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
严庆堤的家风故事
严庆堤像
严庆堤(1915—1993年),江西瑞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军团第2师第2团排长,第68军第204师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济南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科学研究设计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作为党和人民的干部,做什么事都要吃苦在前不怕牺牲,坚持为人民服务”
在长期革命斗争,铸就了严庆堤爱国爱党的赤子之心,他一直教育孩子要听党的话,多学本领,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
根据严庆堤的后人回忆: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战役中,严庆堤英勇参战,几次被炮火震晕过去,苏醒后又立刻投入战斗。长征途中,为了接通被敌军炮火炸断的电话线,严庆堤用自己的身体当作电话线,一手拉一端,终于让电话重新接通,但一波又一波的电流却让严庆堤的身体颤抖不止。为了不让自己松手。他把电话线死死地缠在自己手上,一直到昏迷的时候都没有松手,聂荣臻元帅夸他是“电不死的通信兵”。
严庆堤经常对孩子们说:“我是瑞金中央苏区走出来的,作为党和人民的干部,做什么事都要吃苦在前不怕牺牲,坚持为人民服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严庆堤虽然有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但由于有 6 个孩子,所以生活并不宽裕。即使这样,他还是节衣缩食,省下一些钱来接济瑞金老家的乡亲。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将一家子省下的粮食、布料、旧衣服等捎寄回瑞金老家,东家一点、西家一点地分送救急。他还为瑞金争取到了第一部大型拖拉机。
“公是公、私是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严庆堤将军一直严于律己、严以治家,公私分明、坚持原则。
严庆堤给孩子们立下家规,不能以高干子女自居,不能搞特殊化。他定下了“四不许”的家规:第一,不许打他的牌子做任何事情;第二,不许乘坐公家配给他的汽车;第三,不许铺张浪费;第四,不许搞特殊化。
1950 年,严庆堤获准休假,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瑞金严屋探亲,他对县里的干部讲:“公是公、私是私。我回家是私事,主要是和乡亲们叙叙旧,你们忙你们的,不要耽误你们的工作。”他婉拒了县里的住宿安排,和两名警卫员一起挤住在堂嫂杨寿娣家简陋、阴暗的小阁楼上,而且一直住到离乡回京的那天,前后共十几天。
正是这种公私分明、坚持原则的优良家风,给家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将家国情怀贯穿于“家风”之中,砥砺后人。严庆堤将军的儿女恪守家规,均于所在行业有突出作为,其儿子严江枫更是继承父辈风范,从没通过父辈关系走后门、走捷径,通过个人努力考上了当时鼎鼎有名的军事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基层训练大队干部做起,历任驻朝鲜大使馆武官,并于199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谱写了“一门父子双将军”的佳话。
来源:《赣南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