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大清状元毕沅
提到大清状元毕沅,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印象,便是“运气好”这几个字。
话说,当年毕沅在乾隆十八年通过了举人考试,时年年仅二十岁。四年后,他以举人身份进入了内阁中书的岗位,随即升迁为军机章京。到了乾隆二十五年,毕沅再次在会试中脱颖而出,眼看着就要获得进士的头衔了。然而,命运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戏弄人。
殿试的前一天晚上,毕沅与同僚诸重光、童凤三被安排值班。巧的是,三人都已顺利通过了会试,诸重光与童凤三开始讨论,认为自己书法优于毕沅,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多机会摘得状元桂冠。于是,他们建议毕沅一个人值班,自己则回家复习功课,以此更好地备战第二天的殿试。
虽然心中有些不悦,毕沅还是接受了这个安排。于是,毕沅独自一人在军机处值班。与其说这是他恶劣的学习环境,不如说这是命运的安排。在那个晚上,陕甘总督黄廷桂递交了一份关于屯田事宜的奏折,毕沅作为值班人员自然要仔细研读这份材料。
巧合的是,第二天的殿试正好出了一道关于屯田的试题。毕沅就如同做了一个开卷考试,胸有成竹,答题时信心十足,轻松地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当然只是阅卷大臣给的初步名次,最后的定论还需皇帝亲自裁定。
乾隆帝在听到毕沅的试卷内容后,感到非常满意。他并没有在意毕沅的书法水平,毕竟他是凭耳朵评判的。皇帝龙颜大悦,直接给毕沅赐予了状元的头衔。而诸重光和童凤三,也因为未能抓住这个绝佳机会,最终只能屈居榜眼和二甲进士的名次。
后来,诸重光得知真相后,非常后悔。他意识到,如果当初自己也留在军机处值班,也许状元的位置就轮到自己了。尤其是诸重光,心中更是充满了遗憾,毕竟他当时已站在了夺冠的门槛上。
虽然说毕沅幸运地成为了状元,但他确实有着扎实的才学。他不仅精通经史,还涉猎语文学、金石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并且擅长诗文。毕沅一生著作丰厚,包括《续资治通鉴》、《传经表》、《通经表》、《墨子集注》等,都是他的学术贡献。而且,他的对联才华同样卓越,不乏传世之作。
作为一个喜爱对联的朋友,我在这里分享毕沅的六副杰出对联,大家可以收藏并欣赏其中的文采与工整。
第1副对联:
花草旧香溪,卜兆千年如待我;湖山新画障,卧游终古定何年。
这副对联是毕沅题写于苏州灵岩山馆头的。毕沅是江苏太仓人,他年少时曾在灵岩山拜沈德潜为师,之后功成名就的他再度回到灵岩山,建起了自己的别墅馆阁,享受着这片美丽的山水。西子池,是香溪的源头,据说西施曾在这里弹琴。上联通过“旧”字双关,一方面指毕沅重游故地,另一方面则提及千年前的西施留下的余泽。下联则表达了毕沅因官职繁忙,无法随心所欲地享受灵岩山美景的遗憾,借景抒发了自己早日归隐的心愿。
第2副对联:
香水濯云根,奇石惯延携砚客;画廊垂月池,幽花曾照浣纱人。
这副对联写的是灵岩山西子池。上联通过“云根”一词提及石的渊源,借此回忆毕沅求学时在西子池洗砚的往事。下联则用西子池的传说,特别是西施浣纱、弹琴的故事,勾画出这片古老池塘的文化底蕴,深刻表达了毕沅对这片美景的怀念。
第3副对联:
日亲日近,日疏日远;自轻自贱,自重自尊。
这是一副哲理性对联,反映了毕沅的修身之道。上联说,亲友之间的关系,随着相处的频繁会愈加亲近,反之则会疏远。下联则强调了一个人若不能自尊,必然会自贱,只有懂得自重,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第4副对联:
莺花尚恋霓裳影;环佩空归月下魂。
这副对联题写的是马嵬坡杨贵妃的遗迹。上联描述了杨贵妃曾穿着霓裳羽衣,宛如春风中的莺花,令人神往。下联则以杜甫《咏怀古迹》的名句作引,借王昭君之事讲杨贵妃,反映了她的美丽与悲剧命运。
第5副对联: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这副对联题写于岳阳楼,涵盖了岳阳楼的历史与文化。上联提到了“湘灵瑟”和“吕仙杯”,结合古典诗歌中的典故,展示岳阳楼的人文精华。下联则通过“子美诗”和“希文笔”,向杜甫和范仲淹的名篇致敬,表达了毕沅对岳阳楼的深厚感情。
第6副对联: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学佛成仙皆幻境,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这副对联是毕沅临终时为自己所写的自挽联。上联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学术的谦逊,认为自己已经尽力,而不必强求成为传世之作。下联则以“明月”和“梅花”作结,抒发了毕沅追求心灵自由与隐居生活的理想,表现了他豁达的心境。
然而,命运往往无常,毕沅虽然生前名声显赫,但由于与权臣和珅的关系,他死后不久就遭遇了嘉庆帝的清算。无论他如何豪情万丈,这个事实却让他的遗产蒙上了一层阴影。毕沅在死后的遭遇,是否依旧能如他自挽联所描绘的那般洒脱,或许也成了历史的一个谜。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您的点赞与分享对我而言,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