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廖耀湘被俘之后,满脸不甘地询问韩先楚。
韩先楚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淡淡地说:“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那么,廖耀湘究竟是如何落入敌手的?韩先楚为什么会让他“好好学习”?他是如何得知廖耀湘的位置的?
1948年,辽沈战役已经拉开帷幕,标志着蒋介石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进入倒计时。攻占锦州之后,东北解放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廖耀湘所指挥的兵团。
廖耀湘的兵团由新六军和其他王牌军组成,新六军与整编第七十四师并列,都是蒋介石亲自打造的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在战斗中被全歼,蒋介石甚至一度重建了该师,但同样在济南战役中遭遇灭顶之灾。随后的资源调配将重心转向了其他王牌军,而廖耀湘的新六军则是美械部队,装备了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这也让他信心十足。
刚进入东北的廖耀湘对我军的实力看不起,认为凭借新六军的现代化装备,完全可以轻松横扫东北。然而,在沙岭一带,他遭遇了我军的顽强阻击。那时,三纵和四纵正在协同作战,四纵六个团合力围攻沙岭,以阻止新六军占据这一战略要地,因为一旦沙岭失守,海城就将面临直接威胁。
韩先楚指挥四纵的六个团,准备消灭这股来犯之敌。然而,当时他并不知道新六军究竟有多强。新六军刚刚从缅甸战场归来,装备了最先进的美式武器,尽管兵力仅有三千,但作战能力非常强悍。此次进攻沙岭的主力是新六军22师的66团,除了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外,这支部队还吸收了大量美军的战术。
然而,我军从未低估过这支精锐部队,为了确保成功歼灭这一敌人,我军投入了远超新六军五倍的兵力。然而,战斗的初期,韩先楚便预感到战斗会十分惨烈,敌军的先进装备实在太强了。新六军不仅有轻重武器,还配备了火焰喷射器和烟雾弹,尤其是火焰喷射器对我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沙岭一战,虽然我军伤亡惨重,但同样给廖耀湘带来了极大的警觉。韩先楚痛定思痛,决定吸取这次战斗的教训,为将来的作战做好准备。等到辽沈战役全面打响时,四纵已经成为东野的王牌部队。在此背景下,攻占锦州成为我军的战略目标之一。为了防止敌军增援锦州,我军不得不全力拦截前来援助的国军。
面对锦州被围困的消息,蒋介石急忙亲自飞往沈阳,指挥作战,意图解救被困的锦州,并与我军决战。然而,为了确保锦州的解放计划不受影响,我军决定封锁所有援兵的通道。蒋介石分派兵力,一路东进,一路西进,前者被困于塔山,而后者被拦截在黑山。
锦州解放后,廖耀湘率兵撤退,目标指向营口和沈阳。为了彻底消灭廖耀湘的兵团,我军出动了九个纵队将其团团包围。就在廖耀湘忙于调兵遣将,计划突破包围圈时,我军的搜捕部队已经锁定了他的指挥部。
这场追捕似乎充满了巧合。当搜捕部队到达胡家窝棚时,当地百姓开始抱怨村里的电线多、手枪多、车辆多。听到这些话,搜寻队员立刻意识到,胡家窝棚里的人可能和廖耀湘的指挥部有关。正是在这种偶然的巧合下,我军成功突袭了廖耀湘的指挥部,廖耀湘被俘。
作为我军的俘虏,廖耀湘显然不甘心。他认为自己并没有真正失败,只是被我军的阴谋所击败。他声称自己根本没有准备战斗,就被敌人巧妙地攻破了指挥部,认为这根本不是正面作战,而是“耍赖”的行为。
尽管廖耀湘心中充满不服气,但他已经是一个战俘了。其实,廖耀湘在被俘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明明国军在初期占据了绝对优势,后来却出现了如此大的变化?难道仅仅是因为我军一次“偷袭”成功吗?
当然不是,廖耀湘清楚地知道,塔山和黑山的两次阻击,才是决定战局的关键。在这些正面交锋中,装备先进的国军依然没有占到上风。廖耀湘认为,我军能够战胜他,必定有些不可告人的阴谋。
在战俘营中,廖耀湘屡次叫嚣,要求我军释放他进行一决高下。对于他的言辞,我军自然不会理会,但廖耀湘的叫嚣却对改造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他激烈的言辞下,那些本来稍有松动的战犯再次变得顽固不化,特别是廖耀湘手下的郑庭笈,曾经在廖耀湘兵团被包围时提出过突围的建议,而当时的指挥官李涛坚持反攻,结果导致全军覆没。
郑庭笈一直认为,如果当时听从了自己的建议,兵团就能够顺利突围,不至于沦为俘虏。与廖耀湘一样,郑庭笈对自己的战败深感不甘,认为这是我军在背后“捣鬼”的结果。
战犯思想的改造一直是个难题。一次,韩先楚前往战俘营视察,听到了廖耀湘的抱怨。他听后并没有责怪工作人员,而是决定亲自去见廖耀湘。于是,工作人员带着韩先楚来到了廖耀湘所在的地方。
廖耀湘此时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衣,头戴一顶半旧的毡帽。据说,他被俘时还牵着一头小毛驴,驮着两袋花生。然而,无论他如何伪装,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我军的追捕。韩先楚见到廖耀湘后,廖耀湘立刻问道:“你是如何得知我指挥部的位置的?”韩先楚看着依旧固执的廖耀湘,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
他只是淡淡地告诉廖耀湘:“你要是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败,就多读书吧。”廖耀湘狐疑地望着韩先楚,试图从他的眼中读出一些信息,但韩先楚并没有多做停留,简单说了两句便离开了。
对于廖耀湘来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但韩先楚显然并不想直接回答。韩先楚与廖耀湘的恩怨,并非一时之事。从四纵副司令到三纵司令员,韩先楚与廖耀湘交手过多次,最初他确实吃过一些亏。但随着时间推移,韩先楚开始全心全力研究廖耀湘的作战方式,并最终成功战胜了他。至于最后通过巧妙的搜查突袭廖耀湘指挥部,似乎更像是天意。
廖耀湘被俘后,逐渐开始接触战俘营中的书籍,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毛主席的著作。阅读这些书籍后,他意识到自己战败的根本原因。首先,他意识到在保密工作上存在严重漏洞,村民的几句话就暴露了他的指挥部位置。其次,他还认识到蒋介石的决策失误和迟疑,直接导致了他的兵团遭遇惨败。
最终,廖耀湘在战俘营里被特赦,并于1961年获得了自由。虽然他一生功过参半,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