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军攻入大都,本该亡国的元朝仍延续几十年!元顺帝的逃跑很关键
迪丽瓦拉
2025-09-20 18:32:10
0

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明朝的名将徐达和常遇春带领大军攻克了通州,大都城的危局已经迫在眉睫。此时的元顺帝急忙召集了大臣们,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宣布了自己即将逃亡的决定。作为成吉思汗的后裔,元朝的统治集团并非没有一股英勇的血性。

在这危急时刻,哈剌章首先站出来反对元顺帝的决定,直言不讳地说道:“若是车驾一离,都城必定难以保全。金宣宗南逃之事,恐怕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臣愿死守大都,等待援兵的到来。”随即,中书左丞相庆童也表露了自己的心意:“我已经知道自己死在哪里,又有什么好说的?”面对一心死守大都的忠臣们,元顺帝的回应却异常干脆:“若到了这种地步,我难道要像当年的宋徽宗和宋钦宗那样,沦为俘虏吗?今天,岂能再像徽、钦那样?”他的话语里满是决绝与无奈。

当晚,元顺帝怀着不安的心情,匆忙从大都逃出,北上前往上都。直到八月十五日,他才在上都稍稍松了一口气。上都位于如今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面是龙岗丘陵,南面则有砧子山。上都河从西南至东穿城而过,四周有天然屏障,形势得天独厚。从忽必烈开始,这里便是蒙古帝国的政治中心。元代采取的是“两都制”:大都是控制金朝和南宋旧地的中枢,而上都则是蒙古草原的政治核心。

如果控制住上都,蒙古帝国便可以依托大都,调控漠北的局势。这一战略意义非凡,而元顺帝也将上都视为最后的依托。虽然他是元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但在历史的评价中,他的形象却多是“昏君”的代表。然而,元顺帝虽然屡遭批评,却并非一个只知享乐、不思进取的统治者。

元顺帝,本名妥帖睦尔,父亲是元明宗——即元朝的第二任皇帝,然而他被弟弟文宗所杀。文宗篡位后,曾将妥帖睦尔流放至高丽。文宗死后,妥帖睦尔被扶立为帝,继位的年份为1333年。此时,元朝的权力中心仍掌握在文宗的皇后与权臣手中。元顺帝通过右丞相伯颜的帮助,逐步除掉了文宗旧臣。然而,伯颜一度开始专权,最终在顺帝的谋划下,借助另一丞相脱脱的帮助,铲除了伯颜,最终掌握了实权,成为元朝的最高统治者。

在脱脱的辅佐下,元顺帝一度纠正了前几任皇帝的暴政,恢复了科举制度,并开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与此同时,他还推行“文治”和“汉化”政策,治理水患、发展农业,疏浚黄河河道,试图缓解当时愈发紧张的民族矛盾。顺帝还精通建筑技术,亲自设计过宫殿的建筑图,所设计的“宫漏”时钟也堪称精巧,成为当时的科技奇迹。

然而,尽管改革在初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官员腐败以及改革中的种种失误,元顺帝的改革很快就陷入了困境。随着时间推移,元顺帝开始放松对政事的关注,沉迷于游乐,逐渐滋生了贪图享乐的思想,国家事务被抛之脑后,最终成为了一个昏庸的帝王。

至元十四年,元朝的重要支柱——脱脱,在镇压张士诚的过程中,遭遇了陷害,被罢黜。此后,反元的武装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元朝的统治逐渐陷入崩溃的边缘。元顺帝在大都城陷落的威胁下,最终选择了北逃。

他在洪武元年八月十五日到达上都,并在这里度过了接下来的十个月。这十个月的时光,成为了元朝命运的关键时期。初到上都时,元顺帝的心情依旧紧张,他害怕明朝大军会紧追不放。因此,他将上都的防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级别,甚至将原本的留守将领乃蛮台升任枢密副使,指挥一万名骑兵为自己保驾护航。

然而,虽然元顺帝的防备措施不遗余力,但明朝的进攻依然让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元顺帝多次派遣忠于自己的将领,如扩廓帖木儿,企图收复大都,然而一切努力都未能逆转乾坤。最为惨痛的失败发生在洪武二年二月,梁王也速亲率四万精骑进攻通州,企图重新夺回大都,但遭到明军反击,被常遇春与李文忠联合击败,元军撤退,损失惨重。

面对明军的接连进攻,元顺帝开始感到极度绝望。在与大臣们的讨论中,最终得出结论“无可为也”。六月十三日,绝望的元顺帝只能放弃上都,开始继续向北逃往应昌。应昌地处今天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是距离上都仅百余公里的地方。这里既能作为临时避难的地方,也能为他继续决定命运提供时间。

然而,当他得知明将薛显率军逼近时,他感到更加焦虑。在应昌,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继续北上前往和林,还是与朱元璋争夺中原?最终,元顺帝做出了选择——放弃了继续北上的计划,面对明军的压力,他又一次开始动摇。这种情况下,元顺帝只能依靠自己有限的力量进行最后一次反扑,但因战败而无力回天。

最终,元顺帝在应昌病重,几个月后不幸去世。元顺帝死后,其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改元“宣光”,依旧称自己为“大元”皇帝。然而,北元政权的命运也随之走到了尽头,直到1402年,才被鞑靼部取代。

关于北元政权的存在,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元顺帝的北逃保留了蒙古人最后的力量,使得元朝的“正统性”得以延续;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元朝的实际灭亡始于元顺帝的出逃,北元仅是一个名存实亡的政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元顺帝在历史上被视为昏庸之君,但他的逃亡实际上给了蒙古人留下了一线生机。至于朱元璋,他虽然取代了元朝的统治,但也承认北元政权的“正统”地位,表示对于元朝的统治予以肯定,甚至多次致函表示支持。这种微妙的关系延续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直到明朝和北元都在后金的压力下走向灭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话说,从古至今,只要中原王朝一旦动荡不安,边疆的蛮族必定会趁机爆发战乱!在我国的北方、西方和南方,存...
原创 史... 古代的战争常常是为了争夺土地,不是和外族打,就是进行内战。因为战争不断,很多战将也因此崭露头角,成为...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忠义的象征,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 在刘备逃亡之后,...
在纪录片中感知历史现场 千年一瞬,物语新生。近日,大型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大唐盛世》持续热播。该片以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影...
日本殖民者偷挖琉球人遗骨! 466具琉球人遗骨被日本殖民者偷挖!掘人祖坟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估计也就日本殖民者干的出来!整天研究...
原创 当... 简单来说,日本是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本想靠入侵东亚国家扩大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没想到中国人是...
“滇王之印”领衔,揭谜失落的古... 一枚刻有“滇王之印”的纯金印章,如何揭开一段被尘封两千年的历史?独特的青铜贮贝器上的祭祀场景有何寓意...
专访|阮昕:从“浮生建筑”,到... 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大楼,阮昕教授挥手指向他在大堂支起的编木拱,谈起现代建筑如何精心设计,规划着光...
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点锁阳城遗址 这是11月18日在甘肃省瓜州县拍摄的锁阳城城址(无人机照片)。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
“八贤王”赵元俨:揭晓宋仁宗身... 八贤王 赵元俨 《包青天》《寇老西儿》《杨家将》等经典影视剧中,总有一位威风凛凛的王爷,手持八面金锏...
原创 皇...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试。从小升初、初升高到大学,再到步入...
原创 明... 导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用“崽卖爷田心不疼”来形容。我们不打算深入探讨当时明朝的具体战略...
生死不愿为日属!百余年前琉球人... 新闻链接 “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首,亦所不辞!”1879年5月,琉球王尚泰的...
山东一地挖出汉代墓?回应来了 近日,有IP地址是山东泰安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据说挖出来汉代墓了”等相关内容,引发网友热议。对此...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是主角,他的谋士诸葛亮以及五虎将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和赵云,都得到了...
社评:“琉球学”研究为什么很有...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首创的中国“琉球学”学科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正式启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琉球群岛的地...
原创 古... 在多数人眼中,驸马是天上掉下的好运,娶了公主,进了皇亲,走路都能带风,但要是真认为这是一场躺赢的人生...
原创 琉... 明泽泽琉球,五百年华章 琉球这地方,本来就是个小岛链,十四世纪初还分成中山、山南、山北三家,互相...
原创 彭... 彭德怀正式成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928年6月的“平江起义”。当时,彭德怀是湘军团长,...
原创 《... 刘备“五虎上将”之关羽 关羽身材高大,足有九尺之长,胡须长达二尺,面庞红润如熟枣,嘴唇仿佛涂上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