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国的衰落,真是因为孙膑的离开吗?
迪丽瓦拉
2025-09-18 13:32:36
0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是一个强盛一时的霸主,但最终却走向了衰落。那么,魏国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这一步呢?从英雄史观的角度来看,魏国的衰败与魏惠王的一项重大决策密切相关,那就是他放走了两位能够让魏国持续辉煌的杰出人物——孙膑和商鞅。商鞅的故事可以后话,但本期我们重点讨论孙膑。

孙膑的故事充满了悲剧和戏剧性,情节也令人震撼。孙膑与庞涓同师于鬼谷子,两人自幼习文练武,天赋卓越。庞涓性格急躁,学到一些皮毛就急于出山谋求权势,而孙膑则耐心踏实,始终不急不躁,专心研学。鬼谷子看重孙膑的品性和才智,特意将兵法经典《孙子兵法》传授给了他,而庞涓则未能获得这部传世之作。

庞涓下山后进入魏国做了高官,而孙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辞别师父,前往魏国投奔庞涓。然而,庞涓心中充满了嫉妒,特别是在得知孙膑已经掌握了《孙子兵法》后,他心生嫉恨,誓言要夺回这本兵书。于是,庞涓策划了一个陷害孙膑的阴谋,将孙膑的双腿废掉,让他终生依赖轮椅。然后,庞涓假装关心孙膑,试图从他口中套出兵法的秘密。

经过一番阴差阳错,孙膑终于识破了庞涓的阴谋,假装疯癫,成功逃离魏国,最终投奔齐国。在齐国,孙膑被齐威王重用,他在赛马场上巧妙策划、辅佐田忌,最终带领齐军战胜了庞涓领导的魏军。两次大败魏军后,庞涓终于因羞愧自杀,而孙膑的复仇得以完成。

对于庞涓之死,史书中有生动的描述。当时,天色已晚,庞涓发现一棵树的树干格外明亮,走近一看,上面刻着“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瞬间意识到自己中了孙膑的计谋。慌乱之下,庞涓试图逃脱,但最终被重重包围,无法逃脱,最后选择自杀。此事在历史上成为了复仇与智谋的经典象征。

至于孙膑为何最终能战胜庞涓,史书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孙膑深得《孙子兵法》的真髓,而庞涓虽然也有兵法学识,但缺乏真正的智慧与远见。确实,孙膑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学到了《孙子兵法》,更多的是因为他天生具备能够掌控全局、克制对手的智慧。这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几乎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深深吸引了无数读者。

然而,史书中关于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常常将他们二人描绘成典型的“好人”和“坏人”对立,尤其是鬼谷子传授兵法的情节更像是小说的编排,正史并未详细记载。不过,这样的故事情节使得孙膑与庞涓的对决,变得更具戏剧性,也容易引发人们对善恶的简单划分。

在分析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时,有些细节值得深思。比如,庞涓对孙膑有疑虑,认为孙膑与齐国有所牵连,部分原因是在孙膑的妻子是齐国人。魏国当时正计划攻灭赵国和韩国,局势异常紧张,每次关键时刻,齐国总会插手其中,帮助赵、韩国对抗魏国。这使得魏惠王对齐国人怀有极大的警惕,认为与齐国有联系的人,必然心怀异图。

孙膑的妻子是齐国人,魏惠王的敏感反应其实并非无缘无故。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像吴起为了能够在鲁国带兵,甚至为了国家利益而舍弃妻子。孙膑是否意识到这点并因此产生过什么应对,史书未作详细记录,但有人认为,孙膑一向聪明过人,若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实在难以令人信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孙膑或许就是齐国的间谍,但这一说法并不被普遍接受,毕竟当时的魏国正面临多国夹击,齐国无须通过派遣间谍来削弱魏国。

至于史书如何描述孙膑的逃亡过程,虽然没有明确交代孙膑的内心活动,但从他随后的行动来看,魏国的反应可以看作是一种集体的过错。正因魏国的战略短视和过度的敌对情绪,才导致孙膑这样的才俊被迫流亡。与此同时,魏国的战略失误也让齐国迎来了宝贵的机会。

如今,有人将孙膑逃往齐国的事,戏剧化地描绘为“九阴真经”之类的传奇情节。有人认为,孙膑的离开使齐国如虎添翼,魏国将面临灾难。然而,从军事角度分析,齐国本就远强于魏国,无论孙膑是否加入,魏国的地理位置劣势和四面受敌的局面,早已决定了它的衰落命运。魏国的地理位置,处在四战之地,周边强敌环伺,而这种恶劣的环境决定了魏国无法长期保持强盛。

魏国与韩国一样,处于“四面楚歌”的局面,任何时候的稍微停歇,都会引来周围敌国的夹击。尽管魏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强盛过,但这份强盛始终是建立在不断侵略和维持战争状态的基础上。无论是魏国主动出击,还是齐国、楚国等国的反击,魏国都被迫应战。而魏国的内外困境,使得它无法有足够的精力去抵抗齐国。

如果把这一切与历史上其他霸主的困境对比,我们会发现,魏国就像二战时期的德国,因地理位置所限,只能选择不断发动战争以求生存,但这也使得它与周围国家结下了深仇大恨。最终,魏国也只能走向衰败的命运。

至于孙膑的角色,无论他是否留在魏国,都无法改变魏国因其地理位置和外部压力所面临的困境。再来看那一场著名的“围魏救赵”战役,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军事计谋。简单来说,就是齐国通过绕过魏国的防线,攻击魏国的后方,而魏国周围的邻国趁机发力。对于魏国来说,这样的困境其实是它四面受敌的结果,而孙膑的离去,只不过是这场局势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
山西发现一座距今4300年的“...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发现三重环壕而备受关注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今年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
原创 解... 欢迎大家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3期。在1948年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我方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
原创 团...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后来改名为崔建功)的指挥下,开始向黄河...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
徐中舒: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内阁档案原为清代内阁大库所藏,据罗振玉氏刊印的内阁大库档册(原书在玉简斋丛书内,总目下注“大库官抄本...
原创 建...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然而,有时革命的确也需要通过请客吃饭来达成某种目的。1949年9月...
社教活动 | 把世界史装进手作... 2025年 11月22日-23日 历史不止在课本里, 更在指尖可触达之处。 1 中华瑰宝 ...
原创 中... 秦始皇嬴政 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政策和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