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孟巴三边会谈于北京结束后,印度的反应显得颇为强烈,随之而来的是对邻国的狂妄警告,声称不与印度合作将面临严重后果。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接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公开施加压力于周边国家,显示出其对区域政治的关注。
他指出,印度政府正致力于与邻国建立“共同利益”,宣称即使在政权更替的情况下,双边关系也应保持稳定。令人关注的是,他指出每一个邻国都应该意识到,与印度的合作将带来许多好处,而拒绝合作则意味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苏杰生特别提到巴基斯坦和中国,直接向这两个国家发出警告。
关于巴基斯坦,苏杰生提到该国由军方主导,并对印度存在“内在敌意”,因此难以理解与印度合作的潜在利益。而当谈到中国时,他同样暗示,印度必须为可能的对抗做好准备,尤其要在边境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捍卫其所谓的“自身利益”。这番话的核心意思十分明显,即是在警告除中巴以外的所有国家,不要因与中巴靠近而疏远印度,否则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
为何苏杰生如此表态?这与就在他发言前两天,中国刚刚召开的一场重要会议有关。在北京,中国、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代表齐聚一堂,进行了积极的三方会谈。在中国的倡导下,三国就贸易、农业、海洋和水资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意在加强联系、推动合作,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这一看似寻常的交流,却传递出了极具深意的信号。首先,这标志着中国正在积极在亚太,尤其是南亚扩展其影响力,原本因为印度的因素而不敢接触中国的国家,如今成为了中国重点“攻克”的目标。尽管中国与孟加拉国已有一定合作基础,但由于印度的深远影响,孟加拉国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犹豫与不决。然而,如今的局势正在悄然改变,充分的合作诚意和有效的示范,成为了推进合作进程的关键因素。
其次,这场会议也显示出周边国家在实现从“想”到“走”的重要转变,印度的“长臂管辖”面临着失效的风险。这些年来,跟随印度的国家并未享受到实质性的利益,反而常常遭遇无休止的剥削。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这些国家无疑将沦为印度的“附属国”,失去自我意识和未来的发展机会。因此,中国主动伸出橄榄枝,理应被这些国家所接受。
这也反映出,近期印巴空战的余波仍在发酵,巴基斯坦无疑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反击,而印度在该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力却正在急剧下降。随着孟加拉国迈出与中国更紧密合作的第一步,必然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这使得印度在亚洲“称王称霸”的梦想变得更加渺茫。
至于苏杰生所言的“付出代价”的威胁,其威胁力已显得相对有限。只要这些国家能够搭上中国发展的“经济快车”,他们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发展机会,无需再担心被印度所控制。这一局势使得印度不得不认真反思自身与邻国的关系,维护良好的外交似乎成了当务之急。
苏杰生所做的威胁表态,虽试图施加压力,但与此同时,印度代表正身处北京访问。王毅外长明确指出,只有“龙象共舞”,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