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将亲兄李建成击杀。
两个月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被迫让位,李世民从此开启了持续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
尽管这一事件让李世民成功登上了帝位,但后世却常常以此事为指责他的利器,认为他手段过于残忍。甚至有人认为李建成比李世民更为出色,应该是更适合当皇帝的人。
对于这些评价,时间已经过去千余年,谁都能找到足以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言语已经难以改变任何人固有的认知。
然而,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那就是李建成的势力之大,足以证明李世民当时只是一个大胆的赌徒。如果没有玄武门前那一箭的决断,唐朝的帝位绝不可能属于他。
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得从玄武门事变的背景说起。
唐高祖李渊统一全国之后,关于他对国家政治和发展的关注度,人们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他对后宫的兴趣却始终未曾改变。
《唐书》记载,李渊晚年宠幸的嫔妃多达数十位,生下了如滕王李元婴等近二十位皇子。
虽然后人常认为李世民登基后篡改了史书,以改善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但李世民并没有必要刻意抹黑自己。
如果我们愿意从一个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李建成是否有可能联合宫中的嫔妃们,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这些嫔妃,无论是支持李建成还是李世民,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身在宫中的地位,保护自己的儿子。
因此,当李建成与李世民展开权力争斗时,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必然得到更多支持。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帮助自己的机会。
于是,史书中提到李建成联合嫔妃诬陷李世民也变得可信。当然,关于李建成与李元吉与嫔妃私通的野史,我们可以当作一种传闻,毕竟没有确凿证据。
那么,太子与后宫嫔妃联手诋毁另一位王子,结果会如何?
李渊作为父皇,虽然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犹豫不决,但随着太子一方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也不可能继续保持中立。
一旦李渊决定传位给李建成,那么李世民的机会就完全没有了。因此,李世民不得不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只要能够除掉李建成,李渊就不得不将帝位传给自己。
当李建成走出玄武门的那一刻,李世民的弓箭早已准备就绪。李建成当场被射杀,李元吉也被斩首。
面对李世民如此果决的手段,李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此时他已经无法再压制李世民,只能将帝位传给他。
正因为如此,李世民的成功才显得如此充满风险,他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赌徒。
李建成的三大优势,深深地限制了李世民的机会。
李世民无论如何优秀,也无法改变李建成作为太子的事实。即便他能够修改史书,这一事实也不会改变。
李世民所能做的,只是修饰一些事实,为自己的一些行为找借口。可是,改变长幼顺序,这不仅仅是不尊重传统,更是对天下人的不公。
中国封建社会讲究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即便家族中有更为优秀的子嗣,皇位依然会传给长子。
从大禹传位给其子姒启开始,父传子、家天下的模式已经形成。到了西周时期,更是有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制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根深蒂固,传承了数千年。
李世民虽然拥有出色的能力,但如何能够挑战李渊和那些尊重传统的大臣们呢?
李建成不仅仅有正统继承的优势,他的支持者也远比李世民多。
李建成面临李世民时的优势,比后世想象的要大得多。即便李建成并不出色,仅凭这一点正统优势,他也远比李世民占有更大的资本。
更何况,李建成的继承优势并非空穴来风。按照当时的规则,皇位传给长子不仅是合乎传统的选择,也是所有臣民和百姓普遍认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自然拥有比李世民更强的号召力。更不用说,李建成已经在掌控宫廷的权力网络上占据了先机。
即便李世民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唐书》也记载了他在李渊征战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成为唐军的重要领导者,名声一度超过许多其他王子。
然而,李建成在与刘黑闼的战斗中所立的功,同样足以与李世民的功绩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虽然不需要具备很高的军事才能,但只要他能够证明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就足够让他维持太子的地位。
这一点虽然看似不公平,却是可理解的,太子并不一定要有超凡的军事才能,重要的是他能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就如同古代王侯将相送子赴军,谁在乎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军事能力?只要他们参与其中,取得一些胜利,就能收获比普通士兵更高的待遇。
因此,尽管李世民可能在军事上更为出色,我们仍不得不承认李建成在传承上的优势是难以撼动的。
到了这个地步,李世民几乎没有机会可以成功,除了用冒险的方式与李建成赌上一场。
如果失败,秦王之位必然丧失,甚至连命也可能丧失。若成功,他将不再受到李建成的威胁,李渊即便不愿,也不得不将帝位传给他。
正是李世民这种极度果断的决策,使他最终掌控了唐朝的命运。
与李建成相比,李世民不只有勇气,更拥有冷酷的手段。
若李建成没有如李世民那样的决断力,他就无法像李世民一样成功掌握天下。而李世民的成功,也证明了他的果敢与智慧。
不管后人如何评说李世民的手段残忍,但他无疑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帝王。
最终,李世民的胜利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帝位,也为后人留下一段辉煌的治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