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朝到秦朝,这段跨越了800年的历史,讲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逆袭故事。从周武王的分封诸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谁能想到,最终成为主角的居然是一个开局毫无存在感的秦国。
这段历史,可以用“最耀眼的主角,往往有着最卑微的出身”来概括。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西周,并开启了长达800年的基业。随后,周武王开始分封诸侯,以帮助治理天下。这个分封的标准自然是血缘近、功劳大的,信得过的诸侯才会得到更多的土地,而那些关系较远的,则只能被分到较为偏远的地区。
此时的秦国究竟在干什么呢?答案是,秦国根本没有参与到西周这一场分封盛宴。历史记载中,秦国的早期首领叫秦非子,是商朝名将飞廉和恶来的后代。飞廉和恶来父子曾是商纣王手下的猛将,而恶来在周武王的崛起中败给了周朝。
从这些背景来看,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首先,作为恶来的后代,嬴氏部落与周武王并非一派,反而有着敌对的历史关系。其次,秦国一直保持着强悍的武士基因,毕竟恶来是著名的战将,如果你熟悉三国时期的典韦,他就曾被曹操称作“古之恶来”。
由于这层历史背景,秦国只能继续以部落形式在西陲边境扎根,大致在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秦国不仅为周天子养马,也要抵御西戎的侵扰。可以说,秦国像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少年,处于艰苦环境中,逐渐锤炼出顽强的战斗精神,变得越来越坚韧不拔。
经过一百多年的苦日子,到公元前905年,秦人因养马表现出色,周天子对秦国颇为满意。《史记·秦本纪》记载:“秦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国,邑在秦邑(即今天水东北)。虽然这个时候秦国还只是附庸国,但已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至少获得了在朝堂旁听的资格。”
周天子的对秦国的要求并不止于养马,西戎的袭扰让周天子心烦意乱,决定给秦国一个更大的任务——抵御西戎的入侵。周宣王时期,西戎甚至占领了镐京附近的犬丘,周宣王怒火中烧,命令秦庄公出兵惩戒西戎。秦庄公大力讨伐,将西戎赶跑,周宣王因此对秦国给予了重赏,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并将犬丘地作为秦国的封地。
此时,秦国算是正式的诸侯国吗?还不是。秦国刚刚晋升为“大夫”级别,离诸侯还差一段距离。然而,随着晋升,秦国逐步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接着发生了一个关键事件——周朝的平王东迁。周平王继位后,决定将都城从镐京迁往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迁都的决定不是简单的搬家,而是出于安全考虑。周平王担心周幽王留下的隐患,决定寻找一个更为安全的地方。
秦襄公看到了这个机会,他主动站出来,保证周平王的安全。他与卫国、晋国、郑国联合,护送周平王顺利抵达洛阳。周平王对秦襄公的表现非常满意,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予岐山以西的土地,正式将秦国提升为一个诸侯国,至此秦国开始正式步入历史舞台。
尽管当时秦国的地位相对较低,但这一切改变了秦国的命运。其他的诸侯国,如晋、齐、鲁等,都早已站稳脚跟,而秦国虽起步较晚,但凭借着坚定的努力,不断在周边领域积累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的领土逐渐扩展,土地和人口的增加让秦国日益强大。
随着秦国逐渐发展壮大,周边的晋国成为了秦国的第一个强敌。晋国地处北方,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理位置,其疆域广袤,资源丰富。晋国凭借其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手段,在春秋时期稳居霸主地位。秦国要想进一步扩展,必然需要突破晋国的封锁。
晋国的强大,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还有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出色的统治者。在春秋时期,晋国多次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并且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晋国的雄图在春秋末期稳固了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而这对于后来的秦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晋国的强大也为秦国带来了机会。随着历史的推进,秦国逐渐意识到,想要实现统一大业,就必须突破晋国的防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此时的秦国,虽然起步晚,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逐渐开始向东扩展,最终迎来了与晋国的正面交锋。
晋国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其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上,更在于其通过与周天子的紧密联系以及高效的军事组织,在春秋时期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尽管秦国起步较晚,但凭借着雄心壮志和不懈的努力,秦国最终迎来了机会,开始逐步挑战强敌晋国,试图在即将到来的战国时期占据一席之地。
接下来,秦国和晋国的较量将会在河西展开。这一地带对秦国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两国之间的争夺也将决定秦国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