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帝庙前的一副对联,道尽关公一生的荣耀与悲壮,写了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9-20 16:06:33
0

当然,下面是对您这篇文章的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细节,使文字更丰富:

---

简洁有力的文字,往往蕴含着震撼心灵的巨大力量。

关羽,作为汉末三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将领,为汉昭烈帝刘备建立了赫赫战功。他在民间被尊称为“关公”与“武圣”,1800年来香火不断,成为中华民族心中的敬仰象征,备受国人顶礼膜拜。

虽然正史中关于关羽的记载并不算丰富,但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再加上民间口口相传的关公故事,关羽的名声已达巅峰。

最直观的体现便是,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关帝庙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关帝庙门前,历代文人留下的对联多如牛毛。

在众多对联中,有一副极为简短却极具冲击力的对联,只有20个字,却深刻凝练了关羽的一生。它虽篇幅短小,却力透纸背,道尽了关公的荣耀与悲壮,读来既豪气冲天,又令人长叹不已。

这副对联到底写了什么?

“兄玄德,弟益德,水擒庞德。

生蒲州,会涿州,坐镇荆州。”

这副镌刻在某地关帝庙正门楠木板上的黑底金字对联,一眼便能被熟悉三国历史的人识破其含义。

不过,若要详细解读这20个字,就必须先理解它的历史背景,分辨关羽的两张面孔——“历史的关羽”与“文学的关羽”。

先谈谈关羽的历史形象。

与《三国演义》中的丰富描绘不同,关羽在史书中的记载非常简略。他的生平主要见于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中的《关羽传》。

笔者统计,《三国志·关羽传》正文部分仅有1143字(不含裴松之注释),与《三国演义》中对关羽上万字的描述相比,显得极为简洁。

此外,《关羽传》并非独立传记,而是包含于《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四位蜀汉名将同传。

一般重要历史人物在纪传体史书中都有单独传记且排名靠前。

例如,同在《三国志·蜀书》中,蜀汉两位皇帝和丞相诸葛亮都有独立列传:刘备——《先主传》,刘禅——《后主传》,诸葛亮——《诸葛亮传》。

这显示关羽在蜀汉集团的地位并非最高,逊于“大哥”刘备、“大侄子”刘禅以及丞相诸葛亮。

有人或许会奇怪,历史上“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广为人知,刘备作为关羽的大哥理所当然,为何“大哥”一词要加引号?

这里正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的差别:历史讲求真实性与严谨,而小说追求可读性与戏剧性。

三大史书《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均未记载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

但《三国志·关羽传》中有一句描述三人关系的话:“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也就是说,虽无法考证是否真结拜,但他们情同手足。

古人“同床共寝”意指交情极深,三人能够如此亲密,足见其感情非比寻常。

因此,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描绘“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虽无史实依据,却十分符合情理,被视为经典桥段。

兄弟三人之间的排行又是怎样?

《魏书·刘晔传》记载曹操谋士刘晔言“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显然刘备是关羽的大哥。

而《蜀书·张飞传》记载“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说明关羽年长张飞,张飞视关羽为兄长。

这三人“刘关张”的排序无疑,罗贯中依据此历史记载,安排了桃园结义的兄弟关系,正对应对联的上联“兄玄德,弟益德”。

值得补充的是,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益德,非“翼德”,此均由陈寿《三国志》明确记载。

本文主角关羽拥有历史和文学两张面孔,他的兄弟刘备、张飞同样如此。且这对联上的人物都需严谨对待。

上联的前两句点明关羽身份:他有刘备这样值得追随的兄长,还有张飞这样忠诚的弟弟。那“水擒庞德”又代表什么呢?

蜀汉政权未设官方史官,史学家陈寿又坚持不记录未经考证的传闻,故包括关羽在内许多蜀汉将领的史料寥寥。

民间流传的关羽故事多为口头传说与文学杜撰,经由罗贯中《三国演义》发扬光大。

换句话说,关羽的许多传奇事迹并非史实。

例如关羽长相,正史中并无“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描写,仅有诸葛亮致信中一句“羽美须髯”,意为“胡须秀美”。

古代男子以须眉彰显英武气概,“美须髯”即赞其风采。

《三国演义》中的“美髯公”称号乃后人附会,罗贯中借信件内容加以艺术加工,使其形象更为鲜明。

因《演义》的广泛影响,关羽“美髯公”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民间经典。

不仅如此,关羽许多战功传说亦属虚构。

例如“温酒斩华雄”是文学创造,史料中华雄被孙坚所斩。

又如徐州刺史车胄,据史书记载为刘备所斩,而非关羽。

否则,陈寿必会如记载“策马刺颜良”那样,将此功绩写入关羽传。

但“水淹七军”却为史实,清楚记录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为关羽传中最精彩篇章。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秋之交,为配合刘备汉中之战,镇守江陵的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欲夺曹魏控制的荆州北部重镇襄阳、樊城。

他凭借熟悉地形和水战技巧,大破曹军主力,魏将于禁与庞德率七路大军遭水淹全军覆没,于禁被擒,庞德俘后拒降被杀。

此役史称“水淹七军”,是关羽生涯最大胜利。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亦有描绘此役,基本符合史实。

庞德虽英勇抬棺赴死,最终仍败阵,凸显关羽之威猛。

“水擒庞德”是关羽亲自指挥的著名战功,《三国志》称其“羽威震华夏”,导致曹魏中原叛乱频发,许昌安全受威胁,曹操一度想“迁都避其锋芒”。

然而,这也是关羽辉煌人生的顶峰与终结。

当时天下格局为孙刘联手抗曹,关羽的北伐威胁了曹魏,也触怒了东吴。

孙权对关羽镇守的荆州虎视眈眈,关羽成功北伐后更是加剧威胁。

荆州重镇襄阳、樊城尚在曹操手中,是战略要地,一旦被关羽攻占,将令东吴与曹魏均受震慑。

孙权遂联手曹操,共同对付关羽。

关羽为攻襄樊抽调江陵兵力,致江陵防御空虚,东吴大都督吕蒙趁机“白衣渡江”偷袭江陵,轻松得手。

同时,曹操大将徐晃在沔水击败关羽主力。

关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退无可退,最终败走麦城,被东吴部队擒获,与儿子关平一同被斩,壮烈殒命。

生于蒲州的关羽,最终葬于荆州,对联下联“生蒲州,会涿州,坐镇荆州”正好诠释其人生重要地点。

蒲州即今山西运城,东汉时称解良,属并州河东郡。

《三国志·关羽传》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说明关羽出身于此。

“会涿州”则指关羽曾避祸涿州,即刘备、张飞故乡河北涿州。

《先主传》记载刘备涿郡涿县人,关羽“亡命奔涿郡”,意指其因杀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廉语清风丨法必明 令必行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为取信于民,于都城南门立三丈之木,宣布“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皆疑...
朔州文史•第66期 | 晋商通... 朔州文史 六十六 晋商通道 晋商通道杀虎口 早在3世纪中叶,从甘肃、陕西到杀虎口一带已经存在一条与丝...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嘛的,地位高... 包衣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平时在清朝影视剧以及书籍上都会看到包衣奴才的词汇,“包衣”是满...
浔城记忆 | 11月18日 浔城记忆 11月 18日 九江,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点。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每天...
原创 抗...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条发展道路的选择。其一,是蒋介石所提出的“中国之命运”,即继续...
原创 武... 这件事情从常理来看,应该是有可能发生的。你想一想,在古代,酒大多是米酒,而不像现在的纯白酒,度数相对...
原创 三... 话说,从古至今,只要中原王朝一旦动荡不安,边疆的蛮族必定会趁机爆发战乱!在我国的北方、西方和南方,存...
原创 史... 古代的战争常常是为了争夺土地,不是和外族打,就是进行内战。因为战争不断,很多战将也因此崭露头角,成为...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忠义的象征,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 在刘备逃亡之后,...
在纪录片中感知历史现场 千年一瞬,物语新生。近日,大型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大唐盛世》持续热播。该片以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影...
日本殖民者偷挖琉球人遗骨! 466具琉球人遗骨被日本殖民者偷挖!掘人祖坟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估计也就日本殖民者干的出来!整天研究...
原创 当... 简单来说,日本是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本想靠入侵东亚国家扩大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没想到中国人是...
“滇王之印”领衔,揭谜失落的古... 一枚刻有“滇王之印”的纯金印章,如何揭开一段被尘封两千年的历史?独特的青铜贮贝器上的祭祀场景有何寓意...
专访|阮昕:从“浮生建筑”,到... 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大楼,阮昕教授挥手指向他在大堂支起的编木拱,谈起现代建筑如何精心设计,规划着光...
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点锁阳城遗址 这是11月18日在甘肃省瓜州县拍摄的锁阳城城址(无人机照片)。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
“八贤王”赵元俨:揭晓宋仁宗身... 八贤王 赵元俨 《包青天》《寇老西儿》《杨家将》等经典影视剧中,总有一位威风凛凛的王爷,手持八面金锏...
原创 皇...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试。从小升初、初升高到大学,再到步入...
原创 明... 导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用“崽卖爷田心不疼”来形容。我们不打算深入探讨当时明朝的具体战略...
生死不愿为日属!百余年前琉球人... 新闻链接 “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首,亦所不辞!”1879年5月,琉球王尚泰的...
山东一地挖出汉代墓?回应来了 近日,有IP地址是山东泰安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据说挖出来汉代墓了”等相关内容,引发网友热议。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