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统帝退位,孙中山也因形势所迫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把这个重担交给了袁世凯。革命党希望通过一个新的政府机构来监督袁世凯的行为,他们提出的建议是将临时政府的首都定在南京。这样一来,袁世凯必须离开他习惯的北京,迁至南京进行就职,以此来避免让他继续操控北京的政治格局。
然而,袁世凯并不愿意放弃北京这个他深耕多年的政治根基,他坚持要继续把首都设在北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不惜制造兵变,动用手段制造局势混乱,最终让局势发生转变。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顺利接任成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并且成功将首都定在了北京。然而,时光流转,直至1927年,南京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定都,并且在北伐战争后成为了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直到1948年蒋介石败退,南京政府才解散。
这一过程中,孙中山对南京的看重是显而易见的,但鲜有人知道,他在1902年曾表达过类似的想法:“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这句话的含义是,孙中山当时最看好的首都是武昌和伊犁,南京并未在他的考虑之中。直到当时的局势逼迫下,孙中山才开始提到南京,最终选择了这座城市作为首都。
我们不禁要问,在定都的问题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孙中山为何如此推崇伊犁,最后却又没有再提及呢?国都的选择,关系着国家的政治中心,决定着中央政权的安稳。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都城往往都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符合“天下之中”的原则,能够让四方来往方便。
早期,中国的国都多设在西安、洛阳、安阳等地,这些地方交通便利,且位于中华大地的中心。进入五代时期后,政治中心逐渐南移,开封、南京、杭州等城市成为了历史的舞台,尤其是南京,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认可,地位迅速上升。南京的地理位置符合古代风水学说中的“四象”要求,有着“虎踞龙盘”的优势,且背靠长江,防御能力强。此外,南京自宋代以来,经济繁荣,逐渐成为了南方的重心,非常适合成为国都。
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选择南京作为首都的理由,除了这些地理和经济的优势,还因为南京在政治上相对干净,没有被复杂势力所笼罩,而北京则充满了诸多挑战,政局错综复杂。但最初,孙中山并没有选定南京,而是优先考虑了武昌,然而,大家都知道,袁世凯肯定不会接受武昌作为国都,毕竟这里是同盟会的发源地,是革命党人的根基。
对于袁世凯来说,南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尽管南京有很多优势,但它已经被革命党牢牢控制,成为革命力量的象征,因此,袁世凯自然不愿意放弃北京这个“心脏地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袁世凯在与革命党表面合作的同时,用手段制造了兵变。当1912年2月29日晚上,北京发生了剧烈的枪声,袁世凯宣称要“平乱”,最终借机将首都从南京移回了北京。
直到北伐战争爆发后,南京才再次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首都,且张学良宣布“易帜”,南京再度成为了国家的政治中心。如今,南京不仅是孙中山的长眠之地,还是许多与孙中山有关的建筑的所在地。因此,在许多人心中,孙中山和南京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实际上,孙中山在早期并不忽视伊犁,他对于新疆的未来发展抱有深远的眼光。
那么,孙中山为何如此看重伊犁?如果我们细看孙中山曾经的这句话:“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许多人可能感到困惑,伊犁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竟然被孙中山如此推崇?实际上,伊犁并非因为风水好才成为孙中山的首选,它位于偏远的西北,离印度和蒙古国等外敌较近,地理上看似不具备优势,然而,这正是孙中山所看重的地方。
选择伊犁作为首都,意味着不仅仅是国内事务的安排,而是面向整个亚洲,甚至是全球。在孙中山的眼中,定都伊犁能够有效震慑外部势力,尤其是沙俄和英国等强国的威胁。同时,伊犁的开发也有助于增强西北边疆的防御力量,收回那些失去控制的土地。历史上,不少朝代因地理位置偏远、政治中心不稳而出现了藩王乱政、外敌入侵等问题。孙中山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提出了要加强西北边防的必要性。
此外,伊犁作为新疆的“门户”,其丰富的资源和战略地位也是孙中山非常看重的。伊犁自清朝乾隆时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商业繁荣,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它的自然资源丰富,如铅矿、铜矿、铁矿等,清朝就已经在此设立了重要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不过,尽管孙中山看中伊犁的巨大潜力,但在当时的政治和国力条件下,选择伊犁作为首都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他对伊犁充满期待,国内形势复杂、各方力量矛盾重重,让定都伊犁的计划变得不切实际。袁世凯连南京都不愿意接受,又怎可能接受远在西北的伊犁呢?
但孙中山并未放弃对新疆的关注。尽管临时政府成立后,南京成为了首都,但他依然在其卸任后,为新疆的开发作出了努力。1912年,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10万英里铁路规划”,其中第二条线路便途经新疆,连接扬子江口和伊犁,致力于将伊犁与全国各地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孙中山的远见卓识并未得到当时政府的支持,但他对新疆的关注和开发构想,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一定的实现。如今,伊犁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连接的重要枢纽,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
从今天新疆的发展来看,孙中山的构想不仅仅是出于战略眼光,也充满了对人民福祉的关怀。他的这些构思,直到今日仍然具有深远意义。而他的精神、远见和对国家的赤诚,也将永远影响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