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在苏联囚禁下,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究竟如何?1945年8月16日,二战末期,满洲国皇帝溥仪在试图逃往日本的过程中被苏联红军俘虏,当时他正准备投降英美,期望能够获得更为优越的待遇。可惜,他的计划被打乱——溥仪的座机被苏联伞兵在沈阳机场截获,他直接成了战俘。
那么,溥仪在苏联的生活究竟过得如何呢?可以说,他的日子并不差,甚至可以称得上相当舒适。
当时,溥仪本以为逃到日本后会得到较好的对待,没想到却被苏联红军当场抓捕。与其他伪满洲国的官员一样,溥仪被押送至苏联。而众所周知,溥仪曾是中国的皇帝,苏联方面显然也没有对他过分苛待。溥仪和他的随行人员共9人,先后被关押在赤塔的莫罗科夫卡疗养所、伯力红河子收容所和第45特别战俘收容所等地。
在这些地方,溥仪受到了相对特殊的优待。回忆起在苏联的生活,溥仪自己说:“我们在疗养所开始过上了相当优待的生活。每天三顿丰盛的俄餐和一顿俄式午茶,周围有专门的服务员照料,医生和护士定期检查健康,提供医疗,收音机、书籍、娱乐设备应有尽有,时常有散步陪伴,生活条件可以说相当好。”
在苏联五年的拘禁生活中,溥仪始终没有完全放下架子。他回忆道:“当我们被转移到伯力的收容所时,虽然没有了服务员,但我的家人仍然为我提供照顾。家里人每天会为我叠被、收拾屋子、端饭和洗衣服。大家不敢叫我‘皇上’,便改称我‘上边’,每天早上都向我行礼。”
溥仪表示,在这些拘禁地点,生活的舒适程度远超一般的苏军官员或普通民众。在苏联饥荒严重的时期,溥仪一天能享用四顿饭:早上是面包和咖啡,午餐有至少两道菜和汤,下午三点再有一次餐点,晚上则是西餐,甚至有牛肉和红酒。在居住条件上,溥仪住的是单人房间,完全没有外界干扰,他也不需要进行任何劳动。大部分时间里,他可以在房间内悠闲地收听广播、音乐或观看俄语节目。
溥仪还被允许在没有看守的情况下自由散步。他可以在山间、河边、树林中随意走动,享受着与其他囚犯完全不同的待遇。而且,有趣的是,苏联方面还特意安排了几位女兵来照顾溥仪,或许是想让他娶一位苏联妻子。但遗憾的是,由于生理原因,溥仪对女性并没有兴趣。
有一则趣闻广为流传,讲述了溥仪和他的随行人员在洗澡时的尴尬情况。那时,溥仪的洗澡时间与苏联女兵发生了冲突。有一次,溥仪临时改变了洗澡时间,带着一名随员去洗浴,结果碰上了一名女兵。溥仪和随员当时没有穿衣服,看到女兵进来后吓了一跳,担心会被指控为不端行为。然而,女兵似乎并不在意,她笑着脱衣准备洗澡,溥仪和随员赶紧穿好衣服离开了。实际上,苏联的风俗相对开放,女兵对此并不感到奇怪,反倒是溥仪觉得有些失去了尊严,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
虽然如此,苏联的看守人员对溥仪的态度非常客气,尽管他是战俘。溥仪在苏联的生活一直较为安逸,甚至有几次向苏联方面请求,不要将他送回中国,因为他担心回国后的待遇可能不如在苏联,并且有被处决的风险。为了保住这段相对舒适的生活,溥仪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两箱珍贵宝物捐给了苏联,包括他从故宫中挑选出来的最为珍贵的物件,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然而,没多久,苏联方面决定将溥仪遣返回国,虽然大部分宝物都归还给了中国,但溥仪后来亲自去清点时发现,苏联扣留了不少宝物。2003年,在乌克兰基辅的一次展览中,曾展出了400件“溥仪珍宝”,其中包括溥仪最钟爱的银器和宝剑。这些珍宝的出现引发了溥仪的强烈反应,他感到非常恐惧,甚至一度想自杀。
溥仪回到中国后,接待他的一顿简易早餐却让他情绪大为波动。这顿饭完全不同于苏联的丰盛餐点,简单的酱菜、咸蛋和大米稀饭顿时唤起了他对家乡的记忆。当他看到解放军士兵将自己原本要吃的稀饭分给了他们时,溥仪心中的恐惧感顿时减轻了许多。这一顿家乡的味道,瞬间改变了他的心情——虽然“大清”已经不复存在,但这却是他与过去的一种告别。
声明:
本文参考相关资料,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