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这个月注定成为黑暗而沉重的“黑色五月”。日军大举进攻我八路军总部驻地,副总参谋长左权在掩护部队撤退的途中,不幸被敌军炮弹碎片击中头部,英勇牺牲。他是抗战期间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这一悲痛消息震动了整个抗战军队。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彭德怀极力邀请自己的一位老搭档重新出山,担任八路军新任参谋长。这位老搭档到底是谁?滕代远,和彭德怀同为湖南人,两人曾携手领导平江起义,之后在红三军团共事,彭德怀任军团长,滕代远担任政委,二人配合默契,是不可多得的黄金搭档。
彭德怀深知参谋长一职极为关键,必须确保这个位置上的人能与自己的战略意图完全契合。于是,他决定由这位老朋友来承担重任。彭德怀将这个想法与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秘书长杨献珍细致讨论,几人经过简短的分析,立即达成共识,确定了人选。
1942年6月的一天,时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副校长的滕代远,正与张继春、何长工等同志在邢台西浆水镇,认真总结抵御日军扫荡的经验。忽然,哨兵急匆匆跑来报告:“报告!彭老总和罗主任来了!”滕代远对身旁的人说:“彭老总亲自登门,定是遇上了难题找我。”
彭德怀和滕代远会面时,两人紧紧握手,老朋友间流露出深厚情谊。彭德怀关切地问:“老腾,你们这会儿在讨论什么大事?”滕代远答道:“我们正在总结抗大过程中日伪军的进犯情况和我们的反围剿经验。”彭德怀兴趣盎然,追问:“说来听听!”滕代远详尽解释:
“敌军进入合围区域前大约一天的路程,是我们称之为‘利害变换线’的关键地带。掌握了这条线,就像运动员在跳远赛场上的起跳,必须在最佳时机全力一跃,穿透敌军合围的缝隙。起跳时机至关重要,早了被发现,敌人会掉头追击,晚了则被围困。为此,我们将全校师生划分成三队,趁日落时分,三路人马急行军穿过高山密林中的羊肠小道,成功甩开追兵,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彭德怀拍手称赞:“好主意!如果我们早知道这个方法,能掌握敌情,也不至于遭受这么大损失。你猜到我这次来访的目的了吧?”罗瑞卿接话说:“老腾,这次我们是诚邀你出山,担任参谋长一职,如何考虑?”滕代远谦虚道:“非常感谢彭老总和罗主任的厚爱,我深感荣幸,但这个职位责任重大,我担心自己能力有限,怕辜负大家的期望……”
彭德怀毫不犹豫地打断他:“这时候就别谦虚了!仅今年上半年,敌人就对我们的根据地发动多次大扫荡,损失惨重,我们的根据地被蚕食得很厉害。这是抗战以来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合作多年,我深知你的能力!”滕代远依然有些迟疑:“不过,这事还得请示中央军委吧?”罗瑞卿答道:“彭老总已经发电报给中央了,时机成熟了!”
话音刚落,门外张继春手持电报进来:“毛主席发来电报,正式任命您为参谋长!”彭德怀笑着说:“这么巧,赶紧收拾跟我们走吧!”滕代远接任后,深入调查日军屡次精准合围扫荡的缘由。原来日军有一支‘益子挺进部队’,伪装成八路军,甚至模仿我军的行事风格,潜入根据地内部,摸清总部高层动向,才得以精准发动围剿。
1943年除夕夜,八路军总部精心策划,趁益子挺进队在庆祝年会时,滕代远率领30名突击队员突入敌营,歼灭了这支日军特战队,为左权将军报了仇,也解除了官兵们心头的积怨。滕代远消灭敌寇的传奇战绩,迅速在部队中传开。
后期的反围剿胜利,离不开滕代远的英明决策。抗战胜利前夕,彭德怀发出了一封饱含敬意的电报:“滕代远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杰出参谋,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和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