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吉林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李治亭:降清的尚可喜不是汉奸也不是叛徒
迪丽瓦拉
2025-09-18 11:03:02
0

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清史学界的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关于那些投降清朝的前明高官,比如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等人,究竟是否应该被称作“汉奸”或“叛徒”。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学界的重要公案,是因为曾经的历史学界辩论风格普遍都很克制,无论是面对面的辩论,还是通过写文章进行的学术争论,都显得格外谨慎。比如,在面对面的讨论中,辩论者通常会表达对对方观点的尊重,语气非常温和:“XX同志的看法非常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不过,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意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而如果是通过写作回应,语气往往也显得含蓄:“感谢XX同志对我的论文提出宝贵意见,但我个人在XX观点上有不同看法……”

然而,当讨论到那些投降清朝的前明高官,诸如尚可喜等人是否为“汉奸”时,学界的辩论则开始变得异常激烈,无论支持“汉奸论”还是反对“汉奸论”的学者,都毫不客气地展开了激烈的言辞。以李治亭教授为例,他曾在一次公开发言中直言:“有些人认为尚可喜投降清朝就是汉奸的说法,坦率说,‘汉奸论’与中国的历史国情不符,理论上也颠倒了是非。”对此,张玉兴教授则在自己的文章中回应称:“我尊敬的朋友某专家在《在纪念尚可喜四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尽管没有直接点名我,但整篇发言的核心观点都在反驳我,尤其是对我关于反抗清朝的观点提出了诸多否定。”

这种近乎指名道姓的激烈言辞,毫无疑问在历史学界是非常罕见的,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高端”的学术争吵。这就是所谓的“公案”,确实名副其实。

在深入讨论这个公案之前,我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两位重要的学者:李治亭教授与张玉兴教授。

李治亭教授,生于1942年1月13日,祖籍山东莒南。他在1965年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便开始了清史的研究生涯。1978年,他被任命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副所长、所长,1985年起,他成为吉林省史学会的副会长,并在多所高校担任兼职教授。2002年,李教授正式退休,但依然在退休后继续从事清史研究,2003年应邀加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2004年,他参加了“尚可喜四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明确表示,尚可喜并非“汉奸”,他认为尚可喜在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和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教授甚至提出,尚可喜的陵园应该成为当地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与李治亭教授的观点不同,张玉兴教授的立场则较为明确。他出生于1939年,来自辽宁铁岭,属于自学成才的一代学者。张教授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并通过函授学习获得大学文凭。1978年,他进入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专注于清史研究。在张教授看来,明清之际,前明高官如尚可喜投降清朝,实则为“汉奸”和“叛徒”。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确表示,“尚可喜等人是否为汉奸,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观念的塑造。历史学家应毫不含糊地揭示这一历史事实。”

那么,尚可喜到底是谁?他究竟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尚可喜,虽然出生在今天辽宁海城,但他的家族背景却源于山西洪洞。他的父亲尚学礼是明朝东江镇的游击指挥官,战死在抗清的第一线。尚可喜在毛文龙的扶持下,逐渐成长为明朝的中高级军官。然而,由于上级的排挤,甚至面临生命威胁,他最终选择带领部队投降清朝。清朝的皇太极非常重视尚可喜,亲自带领文武大臣迎接他,并迅速将他封为“三顺王”之一。尚可喜此后转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康熙时期,他被封为平南亲王,并享年七十三岁。

尚可喜的后代也有着较为光荣的历史。其嫡系后人尚其亨曾担任山东布政使,民国时期著名京剧艺术家尚小云也是他的后人。

但问题在于,尚可喜的投降到底能否被视作“汉奸”或“叛徒”?李治亭和张玉兴的分歧显然在于此。张玉兴认为,尚可喜投降后“屠戮自己同胞”的行为让他成为了叛徒。而李治亭则认为,尚可喜归顺清朝后,四十余年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从“民族”的角度看,李治亭的观点似乎具有一定道理。值得注意的是,“民族”这一概念,实际上是近代西方学术中的产物。在明清交替时期,东亚地区的民族意识尚未成熟。比如,晚明时期,明朝的军队普遍依赖“夷丁”,即曾经的蒙古降人,而这种“夷丁”在军队中的地位远高于普通汉族士兵。因此,是否可以用现代的“民族”概念来批判尚可喜的行为,确实值得深思。

李治亭教授为何如此高评价尚可喜呢?戴逸教授曾指出,清朝最大的历史贡献之一,就是在西方文化和物质逐渐进入东亚的17世纪,迅速统一了东亚内陆地区,避免了类似莫卧儿帝国那样的长期内乱与分裂。若没有清朝的统一,18世纪西方列强是否会趁机插手东亚事务,导致地区长期战乱,难以想象。因此,李治亭认为尚可喜的“统一有功”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是赞同李治亭教授的观点,还是张玉兴教授的立场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

END

参考资料:

- 《再论明清易代之际的忠贰问题》,张玉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在纪念尚可喜四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李治亭;

- 《明朝对近畿达官军的管理——以北直隶定州、河间、保定诸卫为例》,周松,《宁夏社会科学》2011.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陕西咸阳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11月21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披露,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北...
原创 大... 在中国,几乎所有人才的选拔都依赖于考试,比如中考、高考、考研和考公等,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
原创 五... 其实相信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对命运是存在敬畏心理的。因为历史看多了,社会阅历多了,见的人多了,有时...
原创 术... 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神童”,他们从小就在某些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才华,长大后也往往能有非凡的成就。...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
山西发现一座距今4300年的“...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发现三重环壕而备受关注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今年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
原创 解... 欢迎大家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3期。在1948年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我方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
原创 团...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后来改名为崔建功)的指挥下,开始向黄河...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