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南京雨花台区板桥镇的一个砖瓦厂旁的工地上,工人在进行土方开挖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凤纹琉璃瓦。当时,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获悉消息后,迅速赶往现场,经过初步勘察,确认这是一座明代高等级的砖室墓。经过进一步的发掘,考古人员认定,这座墓葬的主人是一位生活在明朝初期的皇族女性。
根据考古队的调查,这座砖室墓的高度约为3米多,其中大部分埋藏在山坡的土层之下。墓室的长度接近10米,墓顶已经大范围坍塌,残留的砖瓦散落一地。从墓门望进去,整个墓室已满是杂草和破碎的墓砖,棺椁和陪葬品已经不见踪影。很明显,这座墓曾经被盗掘过。
在清理墓室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块墓志石板,石板上详细记录了墓主人的身份——她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最小女儿,宝庆公主。宝庆公主是朱元璋的第十六个女儿,生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去世时年仅39岁,享年39年。她的生命跨越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个朝代,算是朱元璋的众多子女中,活得相对较长的一个。
宝庆公主的一生并不幸福。她的父亲朱元璋,虽成就了明朝的伟业,却以暴虐著称。他不仅对功臣毫不留情,连对后宫的妃子们也异常残酷,除了马皇后外,几乎没有一位妃子能免遭其暴力。某年的中秋节,朱元璋在坤宁宫设宴赏月,召集了大批妃嫔。然而,突然间他看到一名年轻妃子与侍从言笑晏晏,其中一笑竟弯腰而起,便勃然大怒,怒不可遏地冲过去抓住她的头发,暴力地将她打倒在地,甚至踢打致死。朱元璋冷酷地说:“这小贱人平日里见朕愁眉苦脸,今天居然敢和下人嬉笑,真是大逆不道!”
朱元璋的暴行让在场的嫔妃们无比震惊,谁也不敢出声。见其他人吓得不敢动弹,朱元璋愤怒至极,掀翻桌上的所有食物,大声嚷道:“你们这些贱人,一个个像死人一样坐着不吃,不赏月,这节日怎么过!我要杀光你们!”幸得马皇后求情,朱元璋才稍微冷静,但他依旧将几位不受宠的妃子拖了出去,残忍地处死。
李淑妃,朱元璋后宫的一位贤淑妃子,极得宠爱。马皇后去世后,李淑妃被册封为主后宫。某日,朱元璋正在与几位大臣开会时,李淑妃让皇太孙朱允炆等候,亲自拉着他的手和他交谈。朱元璋看到后,心中突然生出不祥的预感。他感觉李淑妃会成为朝政的不稳定因素,深怕死后她会像吕后、武则天那样,掌握朝政。于是他对李淑妃说:“你陪伴我多年,辛苦了。现在你去见见你的两个兄弟吧,算是尽尽骨肉之情。”李淑妃意识到这是朱元璋给她最后的警告,悲愤交加,最后以吊死自尽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年老体衰,濒临死亡。宝庆公主当时年仅3岁,并未意识到父亲的病情,仍常前来看望他。某天,朱元璋拉着她的手,语气悲凉地告诉她:“孩子,我恐怕活不久了,可能要离开你了。”宝庆公主虽然年幼,但非常聪明,听了父亲的话,泪如雨下,死死不肯相信:“父皇不会死的,你一定能好起来的!”
宝庆公主这句话,也无意中救了母亲张美人的一命。原来,朱元璋原本计划在自己死后让所有妃子为自己殉葬,这是一种古老而残酷的殉葬制度。古时的殉葬,常常将活人埋葬,与墓主人一同进入另一个世界。朱元璋的恐惧在于死后权力会被外戚篡夺,所以他决定让自己的后宫女性随他一起“殉葬”。然而,宝庆公主的哭泣让朱元璋心生怜悯,他终于不忍看到自己最爱的女儿成孤儿,决定放过张美人,令她成为唯一一个免于殉葬的妃子。
朱元璋死后,陪葬的妃子多达46人。然而,关于这些妃子的埋葬地点,历史并未给出确切的记载,成为了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团。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单位,从1998年开始,展开了长达6年的考古调查。通过对现场遗迹和文物的分析,专家推测,位于明孝陵右侧的地方,很可能是这些妃子的安葬地。这些被迫为朱元璋殉葬的妃嫔们,在最后的一天,吃下了人生的最后一餐,然后被引入殿堂,依照朱元璋的命令,一个个被勒死。
朱元璋死后,宝庆公主的命运如何,仍是许多人的关心话题。古代的公主虽然贵为皇族,但她们的婚姻大多是政治联姻,面临着重重压力。宝庆公主嫁给了赵辉,一位因家世和相貌被选中的男子。赵辉虽然年轻英俊,但性格卑劣,婚后生活并不美满。最终,宝庆公主在郁郁寡欢中去世,年仅39岁。
宝庆公主虽然生活坎坷,但在历史上仍是为数不多经历多个朝代的女性之一,令人唏嘘不已。她的悲剧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朱元璋对权力的极端执着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