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猛臣之死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新皇登基,总得有所新气象。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而朱允炆的年号则是“建文”,这暗示着一个变化:从军功为主的时代,转向文官治国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个年号的更换,更是整个治国理念的转型。可以预见的是,朱允炆上台后,必然不再像父亲朱元璋那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专注于军事扩张和严酷的统治方式,而是倾向于重视文官的领导地位和思想引导。
这一变化,当然也没有逃过身边大臣的敏锐眼光。猛臣陈性善——一位敢于当面翻阅刘伯温遗书的豪杰——推荐了一个名叫韩宜可的猛臣。韩宜可早年与朱元璋发生过冲突,不仅公然顶撞过这位帝王,还因言辞过激,曾被朱元璋打发去云南受罚。但这位“猛臣”并未因此屈服,反而在云南安分劳作,同时开设学堂教化民风,使得云南的士人风气发生了变化。当地的官员沐英,深受韩宜可影响,常常过来看望他,言谈间,沐英不止一次表示对韩宜可的尊敬,显然是从心底认同这位敢于直言的豪杰。
当陈性善向朱允炆推荐韩宜可时,朱允炆很快便下令任命他为云南参政,同时赋予他左副都御史的高职,表面上是对他的一种任用和尊重。可是,命运弄人,当韩宜可正走到杭州时,病倒在路上,不幸去世。根据《明史》记载,韩宜可死时,天上有一颗大星陨落,战马嘶鸣不已,民间纷纷传言,这颗流星是为韩宜可而降。这种异象,令人不禁联想到他作为猛臣的非凡存在,不仅是体现在政坛的硬气,还表现在人们的深刻印象中。
与其他同代的大臣相比,韩宜可似乎并不显眼,但他身上所展现出的独立性和正直,足以令他的死成为传奇。即便是当时的重量级猛臣如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去世时也未曾出现如此奇异的天象,足见韩宜可在民间的特殊地位。
二、骂胡惟庸,骂朱元璋
韩宜可,浙江绍兴人,才学自元末时期便广为人知。尽管元廷曾多次招揽他入仕,但韩宜可始终不为所动,他认为天下已经大乱,自己一个文士无意与官场为伍,干脆持身远离。在大明建立后,朱元璋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任命韩宜可为监察御史,这使得他成为了浙江籍刘伯温麾下的一员。
两人虽同在一衙门,但史料中并未提及他们有过私交。这也可以看出,韩宜可为人孤傲,不愿拉帮结派。而当时的大明朝,正是淮西勋贵与浙东集团两大势力相互角力的时期,刘伯温作为浙东的领头羊,已经无法完全避免卷入这种势力纷争。但韩宜可显然与这些势力无关,他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刚直性格,走到了权力的核心。
有一次,韩宜可前去向朱元璋汇报工作。正值胡惟庸和涂节正在与朱元璋亲密交谈。韩宜可怒气冲冲地闯入,直接开骂胡惟庸。他指责胡惟庸结党营私,朝堂之上群臣勾心斗角,正事无人做,党同伐异倒成了大多数。更直言不讳地告诉朱元璋,如果继续与这种佞臣亲近,国家会陷入一片混乱,根本谈不上什么“大明”了,倒不如直接叫“大黑”算了。
朱元璋听后暴怒,直言韩宜可胆大包天,竟敢当面辱骂他的心腹。立即命人将韩宜可关进大牢,并威胁若查明他背后有妖言惑众的指使,将严加惩处。
三、再度硬刚朱元璋
然而,没过多久,朱元璋突然决定将韩宜可释放。经过调查,发现这件事完全是出于韩宜可个人的正直脾气,他并未受任何人挑唆。朱元璋意识到,这样的直臣难得,便决定将韩宜可任命为陕西按察司佥事,进一步将他推上了权力的高位。
但好景不长,又有一起事件令朱元璋勃然大怒。陕西方面报告称抓捕了一万名囚犯,建议将他们送往凤阳开荒种地,作为对大明龙兴之地的建设。然而,这项工作本应归韩宜可管辖,当他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必须首先调查这些囚犯是否真有罪,若是错捕冤枉者,将影响民心。
朱元璋气得跳脚,认为韩宜可不过是在挑剔自己下的命令。可韩宜可坚持己见,认为此事关乎民众根基,绝不能草率行事。面对韩宜可的坚持,朱元璋再度怒火中烧,将他再次投入大牢。朱元璋心知他不能容忍反对声音,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复查,结果发现确实有不少错案。
这次事件也让韩宜可成为了宫廷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虽然他敢于直言不讳、硬顶朱元璋,但也因此不断引发皇帝的猜疑。朱元璋开始怀疑他是否真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忠诚,甚至心生忌惮,始终未能真正信任他。
四、你是不是把钱藏起来了?
有一回,朱元璋突然微服来到韩宜可的府邸,走进屋内,他眉头一挑,心想:“作为大明的重臣,怎么家里这么贫寒,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这让朱元璋心生疑虑,他随即问道:“你家这么穷,难道是有人事先告知你我来访,所以你故意把钱藏起来了?”
韩宜可听后一愣,立刻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钱箱,猛地摔到地上,结果一打开,箱内竟然空无一物。朱元璋愣住了,忙不迭安慰:“闹着玩的,不必当真。”然后,他还拍着韩宜可的肩膀,心情复杂地说:“为官应节俭,应该戒除奢华,才能以民为本。”
韩宜可不仅仅是一个生性刚强的人,他还深知如何与权力周旋。然而,正因他特立独行,胡惟庸自然不愿放过他,最终借助自己的权势,制造了一个陷害事件,试图将韩宜可置于死地。然而,任何关于韩宜可的决策都必须经过朱元璋的亲自审批。
五、有种让我把话说完
胡惟庸的倒台,终于给了韩宜可喘息的机会。随着胡惟庸案牵扯出许多不法之臣,朱元璋开始将这些罪臣的家眷全部贬斥,甚至一些妇女也被迫交给有功的大臣。朱元璋决定将最美丽的女子赏赐给韩宜可。
然而,韩宜可对此极为不满,立即上书直言:“罪人及其家属本应受到惩罚,但连坐其妻女,岂是圣朝所能容忍的事?”此番言辞,让朱元璋深感震惊。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停止这一不合适的做法,最终没有再对这些家眷采取任何措施。
然而,虽然韩宜可在很多场合上勇敢发声,甚至直言不讳批评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