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才字当头还是德字为先,在复杂多变的朝政下,皇帝的选择出人意料
迪丽瓦拉
2025-09-20 17:31:41
0

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有一句话评价主人公方鸿渐:“你是一个好人,但全无用处。”这句话其实能适用于许多历史人物,尤其是一些官员。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虽然历代选拔人才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对官员的评价标准几乎都离不开“德”和“才”这两个字。一个能担大任的人,必定是德才兼备的。然而,历史上不乏那些自称“清官”的官员,尽管他们能力有限,却凭借这个标签混迹朝堂。有些人或许真的是无能,或许是以“清官”自保,利用这一身份来保护自己免受惩罚。可以说,这些“清官”只是通过高尚的名声掩盖了他们的空洞与不足。

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中一个十分特别的皇帝,他对官员的选拔标准与前朝大为不同。雍正将“才”放在了“德”之上,意味着他不仅要选拔有德行的官员,更要注重他们的实际能力。尽管如此,雍正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德行的要求,他依旧认为官员必须保持清廉正直,但他痛恨那些名声好、却毫无作为的官员。正因如此,像李卫、田文镜这样的官员,尽管他们的品行不一定完美,甚至有些被称作“酷吏”,但仍然受到了雍正的重用和信任。

雍正帝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标准来挑选官员,他注重实际能力,但也强调官员应具备足够的品行和政治智慧。雍正勤政,凡是品级较高的官员,在任职前都会受到雍正的接见考察,几分钟的交谈便能让他迅速判断出对方的真才实学。雍正一向不信盲目的舆论,认为许多所谓的“清官”和“贪官”不过是通过某些手段制造出来的公众形象。实际上,一些有能力的官员,可能会因为损害地方势力的利益而遭遇恶名,因此,雍正对选拔官员有着极其严谨的态度。他不会单纯听信外界的评价,而是亲自考察,确保选出的是实事求是、能力出众的官员。

雍正的选官标准,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他父亲康熙帝的影响。在康熙年间,有一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江苏巡抚张伯行,然而他与上司噶礼互相参奏,指责对方贪污腐化。噶礼品行不端,但张伯行的弹劾却并没有实质性证据。康熙帝在私下里批评张伯行虽然清廉,但却没有治政能力,连基本的案件也无法处理,导致地方政务瘫痪。因此,康熙帝并不看重张伯行这类官员的清廉,他更注重官员的实际治理能力。

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地方官员的首要任务是为民众谋福利,而不是刻意追求个人的清廉形象。在康熙眼中,像张伯行这样的清官,缺乏处理政务的能力,因此不适合担任重任。相比之下,雍正对这些“清官”则更为直接,他对这些名声不错但实际毫无作为的官员十分不屑。

虽然雍正帝在位时间仅13年,但他却为清朝定下了许多关键的政策,尤其是在选官标准上,他的理念影响了清朝未来几代皇帝的用人策略。雍正时期的地方官员,与康熙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张伯行式的清官,在雍正朝根本无法立足。相反,雍正推崇的都是那些有能力、刚正不阿的“能吏”,这些人或许在性格上不完美,但他们能够有效地管理地方政务,维护社会秩序。

乾隆继位后,曾有御史批评雍正朝的用人标准,认为如果一味重视“才能”,可能会导致贪官横行,严重影响国家政务。乾隆初年的这种反思具有一定的道理,毕竟雍正晚期的选官方式中,确实有些官员因其能力出众,但缺乏品行,导致了地方民众的疾苦。然而,乾隆并没有改变其父的整体用人方向,虽然他强调官员的品行操守,但他仍然偏向于选拔那些有才干、敢于行事的“能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和珅,尽管他是个巨贪,但凭借卓越的行政才能和精明的商业头脑,仍然深得乾隆宠信,并在朝廷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综上所述,清朝的选官标准为中国历史上关于“德”与“才”的争论提供了一个答案。清朝历代帝王并不看重所谓的“清官”,而到了雍正时期,他将“才”作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标准,这一政策也影响了后来的朝代。如今,尽管我们仍然强调德才兼备,但实际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官员少之又少。因此,今天的官员选拔仍然面临“德”与“才”之间的权衡,而其中,“法”字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反腐败也因此成为当今国家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也显示了今天政府在法治上的决心和魄力,这与古代的政治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的建立离不开那些为家族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子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铁帽子王。而在这八位铁帽子王...
原创 朱... 明孝陵:朱元璋的永恒守护 提起明孝陵,许多人都不陌生。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它不仅是中国历史...
原创 蜀...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体系相当复杂且具有层次性。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大致可以划分为:大将军(大司马...
原创 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
原创 蜀...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实现自己取代魏国的野心,在朝廷及百姓反对的情况下,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派遣钟会、...
原创 康... “朕亦无过(李)光地者”——康熙 康熙皇帝,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以其智慧和宽容著称于世。在他漫长而富有...
原创 萧...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出生于南兰陵郡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埤...
原创 陶... 陶谦让徐州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在63岁时去世,临终前他做出了一个极为重大的决定——将自己治下的...
原创 朱... 一、朱标是朱元璋的“福星” 在《山河月明》中,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的几次互动,处理得相当巧妙,给人留下了...
原创 明... 公元1644年农历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并迫使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的北都陷落之后,南京作为明朝...
原创 朱... 在中国古代,许多历史时期的帝王都得到了能人志士的辅佐。这些能人不仅仅有着过人的武艺,还有着卓越的智慧...
原创 努... 1626年,努尔哈赤在68岁时去世,女真族迎来了年仅35岁的皇太极。这一变故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并不算是...
原创 看... 当我们提到“过去总是有迹可循”这句话时,确实能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历史的真相并不像影视作品或口耳相...
原创 当...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迅速分化为两大阵营: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另一方则是以苏联为领导的社会主义...
原创 西... “八柱国”是指八位柱国大将军的简称,这些人物包括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和侯莫陈...
原创 刘... 提到三国,几乎每个人都十分熟悉,它是我们从小就热爱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影响深远,且改编成了许多影视剧...
原创 尉... 在隋朝的猛将排行榜中,秦琼和尉迟恭无疑是两位声名显赫的武将,他们被誉为“万人敌”,是李唐帝国的重臣。...
原创 清... 清朝末代格格:金默玉的一生与皇室丑闻 清朝末期,清皇室的皇子、公主们曾是朝堂上最尊贵的存在,然而随着...
原创 清... 公元1643年,清朝的奠基人皇太极离奇去世,给朝廷带来了空前的政治动荡。在一番权力斗争之后,年仅6岁...
原创 明... 大明王朝的辉煌与遗憾:名字背后的玄机 大明王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璀璨明星,几百年来一直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