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广西,尽管在经济和人口上都不具备明显优势,却在民国时期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军阀派系——桂系。而桂系本身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另一个则是以李宗仁为代表的新桂系。
在这些军阀中,陆荣廷的名字相对较少被人提及,尤其是在现代的网络讨论中,他似乎不如其他一些同期军阀那么知名。但要知道,陆荣廷在广西的影响力,在当时甚至可与袁世凯、张作霖相提并论。那时,江湖上有“北猿(指袁世凯)南鹿(指陆荣廷)”以及“南鹿(陆荣廷)北獐(指张作霖)”的传说。
当我们今天回顾民国的军阀史,桂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章节。从陆荣廷的故事入手,我们将探讨这个名气并不那么响亮,但却对民国早期政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旧桂系。正如那句古话所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乱世中,正是那些出身贫寒的青年才俊,才有机会从底层崛起,改变历史的轨迹。
然而,陆荣廷的出生确实有些不同寻常——他的贫寒程度超乎寻常。他出生在1859年的广西南宁武鸣,一个壮族农民家庭,而且比袁世凯早出生整整一个月。家庭并不富裕,且父母在他年幼时相继去世,使得他成了孤儿。幸运的是,陆荣廷被一位名叫谭泰源的渡工收养,生活在中越边境的龙州县水口镇,靠撑船和摆渡为生。谭泰源不仅收养了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谭泰源还有个儿子,后来也跟随陆荣廷,帮助他打下江山,成为了旧桂系中的核心人物之一——谭浩明。
与许多民国大佬类似,年轻时的陆荣廷表现出了非凡的武勇和不安于现状的心态。二十岁出头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名叫“三点会”的帮派,并迅速晋升为当地堂口的老大。这个“三点会”虽然名字陌生,但它的真正身份却不容小觑——它是闻名遐迩的“天地会”。与韦小宝类似,陆荣廷在帮会中不仅是老大,还是朝廷中的一名官员。他曾在水口镇附近,遇到了一位绿营军官程武英。程武英见识到了陆荣廷的聪慧与才干,便将他收为亲兵,赋予了他更大的责任。
陆荣廷早期的经历让他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低配版”小桂子。之后,随着中法战争爆发,陆荣廷加入了唐景崧的部队,与法国军队激战。这段经历不仅磨砺了他,也加深了他与各个会党成员的联系。战争结束后,陆荣廷带领“三点会”成员上山为寇,继续在中越边境一带与法国人作战。在这段时间,陆荣廷的帮派成员逐渐成为了他桂系军中的核心力量。例如,曾担任广东督军的莫荣新、粤桂战争中的总指挥韦荣昌,以及他的亲舅子谭浩明等,都是那时的亲密战友。
1893年左右,陆荣廷得到了时任广西提督苏元春的接纳,加入了清朝的阵营。很快,他受到了两广总督岑春煊的赏识,允许他扩充军队。这支队伍,也就是后来的“荣字营”,成为了桂军的初步基础。许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天地会的初衷是反清复明,那么陆荣廷为何会投清?其实,陆荣廷与清朝并没有太深的仇恨,且他是壮族人,所谓的恢复中华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感触。而且,他向来崇拜《水浒传》中的人物,认为宋公明都能接受招安,自己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新桂系的李宗仁曾指出,广西在清朝末期几乎是一个“无山无洞无匪”的地方,地方官员往往宁愿与土匪共生,也不愿与其为敌。因此,当地的官府选择通过招抚土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背景下,陆荣廷的选择并不显得突兀。清末的军队制度极其腐朽,很多有志之士只能选择通过“从匪到军”的途径,快速晋升。陆荣廷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投清军后,在“剿匪”任务中比清军还要果敢。
在中法战争之后,许多具有会党背景的士兵,包括陆荣廷,脱离了清军并加入了地方势力。而他在剿匪时的表现,也证明了他对土匪的防御方式和战术了解得异常透彻,屡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消灭敌人。
1907年,孙中山组织的镇南关起义爆发时,陆荣廷也参与了镇压行动,并因此获得了“巴图鲁”勇号。这一勇猛表现,使得他的官职迅速提升,从最初的管带到总兵,再到边防督办,最终升任为广西提督。
当陆荣廷成为广西提督时,正是1911年6月,大清帝国面临灭亡的时刻。很快,武昌起义爆发,10月10日,广西巡抚沈秉堃与广西提督陆荣廷联合宣布广西独立,并成立了广西军政府。
然而,与其他省份的独立不同,广西的这一变革并未得到新军的支持。新军并未参与广西的独立,局势较为复杂。在广西独立初期,沈秉堃和王芝祥很快就受到排挤,缺乏实权。1912年初,袁世凯派遣冯国璋带兵南下,沈秉堃和王芝祥最终决定离开广西,北上援助湖北。两位领导人此后再未有过大的作为。
而陆荣廷则在这一过程中迅速控制了广西,并最终在袁世凯的支持下,成为了广西的都督。由于他曾参与镇压同盟会的起义,陆荣廷与孙中山阵营的关系十分紧张。在辛亥革命期间,他坚定地站在袁世凯一边,甚至在二次革命时依然支持袁世凯。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陆荣廷突然反叛袁世凯,转而支持孙中山,成为广州军政府的中坚力量。
陆荣廷的转变和旧桂系的最终覆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他在广西的治绩为何被后人评价?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期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