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一死,蜀汉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孔明如何让局势转危为安
迪丽瓦拉
2025-09-18 11:02:47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诸葛亮的“安居平五路”故事几乎成了传奇。故事讲述的是,蜀汉的创始人刘备去世后,曹魏趁蜀汉新君刘禅刚刚即位、政权尚不稳固之时,发动了五路兵马进攻蜀汉。然而,诸葛亮凭借着出色的军事谋略,一一化解了这些威胁。读完这个故事,令人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与胆略,他以一人之力,在短短时间内解除了蜀汉面临的危机。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安居平五路”的故事虽然没有发生,但蜀汉在刘备去世后的确面临了更加严峻的内外困境,局势危急,几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面临如此重重危机,正是诸葛亮的出色表现,才成功稳住了蜀汉的局势,蜀汉也因此迎来了后主时代的开始,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因此延续了约四十年。

在这样的压力下,诸葛亮是如何让蜀汉转危为安的呢?

刘禅接手的“烂摊子”

用“烂摊子”来形容刘禅继位后接手的局势,再合适不过。早在刘备临终之前,蜀汉境内的叛乱已经如星火般蔓延开来。章武二年(222年)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听闻刘备病危后,迅速举兵反叛,并在次年三月逼近成都。紧接着,益州南部的越?、牂牁和建宁三郡相继叛乱,只有永昌郡孤立无援地支撑着蜀汉的统治。不仅如此,益州的雍闿与东吴有着紧密联系,孙权任命他为永昌太守,并在益州与蜀汉的交界处安置了刘璋之子刘阐,借此拉拢叛乱力量,进一步加剧了蜀汉的内部动荡。刘备刚一去世,南中诸郡便接连叛乱,形势几乎一触即发。

内部的信任危机

除了公开的叛乱,刘备去世引发了蜀地人民对新政权的严重信任危机。早在刘备临终前,巴蜀士人周舒、杜琼等人就曾将民间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解读为,曹魏将取代汉朝,甚至有私下传播的言论称,“天下将易代,刘氏祚尽矣”,不时流传于民间。尤其是在刘备兵败于夷陵之战的消息传出后,民众的悲观情绪愈加浓厚,纷纷预感蜀汉将无力承继汉朝的命运。

曹魏则趁机展开强烈的舆论攻势,公开宣称“天命已定,蜀汉应归附魏国”,试图削弱蜀汉的独立性,迫使蜀汉放弃帝号,成为魏国的藩属。面对内忧外患,刘禅继位后,情况异常严峻。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言,这一时期正是蜀汉“危急存亡”的时刻。

脱困的关键:调整政权与决策

刘禅即位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迅速展开了政治和文化上的一系列调整。章武三年(223年)五月,刘禅正式即位,诸葛亮开始主政。在处理政务上,诸葛亮果断改变了传统的政权改革惯例,仅在一年内便宣布改元,将章武三年改为建兴元年,以此象征蜀汉将传承光武帝刘秀“建武中兴”的伟大事业,恢复百姓对复兴汉室的信心。

与此同时,针对曹魏的舆论攻势,诸葛亮作出了回击。他撰写《正议》文章,批判魏臣如华歆、王朗等人的“以权谋利”言论,并引用刘邦与刘秀的事例,证明“王者之兴,在德不在力”,强调蜀汉所坚持的正义,重新激发了民众对刘备“讨曹灭贼”的号召,减轻了“刘氏祚尽”的负面情绪。

调和局势:广纳贤士与外交手腕

除了政治手段,诸葛亮还极力争取巴蜀士人的支持。在杜微这位关键人物上,诸葛亮不惜亲自写信,用真诚的言辞争取他参与政务。杜微曾因自称耳聋拒绝出仕,但诸葛亮的诚意打动了他,他最终答应担任蜀汉的官职。诸葛亮甚至为杜微写下“正道灭曹”的言辞,试图让蜀汉的士人明白,曹魏的统治是“伪正道”,而蜀汉才是真正的正义之选。这一举动,不仅帮助稳住了巴蜀士人的士气,也增加了蜀汉政权的合法性。

与此同时,诸葛亮恢复了与东吴的同盟关系,进一步稳固了蜀汉的外交基础。通过派遣邓芝出使东吴,他成功说服孙权重新与蜀汉结盟,最终促成了孙吴与蜀汉的和解。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减轻了蜀汉的外部压力,也使得东吴不再支持蜀汉境内的叛乱势力,为蜀汉提供了宝贵的喘息空间。

从“孤立”到“联合”

恢复孙刘同盟后,蜀汉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是能够与东吴共同面对魏国的压力。这一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蜀汉的外部威胁,使得蜀汉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北伐。建兴四年(226年),魏帝曹丕去世,诸葛亮迅速调动兵力,屯驻汉中,为后来的北伐奠定了基础。

到了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开始了针对魏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北伐,先后发起了几次重要战役。在这个过程中,东吴的帮助不可忽视,吴蜀联合的战略为蜀汉的北伐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蜀汉争取中原的计划。

结语:蜀汉的政治智慧

综上所述,在蜀汉内外危机四伏的背景下,诸葛亮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成功稳住了蜀汉政权。他通过调整政权结构、强化政治宣传、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以及与东吴的外交合作,不仅避免了蜀汉的灭亡,还为后世三国鼎立局面的延续提供了动力。虽然最终蜀汉未能完全中兴,但诸葛亮的贡献无疑是蜀汉能够坚守至最后的关键因素。他的谋略和智慧,也成为了历史上的楷模,深刻影响了后世。

虽然蜀汉最终未能恢复整个汉朝的帝国疆域,但诸葛亮的伟大政治成就使得蜀汉依旧被后人视为大汉帝国的延续,汉朝的精神在其消亡后依然影响深远,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象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历史上的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是什么... 2025年4月,一方边长仅2.8厘米的“晋高句骊归义侯”马(驼)钮金印 在香港拍出1079.7万港元...
原创 曹... 在东汉末年三国纷争之际,曹操的家世颇具复杂背景。曹操原姓夏侯,其父曹嵩被大宦官曹腾收为义子,因此夏侯...
原创 十... 中国历史上,皇帝众多,有的开创大一统王朝,有的则分割割据,起伏跌宕,各有千秋。那些开国皇帝中,谁的开...
原创 1...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对这篇文章逐段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文章更丰富生动。...
原创 1... 17世纪的风云:东西方势力的激烈交锋 17世纪是大航海时代的鼎盛时期,全球的海洋成了东西方列强激烈角...
原创 1... 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统帝退位,孙中山也因形势所迫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把这个重担交给了...
原创 毛... 1943年,毛主席应当时359旅旅长王震的邀请,在那个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的艰难时刻,享用了由王震亲自...
原创 戈... 戈尔巴乔夫先生去世后,全球的目光纷纷聚焦于他,关于他的评价也热烈展开。无论是围绕这位历史人物本身,还...
原创 毛... 1941年冬天,延安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汉中特训班”的间谍案件终于被揭露,超过六十名军统特务...
原创 刘... 滚滚长江水向东奔流,浪花一波接一波地淘尽了无数英雄豪杰。 随着三国故事的不断推进,一个又一个英雄逐...
原创 诸...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诸葛姓本为小姓,全...
原创 毛... 1958年8月,毛主席在抚顺进行视察工作。在视察过程中,他特意提出要见自己的十弟毛泽青。市委工作人员...
原创 韩... 曾几何时,世界的文化舞台上,鲜有人能与日复一日的潮水相抗衡。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但总有那么一些独特的...
原创 南... 明朝末年,天灾不断,社会矛盾激化,关外的女真族也渐渐蠢蠢欲动,百姓生活陷入极度的困苦和动荡。远在西北...
原创 我...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的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一些,且字数变化不...
原创 日...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将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并适当丰富细节描述,同时总字数尽量不变。 --- 外...
原创 秦... 秦始皇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的治国理政和雄壮武功,成就非凡,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原创 民...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生动。字数变化不大,...
原创 为... 提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很多人都会立即想到这位气吞万里如同神话般的英雄。他无畏无惧,宁...
原创 多... 1912年2月12日,年仅六岁的溥仪正式宣布退位,标志着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体系宣告终结。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