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井冈山会师,其实有五支部队,后来出现了不少问题,最终如何了?
迪丽瓦拉
2025-09-18 08:31:23
0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增加细节描述,同时控制字数变化不大:

---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指挥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江西宁冈县龙市镇(今井冈山地区)成功会合。这次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后,极大增强了湘赣边界革命武装的力量,极大推动了中国革命向胜利迈进的步伐。大家普遍熟悉的井冈山会师主要由三支部队组成:一是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队伍,二是朱德和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残部,三是湘南起义农民军(其中宜章农军改编为29团,其他则分别编入30团和33团)。

事实上,历史上的井冈山会师不仅仅包括这三支队伍,还有两支重要武装力量参与其中——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以及根据地内各县组织的暴动队和赤卫队等地方革命武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星的武装力量也汇聚于此。

虽然通常认为这些部队会被合编为红四军,但对于会师后部队的名称和编制序列,历史上仍存在不少疑问和争议。

1928年5月4日上午约十时,井冈山龙江边的沙洲上人声鼎沸,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及根据地党政军各界代表齐聚主席台。随着陈毅宣布庆祝大会正式开始,现场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气氛异常热烈。

陈毅随后宣告: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残部及其他武装力量联合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朱德担任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此言一出,掌声雷动。

朱德上台时高声说道:“我们党的两支革命武装力量的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武装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紧接着强调了这次会师的重大意义,指出:“我们的军队不仅要打胜仗,更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这才是革命的根本。”他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随后,毛泽东代表第四军军委宣布了红军的“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这成为红军纪律的核心准则。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军事工作大纲》,正式将各地割据武装统一改编,取消了“工农革命军”的称谓,改称为“红军”。自此,“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刚成立的红四军下辖三个师,共有九个团,兵力约一万余人。后期因组织调整,第四军取消部分建制,缩编为四个团,总兵力约6000余人。显然,从第四军向红四军的过渡阶段,人数锐减了约四千人,其中的故事与曲折至今仍未完全揭示。

简单来说,第四军成立后,部队在待遇和物资分配上出现不少矛盾和分歧,尤其是湘南起义部队由于思乡情绪严重,造成中央武装力量缩减了三分之一以上。

那么,参与井冈山会师的五支主要部队,最终各自的结局如何呢?

先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和江西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亲自前往指挥。起义于9月9日爆发,仅一天时间便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

战事一直延续至9月底,因指挥层面未达成统一作战计划,且敌军持续进攻,起义部队士气一度低落。9月30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展开整编工作,史称“三湾改编”。10月3日,部队离开三湾村,朝井冈山方向进发。

10月27日,起义队伍抵达井冈山茨坪,成功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秋收起义部队约700至800人。到1928年5月,补充了新兵后,队伍人数达1000余人,改编为第四军第11师第31团,毛泽东兼任师长,党代表为何挺颖。11师下辖31团和32团,后者团长是朱云卿。

1931年,朱云卿被国民党暗杀。红31团自1931年起陆续改编为红十二军34师100团、101团,35师103团,36师106团等四个团,后被分配至其他纵队。

第二支部队,是朱德、陈毅、王尔琢领导的南昌起义残余部队。此部队辗转于广东韶关、湘南、江西等地,吸收了广东起义残部和湘南农民自卫军。本文主要讲述朱德和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正规部队。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王尔琢率约800人抵达井冈山。5月,这支队伍整编为第四军第10师,朱德兼任师长,党代表是宛希先。10师下辖第28团和29团。朱德同时兼任28团团长,陈毅任指导员。后来,王尔琢被任命为28团团长,党代表为何长工。28团与秋收起义改编的31团并称当时最强的两支革命武装,经历过无数战役,士兵战斗经验丰富,思想觉悟极高。

值得一提的是,28团下辖三个营:第一营营长林彪,第二营营长袁崇全,第三营营长肖劲,除袁崇全外,其余均为极具威望的将领。28团在成立初期遭遇重大挫折:二营长袁崇全试图胁迫五个连投降国民党,团长王尔琢通过党政教育成功劝回大部分官兵,但最终被袁崇全枪杀。幸运的是,28团没有遭受致命打击,但士兵思想负担沉重,影响深远。

1928年7月,湖南省委要求红四军回击湘南,朱德率10师出征,但28团和29团在返回途中损失惨重,29团几乎全军覆没,28团伤亡率超过75%。这两团后被缩编为红四军30团,分散至各纵队,命运与31团类似。

井冈山会师的其余三支队伍,无论兵力还是战斗力,都远逊色于上述两支主力部队。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武装力量,有必要梳理这三支队伍的组成、编制和最终归宿。

除了28团和31团,井冈山还有一支由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毛泽东进驻井冈山之前,袁、王的队伍已先期抵达并占据优势位置。1928年5月,这支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红32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

1929年初,国民党发动大规模围剿,朱德和毛泽东率主力红四军跨赣江南下福建和江西南部,彭德怀率30团和32团留守井冈山。此时,袁文才不再担任32团团长,改任红四军参谋长。不久,他单独返回井冈山,遭遇诬陷风波。

1935年6月,中共中央领导的红军主力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根据协议,从四方面军抽调1600余人加入红三军团,红四军11师32团1100人和33军294团1000人合计2100余人划归红一军团。红32团成为红一军团一部分,后在解放战争期间转战西南边疆。

红32团虽组成复杂,但战斗力强,涌现出宋任穷、陈伯钧等知名将领。

第四支部队是朱德、陈毅在湘南起义后带出的湘南农民军,须与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区分。1928年5月,湘南起义中的宜章农军改编为29团,其他部队则组建为30团和33团。

1929年初,30团和32团留守井冈山,而30团和33团于1928年夏季返回湘南。由于缺乏坚强的领导,这两团在湘南遭到敌军围攻,指战员大多英勇牺牲。

除了以上四支主要部队,井冈山的地方赤卫队被分散进各团,未单独建制。

这些武装力量合计兵力超过一万人,以毛泽东为核心,经过有效整合和改革。随后,大部队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和闽西发展,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使中国革命步入一个崭新高峰。

---

这样改写后,文字更丰富,细节更清晰,也保留了原文的整体结构和重点。需要我帮你润色或补充哪部分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南通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早在秦朝之前,南通地区的大部分土地还被海水覆盖,只有海安县西部和如皋市西北部...
原创 伊... 1755年,45岁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实现了他祖父康熙皇帝和父亲雍正皇帝未能完成的愿望,成功...
原创 明... 明朝的财政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且棘手的话题,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财政状况变得异常紧张。具体来说,明朝一...
原创 一... 宰字的意思是控制和掌握,而相字则指交接和协助。因此,宰相一职的核心任务是帮助皇帝管理国家政务,统领百...
中非科技合作智库专家委员会在武... 央广网武汉11月21日消息(记者邓子依 通讯员姜胜来)11月20日,由中非创新合作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
原创 诸...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也是后代臣子的楷模。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最终他未...
原创 托...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近日表示,哈萨克斯坦是金帐汗国的继承者,并且是大草原游牧文明的继承者。金帐汗国...
陕西咸阳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11月21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披露,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北...
原创 大... 在中国,几乎所有人才的选拔都依赖于考试,比如中考、高考、考研和考公等,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
原创 五... 其实相信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对命运是存在敬畏心理的。因为历史看多了,社会阅历多了,见的人多了,有时...
原创 术... 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神童”,他们从小就在某些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才华,长大后也往往能有非凡的成就。...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