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赋予他全权负责广州的禁烟工作。林则徐不负众望,采取严厉措施,打击那些贩卖鸦片的洋商以及在十三行的商人,成功查禁并销毁了超过两万箱的鸦片。这一系列的行动表现出了他坚定的决心与勇气。
当然,道光皇帝和林则徐并非鲁莽之人,必须认真考虑禁烟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尤其是英商,他们是鸦片贸易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背后的英国对这一禁烟政策又会持何态度?会否选择以武力相对抗?事实上,尽管局势复杂,道光皇帝对于英国人的反应并不感到过于忧虑。即使他们真的动用武力,他也相信大清的水师能够击退任何敌人。这并不是道光皇帝意在自我安慰,实际上在明清两代的海上历程中,与洋人斗争的经历已然累积了数百年,而最终的结果通常是将洋人驱逐出去。
即便在广州禁烟之后,大清水师也屡次成功击退洋船,取得了闻名遐迩的“粤洋七捷”,这让他感到自信,似乎并无后顾之忧。换句话说,“粤洋七捷”在某种程度上为道光皇帝增添了强大的虚幻背影,然而,这也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艰难的伏笔。那么,这个被称为“粤洋七捷”的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禁烟行动的伊始,英国就已派遣军舰进入广州的海域。到1839年8月31日,随着巡洋舰“窝拉疑号”的抵达,英国舰队在广州海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6艘军舰和32艘辅助船。这艘“窝拉疑号”装备有24门大炮,其火力更是远超当时任何一艘清军战船。
不久之后,9月4日,义律指挥着五艘英舰闯入九龙山口岸向清军发起炮击。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三艘清军战船与九龙山炮台联手反击,双方的交火从下午两点持续到七点多,最后英舰遭到损伤不得不退出海域,此战清军取得了胜利,仿佛令道光皇帝看到了希望。
来到了11月,义律再次指挥“窝拉疑号”等舰艇突袭正在进行巡逻的清军水师,造成了数十名清军伤亡。然而,水师提督关天培迅速组织反击,炮弹命中“窝拉疑号”的帆布,迫使英国舰队再次撤退。至12月13日,清军成功地击退了七次英军的挑衅,令道光皇帝备受振奋,随即下令将所有英国船只驱赶至外海。由此可见,英国军队似乎并不那么可怕,大清水师在捍卫国家海疆方面完全是有能力的。
然而,林则徐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并不如道光皇帝那般乐观。他认为“粤洋七捷”不过是几场小规模的交火,而英军的参战兵力相对较少,这并不能充分显示出什么实质性的胜利。尽管他心中生疑,但也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只能指挥水师及各地的炮台加强戒备。
林则徐的担忧最终被证实是正确的,那艘超出清军任何战舰的“窝拉疑号”在英国海军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型军舰。当时,英军的主力舰装备有超过100门火炮,排水量达3500吨,面对清军水师来说几乎显得如同巨无霸般的存在。时间到了1840年6月,来自本土和印度的英军主力舰队抵达广州,道光皇帝终于体会到了坚船利炮的威力,而屈辱的百年近代史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