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戈尔巴乔夫来华访问,中苏关系就此得以转变
迪丽瓦拉
2025-09-18 13:02:48
0

戈尔巴乔夫先生去世后,全球的目光纷纷聚焦于他,关于他的评价也热烈展开。无论是围绕这位历史人物本身,还是苏联往昔与今日俄罗斯及各国之间复杂的双边或多边关系,大家都试图对他的历史功绩和影响做出新的总结与评判。这种盖棺定论式的观察和反思,反映了世界对他及其时代的深刻关注。

今天,我想特别谈一谈戈尔巴乔夫与中国之间的故事,尤其是他与邓小平先生之间那段重要的历史交往。两位领导人的会晤,不仅是个人的会见,更是两国关系调整的重要节点,具有深远的意义。

回到1989年5月16日,上午十点,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展开了他们的会谈。会谈结束后,两人又共进午餐,席间持续交谈,这次见面极为重要。当时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后来回忆说,这次会见充分表达了中苏两国领导人顺应时代潮流的决心——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呼声。此次会晤不仅反映了双方最高领导人希望维护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改善双边关系的强烈愿望,更象征着中苏关系迈向新阶段的起点。

这次会见的主题非常鲜明,由邓小平先生提出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八个字成为双方共识,戈尔巴乔夫先生对此高度赞同。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简要回顾当时两位领导人的会谈内容,尤其是邓小平先生强调的几个核心观点。温故而知新,这段历史不仅对今天的中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对中国的发展战略同样启迪深远。

1989年的这次会谈,实际上是经过了三年多精心准备的结果。邓小平本人曾坦言:“我三年前就开始筹划这次与戈尔巴乔夫的会面,一直在思考如何切入这个复杂的议题,最后确定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八个字。”这句话道出了他对中苏关系转折的深刻洞察。

会谈中,邓小平提到,尽管双方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和对抗状态,但会面时仍以“同志”相称,握手而非拥抱,体现一种礼节上的分寸感。他还特别指出,未来两国关系应当转变为普通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不再是过去那种50年代初因朝鲜战争形成的盟友关系。邓小平强调,从冷战时期中国反霸权斗争开始,中国就奉行“不称霸、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这一点至今未变。

当时翻译方面也有些小状况,俄方口译由于语言不够流畅,加之邓小平已年过八旬,理解上稍有难度,因此中方承担了大部分口译工作,确保双方沟通顺畅。这些细节体现了会谈的严肃性和务实态度。

邓小平在谈话中提出了几个重要要点。首先,中国人民真诚希望中苏关系得到改善;其次,明确这次会谈的目的就是“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他用了将近50分钟详细回顾了中苏、中俄关系的历史。邓小平严肃指出,历史上列强对中国的欺压,特别是沙俄对中国土地的掠夺——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给中国带来极大损失。对此他态度坚定,言辞中透露出民族的自尊和历史的沉重感。

更重要的是,邓小平自述他本人是处理中苏矛盾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负责人。当时,他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常务副总理,主持所有涉及苏联的外交事务,对合作与矛盾的处理起到了决定作用。他总结说,中俄、中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不平等”,这种不平等让中国感到屈辱。这是邓小平的原话,字字沉甸甸。

此外,邓小平也提到了五六十年代两国间的论战,坦言当时双方都说过过激甚至空洞的话,现在看来并非所有观点都正确。戈尔巴乔夫则表达了相似的态度,双方都承认过去存在错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双方关系缓和奠定了基础。

会谈最后,邓小平强调,过去的恩怨如风般消散,重点应放在开辟未来。未来的两大课题尤为关键:一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命运。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巨变,和平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马克思主义的定位与实践需要重新认识;二是各社会主义国家应根据自身国情,探索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两大课题在当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顾前半段,邓小平对历史上的中苏、中俄关系多从批判角度剖析问题,而戈尔巴乔夫则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建设性的态度回应。苏联解体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戈尔巴乔夫在接受中方媒体采访时曾高度评价中国的成功,特别称赞邓小平的领导能力,认为正是邓小平的远见让中国取得了比苏联更大的发展。

因此,在悼念戈尔巴乔夫先生之际,我们不仅缅怀他为改善中苏关系作出的积极贡献,更应借此契机重新审视邓小平先生在处理中苏、中俄关系过程中展现的卓越智慧。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这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同时,通过回顾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互动细节,也可以看出邓小平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邓小平曾私下透露,中苏两国的改革道路并不相同,中国不会简单复制苏联的模式,而是坚持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坚持和创新,成为中国后来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总的来说,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这段历史见证了中苏关系的转折,也体现了中国走向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决心与智慧。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今天我们继续前行的重要启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
山西发现一座距今4300年的“...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发现三重环壕而备受关注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今年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
原创 解... 欢迎大家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3期。在1948年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我方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
原创 团...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后来改名为崔建功)的指挥下,开始向黄河...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
徐中舒: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内阁档案原为清代内阁大库所藏,据罗振玉氏刊印的内阁大库档册(原书在玉简斋丛书内,总目下注“大库官抄本...
原创 建...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然而,有时革命的确也需要通过请客吃饭来达成某种目的。1949年9月...
社教活动 | 把世界史装进手作... 2025年 11月22日-23日 历史不止在课本里, 更在指尖可触达之处。 1 中华瑰宝 ...
原创 中... 秦始皇嬴政 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政策和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