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国军阀史:叛光绪、逆慈禧、反大清、背共和,天生反骨袁世凯
迪丽瓦拉
2025-09-18 11:03:40
0

在头条上发布创作第二期的内容,讨论袁世凯为何背叛光绪与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为何最终同意将总统的位置交给袁世凯。今天,我们继续讲解民国军阀史,关注袁世凯、北洋军以及大清王朝的覆灭历程。

上期内容提到,1895年,袁世凯在甲午战败后,凭借着其独特的军事才能获得了朝廷各方势力的赏识,并被委派去组建新军,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1900年,袁世凯响应李鸿章提出的“东南互保”,坚决拒绝参战,公开违抗了慈禧的征召。最终,在八国联军侵略后的政治重构中,他成为了北方唯一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力量。1901年,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的职务,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逐步接掌了李鸿章的政治遗产,并开始显露出成为大清实权第一人的潜力。

那么,接下来袁世凯与北洋系会如何行动?我们先回到1898年,那个曾经让人看好的袁世凯显露出了反叛的一面。

1898年,时值大清战败后,国内外形势愈加动荡,朝廷不断被列强蚕食领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康有为开始多次上书光绪,提议仿效沙俄的彼得大帝和日本的明治天皇,进行政治改革。值得一提的是,康有为的改革提案中,甚至有关于卖国土筹款进行变法的建议,他提到沙俄曾卖掉阿拉斯加。这种观点虽然激进,但也能反映当时改革者的无奈心态。谭嗣同也有类似的建议,认为包括内蒙、新疆、藏区等在内的边疆地区意义不大,甚至建议出售这些土地以筹集改革资金。看似充满理想的变法,如果深入思考,其实也充满了对国家主权的妥协。所以,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我们要保持批判性思维,而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回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批准了《明定国是诏》,即开始了戊戌变法。改革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包括教育、经济、军事和政治等。虽然今天看来,这些改革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每一条都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例如,废除八股文、设立新式学堂、推动民营企业、允许民间办报、改革军事体制等措施,标志着清朝社会结构的剧烈调整。

但实际上,变法刚开始,慈禧就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在戊戌变法开始后的第五天,慈禧就迅速将光绪的亲信军机大臣翁同龢罢免,并且将其驱逐出京。此外,慈禧还任命了自己的亲信荣禄接管了直隶总督职位,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在这种紧张局势下,光绪开始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为什么光绪会选择袁世凯呢?首先,袁世凯不仅手握一支精锐的新军,还是个理想的维新派人物。早在甲午战败后,袁世凯便积极参与改革,被推举为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成员,与翁同龢等人关系密切。因此,光绪和其他维新派都将他视作理想的支持者。

但袁世凯最终却背叛了光绪。这一决定源于袁世凯的“审时度势”。他意识到,即使加入变法,维新派的激进改革也不可能成功。康有为的改革过于激进,且缺乏足够的支持和权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参与这一政治斗争的风险巨大,若政变失败,袁世凯很可能面临杀身之祸。因此,他选择了投靠慈禧,确保自己的安全与利益。

背叛后的袁世凯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被调任为山东巡抚,成为了实权人物。然而,命运再一次为袁世凯带来了新的挑战。1900年,义和团起义爆发,袁世凯再次选择了背叛。这次,他背叛了慈禧。

当时,清廷对义和团采取了支持态度,然而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袁世凯却选择了反击义和团,并向列强表示支持。这样一来,袁世凯不仅与慈禧产生了矛盾,还利用这一时机增加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最终,清廷不得不将他提拔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袁世凯在北洋大臣的职位上继续延续着戊戌变法的理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改革。例如,他废除了科举制度,创建了多所大学,推动工商事业的发展。虽然这些改革未能改变大清的命运,但却为日后的革命势力提供了与袁世凯合作的可能。

袁世凯的复出和他与列强的良好关系,尤其是在1907年他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后,证明了他已经掌握了清朝政府的实际权力。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变局做准备。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皇位传给了溥仪,而袁世凯也被免职回乡。

此时的袁世凯并未放弃权力。在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再次被朝廷召回,带领北洋军平叛。随着革命的蔓延,清廷几乎无力抵抗,袁世凯的北洋军成为了唯一一支能有效应对革命军的力量。

革命军内部逐渐出现了希望袁世凯倒戈的声音,尤其是黄兴等人对他表现出了合作意向。最终,袁世凯与各国列强的关系使得他在革命中的关键时刻取得了胜利。在革命军的支持下,袁世凯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宣告了北洋政府的建立。

至此,大清王朝彻底覆灭,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开始掌握国家的命运。这个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政治格局的彻底改变。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将在下期继续讲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历史上的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是什么... 2025年4月,一方边长仅2.8厘米的“晋高句骊归义侯”马(驼)钮金印 在香港拍出1079.7万港元...
原创 曹... 在东汉末年三国纷争之际,曹操的家世颇具复杂背景。曹操原姓夏侯,其父曹嵩被大宦官曹腾收为义子,因此夏侯...
原创 十... 中国历史上,皇帝众多,有的开创大一统王朝,有的则分割割据,起伏跌宕,各有千秋。那些开国皇帝中,谁的开...
原创 1...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对这篇文章逐段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文章更丰富生动。...
原创 1... 17世纪的风云:东西方势力的激烈交锋 17世纪是大航海时代的鼎盛时期,全球的海洋成了东西方列强激烈角...
原创 1... 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统帝退位,孙中山也因形势所迫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把这个重担交给了...
原创 毛... 1943年,毛主席应当时359旅旅长王震的邀请,在那个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的艰难时刻,享用了由王震亲自...
原创 戈... 戈尔巴乔夫先生去世后,全球的目光纷纷聚焦于他,关于他的评价也热烈展开。无论是围绕这位历史人物本身,还...
原创 毛... 1941年冬天,延安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汉中特训班”的间谍案件终于被揭露,超过六十名军统特务...
原创 刘... 滚滚长江水向东奔流,浪花一波接一波地淘尽了无数英雄豪杰。 随着三国故事的不断推进,一个又一个英雄逐...
原创 诸...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诸葛姓本为小姓,全...
原创 毛... 1958年8月,毛主席在抚顺进行视察工作。在视察过程中,他特意提出要见自己的十弟毛泽青。市委工作人员...
原创 韩... 曾几何时,世界的文化舞台上,鲜有人能与日复一日的潮水相抗衡。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但总有那么一些独特的...
原创 南... 明朝末年,天灾不断,社会矛盾激化,关外的女真族也渐渐蠢蠢欲动,百姓生活陷入极度的困苦和动荡。远在西北...
原创 我...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的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一些,且字数变化不...
原创 日...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将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并适当丰富细节描述,同时总字数尽量不变。 --- 外...
原创 秦... 秦始皇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的治国理政和雄壮武功,成就非凡,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原创 民...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生动。字数变化不大,...
原创 为... 提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很多人都会立即想到这位气吞万里如同神话般的英雄。他无畏无惧,宁...
原创 多... 1912年2月12日,年仅六岁的溥仪正式宣布退位,标志着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体系宣告终结。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