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迎来了新任司令员韩先楚,他对于这个部队并不陌生。韩先楚在此之前担任第四纵队的副司令,因为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都隶属于辽东军区,两者在战斗中经常并肩作战。例如,在四保临江战役中,韩先楚身为副指挥,他所提出的作战计划得到了采纳,最终他亲自指挥着第三、第四两个纵队中的一支部队成功歼灭了敌军的一整个师和一个团,实现了辉煌的胜利。这种背景赋予了韩先楚在第三纵队接任的特殊意义,主要是为了加强该部队的军事指挥能力。
第三纵队是一支敢于迎战各种艰难恶劣战斗的部队,队伍中的许多指挥员战斗能力出众且渴望出征。像第七师的师长邓岳,以及第九师的师长徐国夫,他们都是极具战斗力的指挥官。不同的师在各自的领域都有起色,各位师长也不甘示弱,互相之间竞争激烈。根据徐国夫的回忆,他对作为指挥的自己颇具信心,称自己勇敢而善于指挥,虽然也面临着邓岳的压力,因为邓岳总爱抢占主攻任务。打文家台这场战斗之前,韩先楚规定第九师为主攻,由此徐国夫心中大喜,因为他从担任师长以来已经很长时间没享受主攻的机会,此时不仅自己感到满足,连随队的士兵们也会期待他领导主攻。可当正式通告发布时,竟然由第七师出任主攻,而第九师则成了支援,这让徐国夫大为困惑,以至于他去找韩先楚理论。韩司令无奈地解释说:“我没有其他选择,邓岳非要作为主攻,死也不愿意后退。不过下一次轮到你们打主攻。”
第七师能打能拼,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东北民主联军中的重要主力师之一,这和指挥员的作战风格有直接关系。一支部队的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员的能力,正如人们所说,强大的将领手下必有强兵。确实,第七师在主攻作战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为其他两个师减轻压力,这一点在辽沈战役的开幕战义县攻坚战中更是得以体现,第七师甚至被指定为预备队。
义县攻坚战是由第三纵队联合第二纵队第五师和炮兵纵队共同发起的,而韩先楚则负责统一指挥这场战斗。第二纵队的第五师战斗力非常出色,其首任师长钟伟本身就是政工出身,后来转型为军事指挥,打起仗来也显得十分果敢。他在抗战后期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团长时,屡次受到嘉奖。在东北作战期间,第五师则常常听从总部的安排,被调动到急需增援的地方。根据第二纵队司令刘震和政委的回忆,指挥中他们更多是调配四师和六师,而很少涉及第五师的调动。
钟伟善于把握战机,不怕执行违抗命令的任务,这些表现使得第五师在众多主力部队中显得格外突出。他的“野性”也表现在战利品的管理上,所有缴获的物资都贴有第五师的标记,而在需要使用弹药时,他更是随意取用,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然而在这场战斗中,钟伟已经被调离,前往第十二纵队担任司令。
上级让邓岳担任预备队,显然与钟伟以及第五师之间的层层关系有关。在文家台的战斗中,抓获敌新五军军长陈琳达的事件引发了邓岳与第五师之间的争抢。尽管钟伟已经不在,但两师之间的摩擦仍未消除。第七师作战能力强,而第五师也不甘示弱。如果在联合作战时不能很好地配合,那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这可能正是韩先楚令人邓岳担任预备队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第七师频繁担任主攻是毋庸置疑的,这样应该让其他的两个师也有机会磨练和提升自身的战斗能力,特别是经常处于第二梯队的第九师,也能通过这样的机会有所锻炼。同时,保存第七师的强大实力,使之在关键战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总体来说,所有这些安排都是纵队首长基于全盘情况而制定的,显然并不会对即将到来的战斗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