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0年过去了,俄共正式为斯大林“翻案”,承认赫鲁晓夫犯了大错
迪丽瓦拉
2025-09-20 02:33:02
0

7月5日,俄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一项重要决议,明确指出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存在错误和政治偏见”,并指责这份报告是“苏联解体的起点”。言外之意就是为斯大林翻案,承认赫鲁晓夫犯了大错。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闭幕会议上用整整四小时,系统揭露并猛烈批判斯大林在位期间的“个人崇拜”与“极权统治”。那场讲话成为“去斯大林化”的起点,也引发了苏联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巨变。

如今,70年后的俄共决议,正是对那场“揭批”的正面回应。会议通过的文件中不仅否定了赫鲁晓夫的指责,还明确指出:“1956年的报告为历史虚无主义打开闸门,撕裂了国家认同的根基。”言下之意,赫鲁晓夫才是“历史错误的始作俑者”。

就在俄共通过决议的几个月前,伏尔加格勒机场正式改名为“斯大林格勒机场”。而推动这项更名的,并非某个历史学者,而是一个由老兵、退役军人、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组成的联名团体。他们认为,“斯大林格勒”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俄罗斯抵抗法西斯的精神图腾。

这个动作背后,其实是俄共二十多年铺垫的成果。早在1999年,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就在斯大林墓前高呼:“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领导人!”2021年,又在下诺夫哥罗德推动建设“斯大林纪念中心”。如今机场更名,只是整个“斯大林复归运动”中最亮眼的标志之一。

为什么斯大林这个曾经争议巨大的历史人物,今天又能被放回政治舞台?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许多俄罗斯人心中,他代表的是一种“强国意志”。

经济崛起、战胜纳粹、推进工业化、捍卫领土完整——无论过去的方式是否“粗暴”,结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强盛。而今天,当俄罗斯面临经济制裁、北约围堵、地缘对抗加剧之时,民众对“强人领袖”的心理需求再度上升。在这种情绪基础上,斯大林就不再只是“铁血独裁者”,而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国家安全护盾”。

这也是为什么俄共在推动斯大林“正名”的同时,也在强调他在二战中的功绩、经济体系上的成就,而有意弱化其统治方式的争议。不是洗白,而是选择性提炼。

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在当年是一种体制自我调整的尝试,但从苏共内部的演变到后来苏联的解体,这套改革路线在俄共看来,走向了“自我瓦解”。

此次俄共决议的措辞并不模糊,直接将赫鲁晓夫的路线与后来的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以及西方和平演变挂钩,认为正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导致了苏联精神体系的崩塌,也给了西方“入侵意识形态防线”的机会。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俄罗斯式历史观——对失败寻找内部责任人,而不是将矛头只指向外部。

在这个历史坐标系中,赫鲁晓夫成为“拆屋人”,而斯大林则被重新塑造成“奠基者”。这种二元对立的历史认知,本质上是在重塑俄罗斯社会对权力、秩序与国家强盛的集体认同。

我们不得不提普京的态度。普京并没有像俄共那样公开为斯大林彻底翻案,但他的行为却在为“斯大林再塑”创造了土壤。

他批准机场更名、鼓励教科书强化卫国战争中的斯大林形象、支持军工厂恢复“忘我劳动奖章”,这一切动作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斯大林可以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但不等于苏联体制的全面回归。普京的名言也一语中的:“斯大林是独裁者,但忽视他领导赢得战争的事实是愚蠢的。”

这既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权衡,也是在国内外压力下维持统一叙事的平衡点。他让斯大林“脱意识形态化”,变成一种可以广泛传播的“国家胜利符号”,但并未允许其再次成为体制设计的样本。

从2023年起,俄罗斯中小学历史教材中加入了新的内容:斯大林被形容为“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其主政期间的工业化进程、抵抗纳粹战役、科技跃进被重点强调。

此外,军事课程中“斯大林格勒战役”被列为必讲模块,并配有全景沉浸式教学设备。也就是说,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祖国强盛源自英雄时代”,而这段英雄时代的核心人物,正是斯大林。

这说明,“斯大林正名”不再只是一场政党决议,而已转向一场深层次的国家叙事重构。它通过教育、文化、公共符号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年轻一代。

俄共也紧紧抓住这一点,启动“年轻化—专业化”战略,将斯大林形象与“新时代英雄”捆绑,试图让青年一代以此为骄傲。这种政治操作,绝不仅仅是“怀旧”,而是主动塑造未来的国民认同。

斯大林“翻案”,本质不是简单的过去对错之争,而是俄罗斯在当下国家压力中对“自身定位”的再思考。

在西方舆论眼中,这是一种历史修正主义,是对独裁与压迫的“美化”。但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这是一次集体自尊心的修复,是在经济困境、战争阴影、外交孤立中对“国家强盛记忆”的重新依赖。在当下,美西方有意淡化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大搞历史虚无主义,这本身就是对舆论话语权的争夺,俄共为斯大林翻案,本质上就是俄罗斯宣扬二战正确史观,重塑价值观,强化俄罗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在被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之际,迫于形势不得不实施战略性...
原创 除... 丞相这一生中,真正被“自己人”坑过的也就两位,一位是因大意失去街亭的马谡,另一位便是本文主角——李严...
原创 非... 在非洲肯尼亚西部那片遥远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藏匿着一个保留着古老一夫多妻制传统的部落。在这片充满...
原创 一... 历史开讲:春秋五霸与秦穆公的治国之道 提到春秋五霸,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齐桓公、晋...
原创 长... 公元前260年,秦国的扩张之路遭遇了赵国的强大阻力,长平成为了秦军进攻的瓶颈。此时,秦王一统六国的雄...
从香港到韶关:一条用统战智慧搭... 1941年底,香港沦陷,300多位中国文化精英命悬一线。 一场跨越9个月、穿越封锁线的绝密大撤离悄然...
原创 貂... 江山代有风华,红颜常伴妖娆凄艳。21岁的杜晓欣是一位年轻的网络小说作者,她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心中突...
原创 古... 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每当梆子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打更人提着灯笼掠过坊门,便会惊起栖息在屋檐下的寒鸦。这...
日本天皇首访蒙古国,专程祭奠日... 文|张吹吹 编辑|张吹吹 “前脚还说要跟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后脚就跟日本勾搭在一起了?” 2023年,...
明朝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后来又... 永乐三年(1405年),一支庞大得令人窒息的舰队劈开南中国海的波涛。船队中“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
原创 曹... 古人的社会出身并不是民间所普遍认知的那样,而是由官方所明确界定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那些家境殷实、...
原创 马... 马超,字孟起,作为三国时期的传奇武将之一,以英勇善战的形象与关羽、张飞、赵云并肩,成为蜀汉“五虎上将...
原创 贾... 贾元春被突然加封为“贤德妃”,这对于贾家而言,堪称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也意味着贾政将自己的女儿成...
原创 朱... 民间常流传着一种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按照这个标...
原创 雍... 你知道清朝皇帝的作息时间吗? 早前,网上流传了一份雍正皇帝的作息表,表中显示他每天清晨四点钟便起床,...
一门忠烈,英魂永驻马鞍山 淄博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一门忠烈”木匾 李 媛 摄 从抗日英雄马耀南的日记手稿,到早期机关刊物《山东劳...
原创 魏... 在《三国演义》中,蜀汉的武将阵容随着五虎上将的相继离世而逐渐衰落,但即便是在魏延被斩杀之后,蜀汉仍然...
寻根大禹故里 第七届海峡两岸大... 第七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幕。(中国台湾网发) 中国台湾网7月7日讯...
原创 邓... 在开国将领中,邓华无疑是其中少数几位被称为“军政双全”的人物之一。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战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