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团:太行山上的铁血子弟
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红军主力在这时被整编为八路军,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每个师原本拥有五个团,再加上总部特务团,组成了总计16个团的兵力。然而,这16个团中,只有12个团带有数字番号,分别是:
115师的685团、686团、687团、688团;120师的715团、716团、717团、718团;129师的769团、770团、771团、772团。
这些团虽然编号明确,但由于红军的改编是缩编形式,很多团体依旧延续了红军时期的编制,许多兵力大约在2000至3000人之间,甚至有的团在建制时人员更加精简。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时,除去718团和770团,其余团体迅速投入到战争中。
随着战事的推进,八路军开始不断壮大,不少新的部队也应运而生。这些新部队最初常以独立团、新兵团、补充团或某某支队等名称出现,但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数字番号团。
例如,115师成立了689团,120师则成立了714团和719团,还有新建的718团(原718团留守,后改为警备第8团)。这些新番号团的形成背景各有不同,但其中的718团尤其特殊。这个新718团不仅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平山团,且常被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其传奇成就也为后人所传颂。
平山:革命的沃土
河北省平山县,作为革命老区,早在抗战前便是红军的重要根据地。西柏坡,这个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地方,便位于此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王震首先带队来到平山,随后,717团政委刘道生带着约300人组成的“战地救亡团”也抵达了这个革命沃土。
平山具有深厚的革命传统,八路军抵达后迅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群众积极参与到抗日武装中。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便组建起了1500多人的平山团,这支新组建的部队,尽管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其士气高涨,队伍精简,战斗力潜力巨大。
新团于1937年11月正式拉起架子,并开始前往山西整训。陈宗尧被任命为团长,调入了部分红军骨干,并从其他地方调来了一些战斗部队。尽管部队尚未完全成型,但这支部队的战斗意志却已渐渐显现。
艰难的起步:装备简陋与战斗磨砺
根据1937年12月10日的档案,平山团当时有大约1600人,其中拥有枪支的约350人。这些枪支大多由老红军带入,其他部分则是新兵自己携带的杂牌枪械。如此低的装备水平,使得部队的战斗力尚显不足,几乎是以五人对一枪的比例作战,武器短缺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然而,八路军新部队的战斗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老带新”的模式逐步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老红军骨干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新718团在初期并不具备强大的战力,但它仍然参与了多次战斗,并不断通过实战积累经验,逐步提高部队的综合战斗素质。
从三井战到晋西北七城之战
1938年,平山团迎来了首次较为规模化的战斗——晋西北七城之战。尽管新718团的战斗力尚在成长阶段,但它已开始参与主力作战。特别是在三井战斗中,359旅全体战斗员的表现非常突出,他们共毙伤日军300余人,俘虏28人,并首次缴获了日军的山炮。然而,这场胜利背后,红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717团和718团2营共计伤亡345人,其中大多数是老红军骨干。
老红军骨干在这一战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新兵们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在面对强敌时往往显得生疏,但正是有了骨干队伍的带领,他们才逐渐从“跟随”到“独立作战”,最终成长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部队。
向日军要武器:通过战斗获取装备
随着战斗的深入,武器装备逐渐成为平山团最大的困境。毕竟,旧的补给线断裂,新的补给线并没有及时建立,国民政府也并未对这些新建的部队提供充足的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只能通过战斗从日军手中缴获武器。
1938年5月,平山团再次参与了对日军的破袭任务。718团主力在团长陈宗尧的指挥下,和717团3营共同作战。5月13日,718团2营、3营在田家庄伏击了一支从原平开来的日军车队。这支日军的先头部队是骑兵,后续是由10辆汽车组成的车队。日军在经过伏击区时,发现异常迅速组织起防御,而我方则采取了精心策划的战术,成功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
这场战斗的最终战果显赫,平山团共计毙伤日军150余人,缴获4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120余支步枪、12支手枪及大量军用物资。尽管战斗取得了显著胜利,但平山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200余人。
从平山到全国:铁血征程
在之后的战争中,平山团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与考验,伤亡也逐渐增加。当1938年8月,718团派人回平山招募新兵时,团内急需850人补充兵员。然而,平山人民的支持使得这个数目提前一个月便被超额完成。平山子弟兵源源不断地加入了718团,使得新718团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
随着时间推移,平山团不断转战山西、陕甘宁,后期参与了大生产运动。抗战胜利后,它又转战南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首任团长陈宗尧也英勇牺牲。尽管如此,平山团依然不断书写着传奇,在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取得了赫赫战功。
然而,当平山团终于作为入疆大军中的一员,将红旗插上天山南北时,队伍中的平山子弟兵已经所剩无几,大多数人已经将自己的热血洒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的精神永不消逝,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