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中国成立后,陈独秀儿子成窑厂苦工,伟人知道后批示:给予照顾
迪丽瓦拉
2025-09-15 21:34:08
0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参与制定了革命纲领,推动了大革命运动的发展,领导了五四运动,并积极发动工人武装起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领导和指导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第五次代表大会,陈独秀一直担任党的最高领导职务,他在党史上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永远载入史册。

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他所代表的时代也由此画上句号。1937年8月,他出狱后于1938年8月抵达重庆江津,开始了隐居治学的晚年生活。直到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病痛交加中离世。在他隐居的那段时间,毛主席曾特地托付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去看望他,并邀请他前往延安,但陈独秀婉拒了毛主席的盛情邀请,选择了独自隐居。

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陈独秀只能靠稿费和亲友的帮助维持生活。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做人原则和高尚的气节。尽管一些国民党官僚和叛变的共产党人曾多次劝他重返政治舞台,并送上丰厚的金钱,但他都一一拒绝,直言:“你们比我还‘穷’。”陈独秀去世时,家中仅剩下一堆土豆。所幸的是,晚年时他的儿子陈松年一直陪伴在侧,给了他不少安慰。

1953年,毛主席在安徽安庆地区视察时,来到杜秀山,忽然想起陈独秀,便问身边的人:“陈独秀常年住在安庆,他家里现在还有什么人?”安庆市委书记傅大章回答说:“他家人先后去世,如今只剩下他的儿子陈松年,在窑厂做工,生活依然艰难。”主席听后颇感伤感,说道:“陈独秀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后代生活如此困苦,我们应该给予关照。”傅大章闻言,连忙表示一定落实主席的指示。

陈独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陈延年和陈乔年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最小的儿子陈松年虽未直接投身革命,但由于父亲的身份,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波折和艰辛。

陈松年出生于1910年,幼年时父亲不在身边,随母亲和祖父母生活在安庆老家。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推行复辟,试图夺取革命成果,陈独秀积极参与“二次革命”,策划武装反袁斗争。由于计划泄露,袁世凯下令追捕陈独秀及其同伴,甚至扬言要连根拔除。陈母得知消息后,急忙让三个孩子逃走。那时陈松年只有三岁,逃跑过程中他意外跌入邻居家的澡盆,好在邻居及时救起。邻居因陈母平日热心助人,将陈松年伪装成自家孩子,成功躲避了官兵的追捕。官兵未能抓获目标,只得洗劫陈家后离开。

1919年,陈延年和陈乔年前往法国留学,接触并学习马克思主义,后来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松年因年幼,只能留在母亲身边,受母亲教导,学习许多先进知识和思想。但因身份特殊和时代动荡,他未能像哥哥们那样出国深造,却一直怀有与兄长并肩作战的梦想。

然而,这个梦想未能实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党组织遭受沉重打击。陈延年临危受命赴上海重建党组织,却于1927年6月26日被国民党逮捕。敌人对他坚贞不屈的意志无计可施,最终愤怒地将他残忍杀害,年仅29岁。1928年,陈乔年也在上海被国民党杀害,三兄弟从此天人永隔。

1930年,陈松年的母亲高大众去世,家中只剩下陈松年一人。年仅二十出头的他,经历了亲人接连离世的巨大打击,痛不欲生,曾在母亲床前失声痛哭。然而,生活的考验并未结束。两年后,他得知父亲被捕入狱的消息。尽管从未见过父亲,陈松年从小就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把陈独秀视为偶像。

得知父亲入狱后,他急忙前往探望。父子第一次相见,却是在监狱里。陈松年曾想象父亲是伟岸挺拔、精神抖擞的英雄,见到的却是满脸憔悴、形容枯槁的老人。见父亲如此模样,他禁不住泪流满面。陈独秀安慰他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就得顶住风雨。”这句话成为陈松年日后面对艰难岁月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在谈话中,陈独秀得知发妻高大众已去世,沉默良久后感叹:“你母亲是英雄的母亲。”

随后几年,陈松年经常往返于安庆和重庆之间探视父亲。直到1937年,抗日统一战线成立,陈独秀因刑满获释。国民党出资十万元聘请他做官,但他坚决拒绝,只想与家人团聚,随后一直居住在重庆江津。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王明等人借旧事对陈独秀进行攻击。原本身体就不佳的他,承受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健康急剧恶化,卧床不起。为了救治父亲,陈松年几乎花光所有积蓄,仍未能挽回父亲生命。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辞世。

1943年,日军侵入安庆,陈松年的家园被洗劫一空,家中所有财物尽数丢失,使本已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彼时,陈松年在江津对岸的德感坝九中任教,薪水仅够维持基本生活。由于父亲身份,他受到不少不公待遇。为谋生,他曾做过会计,修过铁路,但依旧难以改善家境。

尽管家境贫寒,陈松年和妻子仍坚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甚至省吃俭用。后来夫妻二人不得不去窑厂做苦力,白天劳累,晚上还要做火柴盒贴补家用,生活极为艰苦。妻子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不幸去世,陈松年悲痛欲绝,但仍坚强撑起家庭。为给孩子交学费,他甚至卖掉了自家房子。

直到1953年,毛主席得知陈松年境况,指示政府给予帮助。此后,陈松年每月领取30元救济金,家庭生活才有所改善。握着这笔钱,他感动得泪流满面,感恩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陈松年没有辜负政府的支持,三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长子陈长琦成为合肥工业大学流体机械与工程学科的领军人物,大女儿陈长玮是一名优秀工程师,小女儿则任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陈松年一生坎坷,但他坚韧不拔,凭借坚定的意志与命运抗争。最终在毛主席和政府的帮助下,拨开阴霾,见到了光明,得以安享晚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我...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着深厚的礼仪文化,向来以和平交往为国策,并且多次在国际事务中担当大国责任,展现出大国...
原创 杜...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热播,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孙立人的记忆。在多年间,这个名字几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原创 日... 2005年5月19日,一个已经年过九十的老者,在两名陪同者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上了卢沟桥。步伐缓慢,...
原创 傅...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关键时期,傅作义心中充满了复杂的纠结和无尽的思考。他的人生轨迹经历了从国民党将军到水...
原创 数... 最近,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一股“还原真容”的风潮。与此同时,一段关于光绪皇帝真实面貌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
原创 日... 1939年3月,春意盎然,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桃花如火,柳树轻舞,绿意盎然的菜地和麦田,湖水波光粼...
原创 西... 在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这位西北军的领军人物,被迫宣布下野。此时,蒋介石看到西北军失去了领导,陷入...
原创 伪... 在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50年,记者采访了一位年近八十的抗日英雄,他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
云布集团:孙子兵法战略艺术影响... 军事家孙武在竹简上刻下“兵者,国之大事”的警句时,一部超越时代的战略经典就此诞生。《孙子兵法》以其冷...
原创 明... 明代自永乐迁都北京以及宣德年间起,逐步确立了“两京制”,即以北京为首都,南京为陪都。南京作为历史故都...
原创 日...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正式诞生,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核时代。不久之后,仍在苦苦支撑的...
原创 钱... 1955年国庆节后的某一天,钱学森——被美国人誉为“一人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的传奇人物,踏上了黑龙...
原创 日...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震惊世界的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随之而来的是日本的迅速投降...
原创 战... 战国时期,分为七大诸侯国,那个时期可谓是割据四起,战火不断。而如今,经过历史的长河变迁,我们看到的这...
原创 赵... 赵构,南宋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称为宋高宗,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也是宋钦宗赵桓的弟弟。赵构的一生与皇位...
原创 两... 1942年8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没有选择直接对抗日军,而是下令第40师师长李觉亲自出征,带...
原创 日... 战争历史中,许多经典战役常被拿来相互比较,比如同样以坑道战闻名的“硫磺岛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然而...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周建屏:抗...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日起,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
原创 抗... 1945年抗战胜利后,秦基伟接替李达担任了太行军区司令员。当时,太行军区与太岳军区、冀南军区、冀鲁豫...
原创 抗...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便于未来随时获取更多相关文章,也能参与讨论与分享。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