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清史学界的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关于那些投降清朝的前明高官,比如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等人,究竟是否应该被称作“汉奸”或“叛徒”。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学界的重要公案,是因为曾经的历史学界辩论风格普遍都很克制,无论是面对面的辩论,还是通过写文章进行的学术争论,都显得格外谨慎。比如,在面对面的讨论中,辩论者通常会表达对对方观点的尊重,语气非常温和:“XX同志的看法非常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不过,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意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而如果是通过写作回应,语气往往也显得含蓄:“感谢XX同志对我的论文提出宝贵意见,但我个人在XX观点上有不同看法……”
然而,当讨论到那些投降清朝的前明高官,诸如尚可喜等人是否为“汉奸”时,学界的辩论则开始变得异常激烈,无论支持“汉奸论”还是反对“汉奸论”的学者,都毫不客气地展开了激烈的言辞。以李治亭教授为例,他曾在一次公开发言中直言:“有些人认为尚可喜投降清朝就是汉奸的说法,坦率说,‘汉奸论’与中国的历史国情不符,理论上也颠倒了是非。”对此,张玉兴教授则在自己的文章中回应称:“我尊敬的朋友某专家在《在纪念尚可喜四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尽管没有直接点名我,但整篇发言的核心观点都在反驳我,尤其是对我关于反抗清朝的观点提出了诸多否定。”
这种近乎指名道姓的激烈言辞,毫无疑问在历史学界是非常罕见的,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高端”的学术争吵。这就是所谓的“公案”,确实名副其实。
在深入讨论这个公案之前,我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两位重要的学者:李治亭教授与张玉兴教授。
李治亭教授,生于1942年1月13日,祖籍山东莒南。他在1965年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便开始了清史的研究生涯。1978年,他被任命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副所长、所长,1985年起,他成为吉林省史学会的副会长,并在多所高校担任兼职教授。2002年,李教授正式退休,但依然在退休后继续从事清史研究,2003年应邀加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2004年,他参加了“尚可喜四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明确表示,尚可喜并非“汉奸”,他认为尚可喜在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和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教授甚至提出,尚可喜的陵园应该成为当地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与李治亭教授的观点不同,张玉兴教授的立场则较为明确。他出生于1939年,来自辽宁铁岭,属于自学成才的一代学者。张教授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并通过函授学习获得大学文凭。1978年,他进入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专注于清史研究。在张教授看来,明清之际,前明高官如尚可喜投降清朝,实则为“汉奸”和“叛徒”。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确表示,“尚可喜等人是否为汉奸,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观念的塑造。历史学家应毫不含糊地揭示这一历史事实。”
那么,尚可喜到底是谁?他究竟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尚可喜,虽然出生在今天辽宁海城,但他的家族背景却源于山西洪洞。他的父亲尚学礼是明朝东江镇的游击指挥官,战死在抗清的第一线。尚可喜在毛文龙的扶持下,逐渐成长为明朝的中高级军官。然而,由于上级的排挤,甚至面临生命威胁,他最终选择带领部队投降清朝。清朝的皇太极非常重视尚可喜,亲自带领文武大臣迎接他,并迅速将他封为“三顺王”之一。尚可喜此后转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康熙时期,他被封为平南亲王,并享年七十三岁。
尚可喜的后代也有着较为光荣的历史。其嫡系后人尚其亨曾担任山东布政使,民国时期著名京剧艺术家尚小云也是他的后人。
但问题在于,尚可喜的投降到底能否被视作“汉奸”或“叛徒”?李治亭和张玉兴的分歧显然在于此。张玉兴认为,尚可喜投降后“屠戮自己同胞”的行为让他成为了叛徒。而李治亭则认为,尚可喜归顺清朝后,四十余年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从“民族”的角度看,李治亭的观点似乎具有一定道理。值得注意的是,“民族”这一概念,实际上是近代西方学术中的产物。在明清交替时期,东亚地区的民族意识尚未成熟。比如,晚明时期,明朝的军队普遍依赖“夷丁”,即曾经的蒙古降人,而这种“夷丁”在军队中的地位远高于普通汉族士兵。因此,是否可以用现代的“民族”概念来批判尚可喜的行为,确实值得深思。
李治亭教授为何如此高评价尚可喜呢?戴逸教授曾指出,清朝最大的历史贡献之一,就是在西方文化和物质逐渐进入东亚的17世纪,迅速统一了东亚内陆地区,避免了类似莫卧儿帝国那样的长期内乱与分裂。若没有清朝的统一,18世纪西方列强是否会趁机插手东亚事务,导致地区长期战乱,难以想象。因此,李治亭认为尚可喜的“统一有功”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是赞同李治亭教授的观点,还是张玉兴教授的立场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
END
参考资料:
- 《再论明清易代之际的忠贰问题》,张玉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在纪念尚可喜四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李治亭;
- 《明朝对近畿达官军的管理——以北直隶定州、河间、保定诸卫为例》,周松,《宁夏社会科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