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临死前,给赵云一特权,赵云没听懂,诸葛亮听懂了却不敢说
迪丽瓦拉
2025-09-18 02:32:27
0

刘备在与东吴的决战中失利,身受重伤,命悬一线,陷入了病危的状态,倒在了白帝城。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刘备悲从中来,含泪将自己的遗愿托付给了最亲近的谋士诸葛亮。在《三国志》中的记载里,刘备对诸葛亮说道:

“君才智超群,胜曹丕十倍,必定能安定国家,终将大事完成。若是我的儿子能够承担这个重任,你应当辅佐他;如果他不能胜任,你就能自取其位,代为执政。”

作为刘备的长子,刘禅虽然被寄予厚望,但刘备心中知道他似乎并不具备继承父业的能力。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刘备不想让个人的情感阻碍国家的前途,不愿把蜀汉交给一个庸碌之人。因此,刘备痛心疾首,泪眼朦胧地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君主,你就尽心辅佐他;如果他无法担负起这个责任,你就代替他,成为蜀汉的主君。

这一番话展现出刘备的深远眼光和为国为民的宽广胸怀,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感叹刘备的伟大,同时也为他与诸葛亮之间深厚的情谊所感动。这种无私的信任让人泪目。而诸葛亮同样深情地回应道:“臣愿竭尽全力,忠诚无悔,誓死效忠,继承您的遗志!”

这份忠心令刘备感动万分,于是他又下令给刘禅:“你与丞相诸葛亮共事,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刘禅按照父亲的遗命,始终依赖诸葛亮,凡事都以诸葛亮为主,称他为“相父”,以示尊敬。

但刘备真心愿意将整个国家托付给诸葛亮吗?虽然诸葛亮的才干远胜过刘备,刘备的成功也是依靠了诸多兄弟的支持,但他始终是汉室的合法继承人,血统正统。刘备自称“刘皇叔”,这一点连曹操也认可。即使他的儿子刘禅并不优秀,刘备也无法真正把江山交给诸葛亮这个外人。因此,刘备托孤时的话语,或许更带有一层考验的意味,也有着自己留有余地的考虑。

事实上,刘备在托孤时,并不仅仅交给诸葛亮一个人,还有尚书令李严在场见证。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即使心有异志,也不敢轻易表露,表面上的忠诚成了必要的回应。虽然李严作为见证者在场,但毕竟他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历史上也有记载,李严在后来的北伐中因为失职导致粮草问题,最终被诸葛亮废除,变为平民。

既然刘备的托孤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交代,那么他必然也为自己留下了后手。这后手便是赵云。传言中说,当刘备在诸葛亮面前托孤时,赵云隐藏在一旁,一旦诸葛亮有任何不忠之举,刘备只需轻咳一声,赵云便会现身,立即将诸葛亮除掉。不过,这终究只是流言,刘备知道自己的大业在世后依赖诸葛亮,而诸葛亮亦不是个简单之人,岂会听不出刘备言语中的隐含意思?

然而,刘备确实也没有忽视赵云的忠诚,他同样在临终时,将极为重大的责任托付给了赵云。刘备对赵云说:“我们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今天终于面临分别。你若想我在世的旧情,请照看我的儿子,切莫辜负我的托付。”这些话语给予了赵云极大的信任与责任。刘备对赵云的信任,不仅仅因为赵云过去在长坂坡中所展现的英勇,还因为他与赵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赵云泪如雨下,立誓:“臣必不负所托,愿效忠尽力!”这份忠诚让刘备深感安慰。然而,诸葛亮听到这一番话,也心领神会。即便刘备没有明确提出,赵云对刘禅的保护仍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刘备的托孤,不仅是对政权稳定的考量,更是为了确保蜀汉的血脉能够延续下去。

刘备向赵云托付的责任,远不仅仅是权力的传承,更关乎国家的安危、家族的命脉。赵云或许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点,而诸葛亮则心领神会。刘备巧妙地安排了一切:诸葛亮负责稳定政权,赵云则是保卫刘禅的生命安全。

刘备一生虽不算杰出的军事家,但他却是个出色的政治家,极擅长通过人心的拉拢与权力的分配来确保自己国家的稳定。在三国之中,蜀汉能够存活下来,正是因为刘备在临终时,深知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源,依靠群臣的共同努力。

刘禅继位后,赵云得到晋升,掌握军权,所有的命令都由刘禅发出,而诸葛亮则始终忠诚无二,竭尽全力为刘禅辅佐,直到死去前的最后一刻,仍然在为刘禅安排后事。

也许刘备在临终时确实过于忧虑,但作为一位君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江山社稷的安全。他无愧为一位深思熟虑、为民着想的明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1931年,日本发动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由蒋介...
原创 有... 好的,我已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了改写,保持了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以下是修改后的版本: ---...
原创 曹...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曹叡在临终时没有亲生子嗣,于是立下了年仅八岁的养子齐王曹芳为皇...
原创 清... 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指在清朝开国过程中立下显赫战功,并被授予世袭罔替亲王或郡王爵位的八位皇室宗亲...
原创 醇... 我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皇阿玛因病驾崩了。他的一生不易,继位时,大清江山已经风雨飘摇,虽然还能勉力支撑,...
原创 周... 对于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朋友们来说,周瑜这一人物应该不会陌生。他是东吴“四大都督”之首,是连曹操都极为...
《汴京听风录》:以文学想象打开... 作家南飞雁日前出版了新作《汴京听风录》,并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发式。 《汴京听风录》围绕澶渊之盟后的...
原创 美... 众所周知,毛主席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可谓针锋相对,双方都希望能将对方一举打倒。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某...
原创 史... 越举之事历来为众人所不齿,然而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却屡见不鲜。就在唐代,唐高宗宠爱武则天,唐玄宗钟情于杨...
原创 1...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细节,并尽量控制字数变化不大,给你改写如下: --- 1918...
在“地质博物馆”里智能掘进 二衬台车在开展定位工作。   刘 瑜摄 操作员在指挥隧道内作业。   刘 瑜摄 工人在进行爆破钻...
原创 李... 1989 年,恢复自由的张学良第一时间找到历史学家唐德刚,指着《李宗仁回忆录》连声感慨:“写得好!你...
原创 历... 改写后的文章: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雄伟的工程著称,世界各地都对中国的“建筑狂魔”赞叹不已。从现代的...
潜伏在台最长间谍李志豪,199... 上世纪 80 年代,香港还是一片充满机遇与未知的土地。彼时,广州军区游泳运动员李志豪怀揣着 “出去闯...
汉中发现确认旧石器遗址38处 本报讯 (记者 赵茁轶)6月29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陕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旧石器专项调查队多次奔...
原创 如...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突发重病,不幸逝世。这一事件,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原创 一... 历史缝隙中的微观叙事 在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 的千年喟叹里,马伯庸将笔触探入历史褶皱,以七品小...
原创 唐...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高丽屡次侵扰新罗边境,唐太宗李世民为调解两国冲突,派遣使者奔走于高丽与新...
原创 为... 在古代,青楼文化深受人们关注,大家习惯性地把这种现象称为“逛花园”。在这里,男性能享受多种美好与刺激...
原创 忽... 很多人对元朝并不抱有好感,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但如果我们仔细回顾历史,会发现如果没有元朝,中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