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邱会作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部长,然而他对总政治部一再向总后勤部派遣干部的举动表示明显的不满,曾多次对总政领导如萧华、甘泗淇、徐立清等人进行了激烈的反驳和争论。
自1957年总干部部并入总政部以来,军队各级干部的任免工作由总干部部统一负责。那么,当时总后勤的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在这一时期,后勤系统里老干部众多,许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红军,尽管在战斗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其体力和精力普遍不足,加上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情况在备战时期无疑会对总后勤的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总后勤部开始集中利用一批老干部从事后勤工作。在战争年代,许多身体虚弱或年纪较大的干部被安排在后勤岗位,尽管当时情况也算人尽其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迈向正规化和现代化,后勤部在现代战争中的需求已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复杂局面,有必要让那些年轻有为的将领走上重要岗位。
然而,当时总政部不断向总后勤部派遣干部时,邱会作对此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曾因彭嘉庆的事情与萧华发生过尖锐的冲突。经过罗瑞卿总长的调解,彭嘉庆最终获得了到总后勤部任职的机会。
此后,在一次干部任免的讨论中,邱会作与甘泗淇副主任再度爆发了激烈的争辩。这次争议实际上非常简单,总后勤部有意提拔一位干部担任总后科学研究所的所长,负责科研工作。而甘泗淇对此表示疑惑,认为将一位专注于业务的干部调去从事科研似乎不太合适。
陈念棣在抗战初期参军,曾在新四军担任政工干部,主要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他转任后勤岗位,成为第9兵团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以及志愿军后勤部宣传部部长。尽管他所在单位是后勤部门,但他依然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后来,他被调任为总后勤部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并在工作出色的基础上,被提拔为后勤科学研究所的所长兼政委。
对此,甘泗淇评价陈念棣是位优秀干部,这引来了邱会作的强烈反驳:“甘主任,难道从事后勤工作的人都是差劲的干部吗?”显然,甘泗淇并没有这个意思,他的真实想法只是觉得将陈念棣调到科研岗位上显得不够合适。然而,最后甘泗淇还是向邱会作道歉,解释说他的言辞不够妥当,自己并不是那个意思,希望邱会作不要误解。
邱会作在与几位资深的总政领导进行激烈交锋时,原因可谓有几方面。尽管他入伍时间不长,但身为军委办公会议的成员之一,他参与了军委的日常工作,当时会议成员仅有罗瑞卿、萧华、杨成武、萧向荣、张爱萍以及他本人,他在会议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虽然甘泗淇是总政部的副主任且为上将,但并非核心成员。此外,邱会作个人对总政一再向后勤部输送老干部的现象感到不满,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安排。
当时,罗瑞卿总长对总政与总后勤之间的矛盾情况十分清楚,他也曾表示:“邱部长对总政提出的意见确实有其道理,过多让不再适合工作的干部在岗位上工作,对整体工作不利。总政部必须就老干部的安置问题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方案。”
在接到指示后,总政部迅速提出了一项包括高级干部离职时待遇的方案,旨在让一部分干部主动离开岗位,休息调整。然而,这一措施实施的时间不长,实际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直到1982年,领导干部终身制被打破,相关的离休待遇政策出台后,老干部问题才真正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