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老照片:光绪帝唯一存世照片还是偷拍的,李鸿章侍妾真容曝光
迪丽瓦拉
2025-09-16 05:02:32
0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两张晚清时期的珍贵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其中一张是光绪皇帝唯一现存的正面照片,另一张则是李鸿章侍妾冬梅的影像。

首先要说明的是,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光绪皇帝正面照片其实全都是伪造的。很多人看过慈禧太后的多张照片,却很难找到一张光绪的真容,这从侧面反映了他当时的处境异常艰难,以至于连一张正面照都没留下来。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02年1月8日,正值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返回北京的途中。根据《德宗实录·卷四十九》记载,当日两宫乘坐火车从保定启程,途经永定门外的马家堡车站,之后前往关帝庙和菩萨庙上香祈福。

这次回京的仪式排场非常盛大。一对在华经商的美国夫妇当时目睹了现场的情景,他们描述道:“车站上装饰着明黄色的绸缎帐幔,除了中央部分还有红色和黑色的交织,站台铺着红布,设置了带栏杆的斜坡,方便上下车……当皇家专列抵达时,站台上顿时人声鼎沸,仿佛车厢中涌出了无数随从。慈禧太后身穿华丽刺绣袍服,双臂被两名太监扶持,神情虽镇定却没有一丝笑容。她拒绝下车,直到一名气喘吁吁的铁路官员脱帽鞠躬表示敬意,她才满意地坐上比皇帝轿子稍小的黄轿,随即被抬走。”

此外,《庚子西狩丛谈》也详细记录了当时的盛况。这本书由吴永撰写,吴是曾国藩的孙女婿,曾任李鸿章幕僚,并担任怀来县令。西逃途中,吴永因迎驾有功,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前路粮台会办。书中写道:“火车到达马家堡稍作停留,随即军士擎枪奏乐,两宫依次下车。皇上乘坐的八抬黄缎轿,轿夫穿着紫红色绣花缎袍,轿前列兵丁、乐工和大旗护卫,皇太后乘坐的黄轿仪仗与皇上无异。随后是亲王、宫嫔等的轿车和马车护卫队。约未正五十分抵达正阳门,城墙上驻有留京洋兵,向两宫敬礼。太后在轿中仰视城墙,似带笑容回礼。”

就在慈禧太后拈香之时,驻城外国记者抓拍下了光绪皇帝下轿的一瞬间。照片中可以看到,光绪皇帝刚下轿就被大臣们簇拥。美国作家立德夫人在《我的北京花园》中描写:“皇帝动作极快,几乎不让人捕捉他的身影。他祭拜关帝庙后立即被抬走,连下轿的影子都不明显。而慈禧太后却从容停留,挥手向城墙上的外国观众致意,甚至掏出观戏眼镜仔细观察。”

这幅画面令人唏嘘:身为大清帝国的皇帝,竟难得留下正面影像。那么,光绪皇帝究竟是何模样?许多人眼中的他是一个被操控的傀儡皇帝:四岁登基,38岁去世,34年在位期间志向难展,令人扼腕叹息。

光绪皇帝的悲剧命运自继位开始便已注定。他与慈禧太后虽称“母子”,实则无血缘关系。载湉(光绪的本名)1871年生于北京宣武门醇王府,父亲是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母亲为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按照常理,载湉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但同治十三年(1875年)同治帝去世,无子嗣,4岁的载湉被匆忙选中继位。

此后,光绪成为名义上的皇帝,却不得不在孤独和慈禧太后的阴影下生活。他不仅要应付繁杂的朝廷礼节,还常被慈禧严厉斥责。童年无母爱,成长环境极度压抑,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导致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慈禧身边的“御前女官”德龄公主曾亲眼见证光绪的宫中生活,写道:“人在皇宫住上几年,便会变得愚钝。”皇宫的封闭、保守和死寂侵蚀了光绪皇帝的心智。

但他并非完全软弱无能,性格中亦有暴躁偏执之面。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中多次提到皇帝的怒气爆发。例如,光绪九年(1883年)二月至六月短短五个月内,他发怒六次,甚至自伤手掌,怒骂宫女太监。

一位宫女何容儿回忆光绪性情急躁,喜怒无常,太监们不敢亲近。光绪常常夜半不眠,批阅奏折遇到不顺心的事便拍桌骂人。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间隔不到24小时。光绪死因长期成谜,2008年科学家通过分析其遗留头发,证实他死于砒霜中毒。

另一张照片来自李鸿章府邸,时间不详,照片中一位名叫冬梅的侍妾年不到20岁,身高约1.68米,穿着华丽衣服,身姿挺拔,面容姣好,绝对是晚清美女一枚。这显然是一张精心摆拍的照片,冬梅手持折扇,水烟袋斜放在栏杆上。

晚清权贵阶层拍摄照片时,水烟袋极为常见。水烟早在明代传入中国,清朝时极其流行,被视为身份象征。《清史稿》中记载:“水烟分皮丝、净丝、青条三种,产地福建、广东、陕西。吸烟具为铜壶,内盛水,吸时有水声,能除烟火之气。多为上层社会使用,非如旱烟普及。”但至光绪中叶,雪茄烟和卷烟兴起,水烟开始式微。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历来备受争议。梁启超曾评价他是“中国历史数千年罕见人物,也是十九世纪世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家财万贯,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的说法。

欧阳昱在《见闻琐录》后集中提到:“中兴功臣中最富者,唯合肥李氏最盛,弟六人,财富动辄数百万,合计可敌国。”李鸿章因此享尽荣华富贵。

据史料,李鸿章有四位妻妾。冬梅地位较低,却深受李鸿章宠爱。关于冬梅生平颇多传闻,当年李在北京任职期间身体欠佳,冬梅被派来照料,渐成侍妾。

然而冬梅早逝,令李鸿章极为哀痛。他为冬梅作诗《追悼侍姬冬梅八首(其四)》,其中写道:“莲房坠粉梦京华,戎马飘零何处家。无那江城传一纸,隔年又唱落梅花。”

相比冬梅,李鸿章的正室赵小莲则为世人熟知。她出身安徽太湖望族,祖父赵文楷为嘉庆年间状元,曾任册封琉球国王使,官至山西雁平道;父亲赵畇为道光进士,曾陪读咸丰帝;兄长赵继元为同治进士。

值得一提的是,李鸿章早与岳父赵畇相识,两人曾同在翰林院任职,后共办团练,关系深厚。赵小莲入李家后,为李鸿章生育了儿子李经述、女儿李菊耦与李经溥。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于北京贤良寺逝世,享年78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钧瓷窑变釉衔环四耳炉:宋代美学... 钧瓷,作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窑变釉色闻名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原创 此...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这句古语意味着,任何时候,强者会在消除威胁后抛弃曾经的帮手。刘邦...
文物界“论资排辈”的科学方法:... 两个铜戈正在激烈地讨论谁的所处年代更为久远而争执起来…… 左侧的铜戈颜色偏黄,来自 三星堆遗址。 ...
原创 在... 暑期创作大赛 了解近代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中国开国的将领中,只有三位元帅达到了正国级的行政级别,分...
原创 此... 在三国时代,英雄辈出,除了诸如关羽、张飞这类武艺超群的名将外,也有一些号称“将军”的水货人物,他们的...
原创 朱... 在明朝宏伟的宫殿深处,埋藏着一段被历史遗忘的传奇。这是关于一位王子——朱高燧的故事,一位曾渴望皇位并...
原创 廖... 1948年10月12日,在成功占领彰武后,国军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接待了由南京亲自派来、担任总统府参军...
原创 1... 在1976年,国家处于历史性的转折期,外部局势迷雾重重,暗流涌动。尽管表面看似平静,实则国内问题众多...
原创 武... 公元705年11月,武则天,这位千古女帝,在上阳宫去世。依照她的遗愿,唐中宗将她安葬于乾陵,与唐高宗...
原创 毛... 1981年,陈云总结毛主席的五大贡献时,首先提到的是这样一条: “从遵义会议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
原创 梁... 好的,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我对每段增加了一些细节和描写,但整体字数变化不大,原本的情节和意义得以保留...
原创 朱... 靖难之役与永乐登基:明成祖朱棣夺权的历史真相与争议 一、靖难之役的历史背景:藩王与中央的权力博弈 ...
原创 杨... 杨秀清的非凡才能与远见卓识曾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中闪耀光芒,若他能够继续领导,是否能实现推翻清朝、建立全...
原创 正... 岳飞:历史与传奇的交织 提到岳飞,很多人心中勾勒出的是一位身披铠甲、手握长枪,勇敢无畏、忠诚爱国的民...
原创 秦... 当然可以,下面是我对原文的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整体意义和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原创 李... 在晚清权谋的汪洋大海中,一位杰出名臣李鸿章的每一个举动都引起了世人的瞩目。然而,其中有一件事格外令人...
原创 李...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呢?其实,这主要源于唐朝的真正开国皇帝——李...
原创 柬... 这篇文章的结构复杂,细节丰富,涵盖了柬埔寨的历史、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以及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原创 武... 武则天,大唐历史上唯一的女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非凡的政治女性。从一位辅政皇后,到摄政太后,再到最...
原创 曹...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的局势愈加复杂,斗争进入了更加错综的阶段。曹操做出了一个极为巧妙的战略决策:主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