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91年,苏联解体前将窃听器分布图交给美国大使
迪丽瓦拉
2025-09-18 13:03:09
0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对这篇文章逐段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文章更丰富生动。

---

1991年12月的某一天,时任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亲自下令,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巴卡京召至办公室,安排他邀请美国大使施特劳斯前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大楼内,巴卡京将一个密封的文件袋递给了施特劳斯,里面装载着重要且敏感的情报资料。

当施特劳斯打开这个袋子时,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份详尽的图纸,显示了苏联克格勃在美国大使馆内布设的各类窃听设备的位置分布,伴随还有这些窃听器的技术说明,介绍了其结构与工作原理。

尽管手中握着这份极具分量的情报,施特劳斯脸上却未见明显波澜。他礼貌地与巴卡京握手,采用外交辞令,以一种表面温和却意味深长的口吻说道:“美国对你们这一举动表示高度赞赏,不过遗憾的是,我们不会采取同样的做法。”

这句话表面上是一种外交上的礼貌回应,实则暗含讥讽。施特劳斯的意思非常明确:美国对苏联停止对其使馆的窃听表示认可,但美国自己并不会停止对苏联,特别是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领导人的监听行动。

换言之,不论苏联是否停止窃听,美国都将继续保持对苏联的情报渗透,紧盯其政治动向与战略计划。

这两句表态所暴露的,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傲慢与嘲讽,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深深刺痛了每一个身为战斗民族的苏联人民的尊严。

施特劳斯的这番话,让当时正效力于克格勃的普京感到极其痛心难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普京认为,巴卡京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暴露了巴卡京在情报工作上的浅薄和缺乏国家责任感。作为情报机构的领导者,巴卡京本应具备更强烈的国家意识和专业判断力。

时光流转,到了2022年8月1日,巴卡京在莫斯科安详辞世,享年84岁。

就在他逝世的次日,《俄罗斯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巴卡京如何摧毁了克格勃?》的评论文章,直指他在苏联解体之际将监听设备交给美国的举动,是对苏联及俄罗斯利益的巨大打击,称之为“对俄罗斯利益的极大破坏”。

文章进一步指出,如果巴卡京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他根本不会接受这种政治上的妥协;如果他拥有高度的国家意识,他宁愿选择辞职,也绝不会留下叛徒的骂名。

作为俄罗斯国家政府的官方报纸,《俄罗斯报》在国内媒体中拥有极高权威,是法律文件发布后唯一有权刊载的官方媒体。

这份媒体的评论,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态度——他从未忘记,更未原谅巴卡京当年将监听设备交予美国的行为。

纵观历史,苏联对美国的情报工作曾经取得过非凡成就,拥有辉煌灿烂的篇章。

二战刚结束时,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这一演讲宣告了冷战的开始。

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到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国经历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对峙。虽然双方未曾爆发直接军事冲突,但通过代理战争、科技军备竞赛以及外交较量,彼此施加制约,争夺全球影响力。

在这段时间里,双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间谍活动,试图通过隐秘战线掌握对方机密,谋求战略优势。

美苏之间的间谍大战层出不穷,而令苏联人引以为傲的,便是1945年至1952年间,克格勃利用一种名为“金唇”的高端窃听器,在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展开代号为“自白”的窃听行动。

这场行动不仅是克格勃的杰作,更让美国中央情报局颜面尽失,被视为间谍史上的传奇典范。

早在冷战爆发之前,斯大林便下令克格勃领导人贝利亚,无论付出何种代价,务必对美国大使馆,尤其是当时的美国驻苏联大使卡里曼的办公室实施窃听。

贝利亚接令后,精心策划了代号“自白”的行动方案。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克格勃研制出一种极为先进的窃听设备,被称作“金唇”。

这种窃听器体积极小,形似蝌蚪,隐藏极为方便,当时的任何反窃听设备都无法探测到它的信号,且能接收距离300米内的微波脉冲。

贝利亚信心满满地向斯大林保证,这款“金唇”窃听器的性能堪称世界领先,美国绝对不会料想到苏联竟然掌握了如此尖端的技术。

窃听器研制成功后,克格勃开始将美国使馆附近的居民全换成自己的特工人员。

接下来的几周里,居住在这些居民楼的“家庭主妇”们,会将洗净的地毯和被褥晾晒在阳台和屋顶,动作自然,看似普通。

每天傍晚,这些假扮成家庭主妇的技术人员,在收取被褥时,会故意掸去上面的灰尘。

这一动作让附着于被褥上的“蝌蚪”窃听器随着灰尘落入美国使馆的院落之中,悄无声息地实现了设备的安装。

尽管这种手段帮助克格勃成功对美国大使馆大部分区域进行了监听,但如何把窃听器安放到美国大使的办公室,成为了下一难题。

克格勃特工想出多种方案,其中包括制造一起大火灾,伪装成消防员进入使馆借机安装窃听器。

然而,美国大使馆保安警觉,拒绝了“消防队员”进入大使办公室,这个计划彻底失败。

未能得手,克格勃又尝试通过礼物途径,将窃听器藏入送给大使的礼品中。

但美国方面高度警惕,虽接受了苏联外交部赠送的檀木盾牌和猛犸象牙等礼物,却全部被锁进储藏室,避免任何潜在风险。

面对接连失败,贝利亚灵机一动,命工匠用珍贵木材打造一枚巨大的美国国徽,将窃听器藏匿其内。

计划定于1945年2月,正值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召开决定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会议期间。

在此期间,苏联以少先队名义在黑海克里米亚举办“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邀请罗斯福与丘吉尔出席。

克格勃深知两位领导无暇亲临,推测他们必定派遣大使代表参加。

典礼庄重隆重,结束时,两名少先队员邀请卡里曼大使上台发言,随后苏联少先队员在乐队伴奏下,分别用英语合唱了苏、美、英三国国歌,将气氛推向高潮。

在孩子们纯真的歌声中,数名少先队员抬着两枚巨大的紫檀木制美国与英国国徽,郑重呈送给两国大使。

斯大林的秘书勃列日科夫介绍说,这两枚国徽由数十位苏联工匠历时半月精心手工雕刻,象征苏联少年儿童对盟友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感谢。

一名苏联女少先队员真挚地说:“全苏联的孩子们希望您将它挂在办公室,每天工作时都能感受到苏联孩子们的心意。”

感受到这份深情,卡里曼毫无疑虑地答应,将国徽挂在办公室显眼位置,视其为苏联儿童对美国的友好象征。

从1945年至1952年,这枚国徽一直高挂在美国大使的办公室墙上,历经四任大使,没有人怀疑这枚国徽的身份。

它默默地监听着大使办公室内的所有通话,成为克格勃最得力的窃听工具之一。

直到1953年,一名克格勃高官叛逃美国,才令美国人震惊发现自己被装了监听器。

为了维护颜面,美国不得不将这一秘密严密封锁,不敢公开。

随后,“金唇”窃听器连同那枚国徽被秘密送往五角大楼,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解密研究,但其先进技术令美国人束手无策。

最终,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将这枚国徽和窃听器送入中央情报局博物馆,成为美国情报史上的一段耻辱记忆。

冷战期间,除了苏联努力监听美国使馆,美国同样将目标锁定在苏联驻美国大使馆。

1984年11月,阿列克谢耶夫被派驻美国大使馆担任三等秘书,成为联邦调查局觊觎的“重要线人”。

某日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
山西发现一座距今4300年的“...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发现三重环壕而备受关注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今年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
原创 解... 欢迎大家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3期。在1948年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我方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
原创 团...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后来改名为崔建功)的指挥下,开始向黄河...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
徐中舒: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内阁档案原为清代内阁大库所藏,据罗振玉氏刊印的内阁大库档册(原书在玉简斋丛书内,总目下注“大库官抄本...
原创 建...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然而,有时革命的确也需要通过请客吃饭来达成某种目的。1949年9月...
社教活动 | 把世界史装进手作... 2025年 11月22日-23日 历史不止在课本里, 更在指尖可触达之处。 1 中华瑰宝 ...
原创 中... 秦始皇嬴政 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政策和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