以副军长身份独立指挥一个整军的情况,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都是极其罕见的,显示了他在军事中的非凡才能和对局势的把握。
龙陵城坐落在怒江西岸,距离滇缅公路仅有30公里,形成了战略上的重要关口。四周是高耸的群山,城中有一片长形的平坝,滇缅公路如同生命线般贯穿其中。而松山则位于惠通桥的西岸,是龙陵的一个重要防御阵地。日军38师团的指挥官斋腾中将凭借主力驻守龙陵,而以被称为“战争之花”的松井少将则负责守卫松山,他精心修筑了坚固的工事与坑道,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加之外有炮兵的全面支持,攻下这个防线,谈何容易。
在接到命令后,陈明仁带领71军夜以继日地赶往怒江的东岸,趁着黑夜成功渡过了江水。随后,他命令新28师对嵩山的日军防线发起进攻,而他自己则指挥87师和88师从左翼巧妙地迂回至龙陵城的周边。他们迅速地将龙陵附近的各个高地团团围住,计划逐一击破,再合力攻击城池。
终于,战斗打响了!随着陈明仁的一声令下,空中飞机轰鸣,炮火轰鸣,滇西的山峦都在震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击,日军显得十分狼狈,从未经历过如此猛烈的攻击,他们在炮火的轰炸中四处逃窜。然而,日军始终秉持武士道的精神,尽管遭受重创,仍顽强与71军展开激烈拼搏,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斗志。
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刻,日军从腾冲方面紧急调来了增援,试图猛烈攻击沿左翼迂回至龙陵的87师,以解松山之围。87师在战斗中接连失利,节节败退,最终已退至黄草坝。面临险境,师长张绍勋认为无法再支撑下去,决定请求放弃公路以便换取一个更有利的阵地。
陈明仁深知,如果这样做,松山的围困将会解除,日军必定乘机直逼怒江,不仅之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还会给昆明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传达了严令,对张绍勋说道:“87师必须顽强坚守,绝不可后退,如再后退一步,军法严惩。”
张绍勋听后十分慌张,便拨通了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的电话,急切地说道:“总座,我们的伤亡太惨重,真的支撑不住了!”宋希濂回应道:“再坚持一会儿,如果实在守不住可以放开公路,调整阵地。”恰巧陈明仁听到了这段对话,听后怒火中烧,对电话那头吼道:“绝对不可以这样做,这将影响整个战局!今天71军归我指挥,任何师长都不该直接向总司令报告,总司令也不应直接处理这一问题。”
他进一步威胁张绍勋:“若有违命令,就以人头相见!”最终,张绍勋深感后果严重,选择了自杀。陈明仁得知后,只得将副师长提升为新师长,重新掌控了战局。
就在此时,71军的新28师乘胜而下,攻陷了松山。经过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后,陈明仁被晉升为71军军长。同时,陈冠任所著的《国民党十大王牌军》详细记载了陈明仁攻克龙陵城的战役,该书成为了经典的军事畅销书,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