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被誉为“虎侯”这一称号,源自马超之口。在渭河之战中,曹操带领许褚与马超相遇。马超本打算凭借自己卓越的武艺一举擒住曹操,但他却意外看到了一个令他忌惮的人——许褚。于是,马超问道:“闻汝军中有虎侯,安在哉?”
许褚回答道:“我便是。”
这一回应让马超心生畏惧,他意识到许褚不仅是曹操麾下的顶尖猛将,还因其名声和武力令自己无法轻易突袭曹操。马超明白,即使他与许褚交手,他也难以一举擒获曹操,相反,他可能会因此落入下风。因此,马超决定放弃突袭。
事后,许褚发誓要生擒马超,还专门给他下战书,挑战单挑。而马超则同样不甘示弱,誓言第二天必杀许褚。翌日,两人在战场上再次对阵。马超纵马舞枪,气吞万里;许褚则不惧,挥刀跃马迎战。两人气势相当,场面激烈,谁也没有落下风。
曹操对马超的评价十分高:“马超不减吕布之勇。” 曹操将马超与吕布相提并论,认为他同样是勇猛的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誉为武艺最强者。曹操曾在濮阳之战中对吕布的评价为:“吕布非一人可胜。”他甚至派出六员大将合力围攻吕布。而马超,曹操看来也是这样的一位勇猛将领。
马超以枪为武器,许褚则持刀迎战。第一次单挑,两人打了超过一百回合,谁也没有占到绝对优势。最终,双方的战马都已筋疲力尽,但两人依然精力充沛,不分上下。此后,两人更换了战马,再度展开较量,再次打了超过一百回合,仍然没有分出胜负。许褚情绪激昂,将盔甲卸下,赤裸上身,提刀上马,继续与马超单挑。要知道,当时正是严寒的冬季,曹操所在的营地因气温过低而在平地上铺设了冰水修建营寨。许褚竟能在零度以下的寒冷天气中,赤裸上身与马超交战,这本身便体现出他非凡的勇气与强健的体魄。
反观马超,依旧穿戴整齐,战甲未弃,骑马作战。第三次单挑时,二人又打了三十回合,许褚气力稍显不足,奋力举刀砍向马超,却被马超轻松避开。然后,马超趁机刺向许褚的胸口,许褚情急之下丢下自己的武器,用双手捉住马超的长枪。随即,两人在马背上展开激烈的枪战,许褚凭借蛮力折断了马超的枪。然而,二人各持一半枪杆,继续在马上纠缠,形势极为紧张。
曹操见状,心中担忧,派出夏侯渊和曹洪支援许褚,防止他落败。然而,马超阵营中,庞德与马岱迅速反应,冲入战场,与夏侯渊和曹洪激烈交战。如此一来,战局从单挑转为混战,双方士兵都陷入了混乱,局势一度失控。在这场混战中,许褚的左臂被射中两箭,曹军的阵形也因此动荡不安,士兵纷纷退入营寨。最终,曹操意识到战局已经无法挽回,不得不下令关闭营门,止战不再出。
从战斗结果来看,许褚无疑处于下风,曹操也因此派人支援他。若许褚并未处于劣势,曹操是不会主动派人帮助他的。三国演义中明确指出,曹操这样做是因为担心许褚可能会有失,避免他受伤或败北。曹操的策略向来是注重最终的胜利,而不拘泥于战斗过程中的细节。
这场战斗的另一层含义是,许褚在单挑中已经露出败相。从许褚赤裸上身与马超交战的细节来看,尽管许褚的体魄十分强健,但他始终无法在单挑中占得上风,最终还是被马超占据了优势。当许褚丢掉武器,依靠双手捉住马超的枪,明显表明他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战斗下去。这种情况下,许褚的败北几乎已成定局。
而从之前的战斗来看,马超无疑是一位顶尖的战士。在与曹军其他将领的单挑中,马超多次轻松击败对手。比如,马超在数回合内便击败了于禁、张郃,甚至击杀了李通。与许褚对阵时,他也能从容应对,不仅在力气上与许褚不相上下,甚至在技巧上略胜一筹。
总结来说,尽管许褚与马超的单挑看似平分秋色,但从多项细节来看,许褚显然处于劣势,最终也未能挡住马超的猛攻。曹操对战局的干预,虽然延缓了许褚的败北,但也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这场战斗的结局不仅揭示了马超的武勇,也反映了许褚在面对强敌时的挑战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