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的皇太后、太皇太后该怎么称呼?她们和皇帝比,谁的地位高?
迪丽瓦拉
2025-09-16 02:31:39
0

好的,我将按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每段内容的字数变化不会太大。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

前言:

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农历二月初三,是圣烈慈寿皇太后孙氏的诞辰,这一天在明朝被定为“圣节”,极具纪念意义。孙氏不仅是先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的皇后,更是当朝皇帝朱祁镇的生母。正因为得到了孙太后的鼎力支持,朱祁镇在经历了七年软禁后,最终通过政变,成功从弟弟景泰帝朱祁钰手中重新夺回皇位。为了表达对母后的无上敬意,朱祁镇在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正月特为孙太后上了一道徽号——“圣烈慈寿”,正式称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

辛亥这天,皇帝召见内阁大臣李贤,亲自问道:“朕深感母后恩泽无量,却无以回报。朕曾被囚禁南宫达七年之久,危难时刻实赖母后护佑,如今又能重新掌控朝局。朕欲仿效古代先例,为母后上徽号,以表达孝心,如何可行?”李贤答道:“陛下此举实为大孝,理应即刻施行。”于是李贤等人拟定徽号“圣烈慈寿”,皇帝欣然同意。——《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五》

然而,当这份关于“圣烈慈寿皇太后徽号”的诏书下发至各地明朝亲王时,孙太后的生日已过,天顺三年成为各地藩王修改表文称呼的首年。结果各地王府反应不一,引发朱祁镇极大不满。

最初,郑王朱瞻埈、周王朱子埅、荆王朱祁镐、唐王朱琼炟、赵王朱祁镃、蜀王朱悦(劭火)、庆成王朱钟镒等,依旧将圣烈慈寿皇太后称作“殿下”;而庆王朱秩煃、伊王朱颙炔、岷王朱徽煣虽然称“陛下”,却忽略了“圣烈慈寿”这一尊号。对刚复位的皇帝朱祁镇而言,这明显是对他权威的蔑视。对此,王府的长史官们自是受到惩处。可问题是,称皇太后为“殿下”是否真有错呢?

回溯到大明开国,第一位皇后自然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马皇后去世,此后朱元璋未再册立皇后。按理说,他去世后,大明王朝理应没有皇太后一职。

然而事有变迁,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驾崩。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并未立其他子嗣为太子,而是册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标的正妃是大明开国名将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她为朱标诞下长子朱雄英及三子朱允熥。次妃吕氏出身名门,乃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先为太子生下次子朱允炆。常氏去世后,吕氏晋为继妃,又陆续诞下第四子朱允熞和第五子朱允熙。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追尊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嫡母常氏被追封为孝康皇后,而继母吕氏则尊为皇太后。这样,吕氏成为大明历史上首位“未做皇后”的皇太后。

那么问题来了,在建文年间,文武百官及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宗室如何称呼吕太后?遗憾的是,建文朝的史料在朱棣夺位后被大量销毁,我们难以确切知晓当时称谓。笔者推测,应为“殿下”,理由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朱棣靖难成功后,册封其原配妻子徐氏(大明开国名将徐达之女)为皇后。可惜徐皇后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七月去世,朱棣未再另立皇后。朱棣驾崩后,宫中亦无皇太后存在。

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册封其原配张氏为皇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此时仍在世的张氏晋升为明朝首位由皇后晋升的皇太后。当时行在礼部尚书吕震甚至提出,每逢皇太后圣节,各王府长史都应按例呈送表文贺礼。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朱瞻基长子朱祁镇诞生。因朱瞻基年近三十仍无子嗣,朝中文武官员在英国公张辅的带领下,急切向皇帝和皇太后上表,恳请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在表文中,群臣称呼张太后为“殿下”,可见此时“殿下”仍是对皇太后的常用敬称。

上表中写道:“坤元厚载,佑国家于隆长。至德储祥,衍子孙于繁盛。惟天下之大本,仰宸慈之赞成。正统相传,万方咸戴。恭惟皇太后殿下慈仁恭懿,端一诚庄。文母兴周,圣德重光于今日。涂山启夏,成功载显于明时。今皇宫肇育于圣孙,在典礼宜正于储位。此古今之通谊,诚国家之远谟。臣辅等深切欢心,恭陈诚悃。冀从舆议,俯赐俞音。赞金册之弘宣,命青宫之蚤建。前星明丽,昭四海之雍熙。洪福绵延,庆万年于长乐。”——《明宣宗实录卷三十三》

回到文章开篇所说的圣烈慈寿皇太后孙氏,她原为朱瞻基为皇太子时的皇太孙嫔,并非嫡皇后。朱瞻基即位后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仅晋为贵妃。

孙氏命运多舛亦多幸,或可说手腕高强,因她生下了皇长子朱祁镇。由于生母身份为贵妃,朱祁镇名义上只是庶出长子。胡皇后已育有两个女儿,并非无子嗣。若日后她再诞子嗣,皇位继承恐生变数。为稳固国本,朱瞻基与张太后协商,胡皇后“自愿”退位,让贤给孙贵妃。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瞻基驾崩,朱祁镇继位,尊母孙氏为皇太后。册文中,皇帝对孙太后的称呼依然是“殿下”,显示当年朱棣对吕氏的称谓极可能也是“皇太后殿下”。

庚戌日,皇帝上奉册宝,尊圣母皇后为皇太后。册文曰:“致理必先于化本,为国必重于尊亲。礼典所崇,名分为大。恭惟圣母皇后殿下至仁厚德,配地承天。端庄诚一之性,柔顺静贞之行。表正六宫,母仪四海。内佐皇考,允隆治化之原。上奉重闱,备极天下之视。昔任姒盛美寔同。矧予眇质,躬荷深恩。属大统之方承,维圣兹之是仰。敬循彝典,用正大名。谨奉玉册、金宝,恭上圣母皇后尊号曰皇太后。伏惟天隆宝祚,慈寿万年。嘉谟恒笃于训言,长乐永伸于至养。”——《明英宗实录卷二》

宣宗驾崩时,其母张太后仍健在,遂成明朝首位太皇太后。张氏一生传奇,从燕世子妃到皇太子妃,继而皇后、皇太后,最终加尊太皇太后,实为明朝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

宣德十年正月三十日,朱祁镇新登基,命行在礼部颁发敕书,指示为圣祖母张太后上尊号太皇太后,为圣母孙皇后上尊号皇太后,要求迅速制定相关礼仪。册文中对太皇太后的称谓已变为“陛下”。

戊申日,上奉册宝,尊圣祖母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册文曰:“天子必有所尊,圣德莫大于孝。孝亲者,得天下之欢心。尊亲者,正天下之大号。帝王盛典,古今所同。恭惟圣祖母皇太后陛下睿知聪明,含弘光大。体坤元之厚载,弘天道之至仁。光辅圣祖,笃生先帝。衍庆源于万世,昭礼教于六宫。母仪表正于四方,仁泽霈沾于兆姓。上同姜嫄太任之盛,盖视明德宣仁有加。顾予眇躬,夙荷恩爱。兹叨承于宝位,感惓切于圣心。丕成宇内之升平,祗仰宫中之尧舜。特循茂典,用正大名。谨奉玉册、金宝,恭上圣祖母皇太后尊号曰太皇太后。伏惟天祐慈圣,永承长信之恩。国奉至尊,隆享万年之福。”——《明英宗实录卷二》

须知,孙氏之前,明朝皇太后与太皇太后未有徽号。最早提议为皇太后加徽号者为朱祁镇叔祖岷王朱徽煣,但皇帝以“祖宗无此礼”为由拒绝。直至孙氏获“圣烈慈寿”徽号后,朱祁镇为示尊崇,特令宗室诸王以“陛下”称呼她。

自此以后,历代皇太后无论是否有徽号,皆得享“陛下”尊称。比如朱祁镇驾崩后,宫中有钱太后与生母周太后两位皇太后,尊号加封时,皇帝对她们的称谓依然是“陛下”:

嗣皇帝朱见濡上奏:“伏惟皇太后陛下功德兼隆,显崇徽号。永膺福寿,率土同欢。”——《明宪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九》

结语:

明代对皇太后称谓由“殿下”过渡到“陛下”,经历了渐进式演变。先是太皇太后称陛下,再至有徽号皇太后称陛下,最终所有皇太后皆称陛下。譬如明世宗朱厚熜小宗入继时,其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张氏(明孝宗皇后)被尊为陛下,生母兴国太后蒋氏(兴献王妃)及祖母寿安皇太后劭氏(明宪宗贵妃)亦称陛下。

至于太皇太后、皇太后与皇帝三者地位孰高,那就简单明了。明宣宗朱瞻基对张太后的自称是“臣”,而皇太后代表先帝,地位自然高于现任皇帝。文武百官称宣宗时用“皇上”,称张太后则用“皇帝”。某些影视剧让太后称皇帝为“皇上”,实属荒谬,令人忍俊不禁。

上奏皇太后时有记载:“臣辅及义、士奇、荣、幼孜、溥皆扈从在此,请令见于行殿。皇太后允之。辅等行五拜三叩头礼毕,皇太后曰:‘皇帝数言卿等赞辅多用心。今家国清宁,生民无事。固是祖宗垂祐,亦有卿等之力。’辅等叩头答曰:‘皇上聪明睿智,敬天法祖,仁爱兆民,以致康济之功。此皆本于皇太后圣德大训,臣等实无寸补。’”——《明宣宗实录卷六十三》

另外,电视剧中常见官员在皇帝面前称皇太子“殿下”的情节,在明代是极其不合规矩的。朱元璋早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便颁布规矩:“百官在上前称皇太子,称亲王曰某王。”这里的“上”即指皇帝,也就是说文武百官在皇帝面前提及皇太子,只能称“皇太子”,不可加“殿下”。同理提及朱棣时,只称“燕王”,不可称“燕王殿下”。规矩不可违,犹如各地长史官错称皇太后而遭罚的例子。

---

需要我帮您调整语气或添加更多历史细节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两位英雄从最初的同盟,到最后为了争...
原创 中... 三国瓜分日本的可能性,是否真的存在?日本的行为愈发猖狂,最近,日本自卫队官员居然公开表示,如果台海发...
原创 公... 许多人可能会对《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和公主这两个称谓感到疑惑,我小时候也曾对此不太理解。那么,究竟格格...
王安石把玄武湖填成了农田,朱元... 南京的玄武湖,谁不知道呢,六朝烟水,十里长堤,一说就是江南的好风光,可很少有人晓得,这片漂亮的湖,曾...
原创 古... 在古代,一两银子可不是普通百姓随便能拿出的零钱,它的价值相当惊人。如果按现代的经济标准计算,一两银子...
原创 快... 近日美日罕见发声,称“琉球问题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这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藏对历史正义的回避。梳理...
原创 杨... 在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相对较少,因为那个时代国家更注重文官体制的建设,对于武将的培养并不重视。因...
原创 康... 康熙之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做了四件事,至今无人能超越。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
原创 韩... 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四位被誉为汉初历史四杰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各异,但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重的...
原创 明... 大明朝的盛世辉煌,历经了许多变迁,但每个有华夏血脉的人,都会对那个时代心生敬意。然而,隐藏在深宫内的...
原创 刘... 刘备时期,蜀汉集团的实力非常强大,人才众多。 在武将方面,不仅有张飞、关羽、马超和黄忠这样的顶级武将...
原创 蒋... 1948年的某一天,宋美龄,蒋介石的夫人,带着警卫来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侄女陈颖家中。那时,陈颖还没...
原创 明... 朱标本有机会成为明朝一位明君,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使得他英年早逝。朱标在朱元璋的征战生涯中,表现出色...
原创 清...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与清朝的衰败紧密相关。尽管他身处一个腐败的体制中,但他在许多方面...
原创 历... 提到谥号为炀的皇帝,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然而,实际上,陈后主陈叔宝的谥号也是炀。那么,炀究竟...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
原创 华... 曹操被普遍认为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他不仅能在治国安邦上有所作为,而且在乱世之中也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和军...
胡建东:瑞金货币史上具有别样意...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当年的“赤色首都”瑞金,以国家名义发行过钞票。此前二年,为对抗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