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兵力曾高达约120万人,最多时一度达到134万余人。停战协议签订后,志愿军开始逐步撤离。从1954年9月到1955年10月,志愿军先后撤回6个军、共19个师。紧接着,又秘密撤回6个军(18个师)、炮兵、高射炮兵、铁道兵等技术兵种20个师,以及第3、第9兵团总部。到了1956年4月,驻朝志愿军的总人数降至44万。
停战后,志愿军总部提出了若干指示,明确要求各部队保持高度的战备状态,继续进行训练,不断提升战斗力,并坚决维护停战协议的执行,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敌人北犯威胁。此外,志愿军还被要求加强与朝鲜人民的团结合作,帮助朝鲜进行经济恢复和重建工作,为重建朝鲜家园贡献力量。志愿军党委特别强调,要以建设祖国的热情,积极参与朝鲜的重建事业。
在战斗期间,志愿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防御体系,利用双手在朝鲜半岛的250公里战线修建了庞大的坑道防御网,纵深可达20至30公里,成功构筑了以坑道为核心的坚固防线。那时,志愿军的官兵们一边进行激烈的战斗,一边修筑工事,他们在战斗的间隙里一手握枪、一手拿钎,辛勤地建设防御工事。通过他们的努力,射击工事、交通壕、干道、支道等设施应有尽有,宿舍、食堂、厕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连礼堂也被搬到大山之中。
根据统计,志愿军共修建了长达1250公里的坑道,堪比从连云港到西安的距离。开挖了6240公里的各种交通壕、堑壕,建造了超过10万个地堡,挖出的土方量足足达6000多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土壤堆积起来,足以环绕赤道一圈半。凭借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志愿军的伤亡率大幅度降低。在夏秋季节的防御战斗中,美军每发40至60枚炮弹才能击伤志愿军1人,而到1952年下半年,这个比例变成了每发660枚炮弹才能击伤1人。
在战争结束后,志愿军防御体系也引起了日本专家的关注,他们将这种防御工事称作“……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的巨大蜂巢”。美军则把这些工事称为“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并讽刺志愿军为“闭居洞中的龙”。美军的参谋们分析认为,要突破这道防线,至少要付出20万人的牺牲才能完成任务。尽管美军采取了弹道直射火炮来集中的打击志愿军的坑道,但在一次炸塌志愿军梨树洞的坑道之后,志愿军加强了坑道的建设,坑道的入口厚度由几米增加到10至15米,部分坑道顶部甚至加厚至30至50米。此外,每个坑道设有至少两个出口,并符合防空、防化、防弹、防毒等七防要求,从而使美军的破坏行动变得越来越困难。
美军高层也不得不承认,志愿军在朝鲜山头的阵地下,已经挖掘出了一个真正的地下城市,构筑了四通八达的地下堡垒。这些“地下城市”的工事为朝鲜日后国防体系的地下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停战后,志愿军不仅参与了朝鲜的建设,还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工农业生产。他们派出大量工兵,清理战争遗留下的地雷,填补弹坑,平整土地,让朝鲜的百姓重新可以耕种恢复生计。志愿军几乎包揽了平壤、咸兴、元山等大城市战后的一切工程建设,包括修路、架桥、建房、修建学校等,为朝鲜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志愿军的帮助下,到1957年底,平壤综合办公楼、中央医院、人民经济大学、金策工业大学等432座公共建筑相继完工,另外还修建了283所中小学校、22个小型工厂、27394间民房、1382座桥梁、水库8座、水渠1399条、堤坝1384座,并植树超过3600万棵。志愿军的铁道兵还为朝鲜新建了37个火车站,恢复了大量铁路设施,迅速恢复了朝鲜的铁路运输。志愿军的医院也为朝鲜人民提供了188万多人次的医疗服务。
不仅如此,志愿军还几乎包揽了驻地的所有农田劳动。许多志愿军士兵都是来自农村的,他们在战斗间隙,常常帮助朝鲜人民进行农田耕作。志愿军的号召“保证驻地不荒一亩田”也得到了士兵们的积极响应。为了支持朝鲜人民的农业生产,志愿军官兵们种田、插秧、锄草、施肥、收割,甚至有些部队提出了“四包”政策,即包收、包运、包打、包藏,同时还修路、建桥、建房、修建学校,几乎包揽了驻地的所有劳动任务。
在朝鲜的战斗和生活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许多朝鲜姑娘与志愿军士兵之间也产生了美丽的爱情故事,但由于志愿军严格禁止官兵与当地人民谈恋爱,这些爱情往往未能开花结果。然而,还是有少数例外,例如朝鲜姑娘吴玉实与志愿军军人王兴复的爱情故事便广为传颂。
吴玉实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失去了哥哥和弟弟,因而对为朝鲜人民作战的志愿军产生了深厚的好感。她常常跑到志愿军驻地看电影,帮忙做些小事,而志愿军的士兵们也很热情,常常给她食物。王兴复与吴玉实相识后,常去她家帮助,二人渐渐产生了感情。当志愿军撤离时,王兴复决定娶吴玉实为妻。按照规定,王兴复必须复员并留在朝鲜,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手续,他终于获得了与吴玉实结婚的许可。
王兴复复员后,被安排到平城第三华侨小学担任校长。此后,他在1967年退出朝鲜国籍,1970年回到中国,成为华侨身份定居。王兴复的故事在志愿军士兵中并不常见,许多士兵在战争结束后返回祖国,带着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情感和纪念,而那些未能归国的战士,则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大地上。
至今,已有197653名志愿军烈士的名字被确认,其中包括战争中牺牲和失踪的官兵,支前民兵、工作人员,以及那些因伤复发或帮助朝鲜人民建设牺牲的人们。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使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也让朝鲜人民获得了独立和安宁,虽然代价沉重,但它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新生的中国。
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尽管中国志愿军为朝鲜付出了巨大牺牲,朝鲜政府对中国的贡献却始终存在一些遗憾。苏联副外长库尔久科夫曾提到,朝鲜方面在战争胜利后的展览中,几乎没有提到中国志愿军的贡献,这让许多人感到遗憾。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志愿军的英雄形象,正如朱熹所说,“施人之恩,不发于言;受人之惠,不忘于心”,我们应当放眼未来,继续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而不是纠结过去的恩怨。
1956年,毛主席明确表示,随着朝鲜局势的稳定,志愿军的任务也已基本完成,可以开始撤军。经过与朝鲜政府的协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序撤离朝鲜,最后一批部队于1958年10月26日回到国内。撤军过程中,志愿军全体官兵严格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