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宜可:骂胡惟庸,硬刚朱元璋,受刑前还在吼:有种让我把话说完
迪丽瓦拉
2025-09-20 18:33:49
0

一、猛臣之死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新皇登基,总得有所新气象。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而朱允炆的年号则是“建文”,这暗示着一个变化:从军功为主的时代,转向文官治国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个年号的更换,更是整个治国理念的转型。可以预见的是,朱允炆上台后,必然不再像父亲朱元璋那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专注于军事扩张和严酷的统治方式,而是倾向于重视文官的领导地位和思想引导。

这一变化,当然也没有逃过身边大臣的敏锐眼光。猛臣陈性善——一位敢于当面翻阅刘伯温遗书的豪杰——推荐了一个名叫韩宜可的猛臣。韩宜可早年与朱元璋发生过冲突,不仅公然顶撞过这位帝王,还因言辞过激,曾被朱元璋打发去云南受罚。但这位“猛臣”并未因此屈服,反而在云南安分劳作,同时开设学堂教化民风,使得云南的士人风气发生了变化。当地的官员沐英,深受韩宜可影响,常常过来看望他,言谈间,沐英不止一次表示对韩宜可的尊敬,显然是从心底认同这位敢于直言的豪杰。

当陈性善向朱允炆推荐韩宜可时,朱允炆很快便下令任命他为云南参政,同时赋予他左副都御史的高职,表面上是对他的一种任用和尊重。可是,命运弄人,当韩宜可正走到杭州时,病倒在路上,不幸去世。根据《明史》记载,韩宜可死时,天上有一颗大星陨落,战马嘶鸣不已,民间纷纷传言,这颗流星是为韩宜可而降。这种异象,令人不禁联想到他作为猛臣的非凡存在,不仅是体现在政坛的硬气,还表现在人们的深刻印象中。

与其他同代的大臣相比,韩宜可似乎并不显眼,但他身上所展现出的独立性和正直,足以令他的死成为传奇。即便是当时的重量级猛臣如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去世时也未曾出现如此奇异的天象,足见韩宜可在民间的特殊地位。

二、骂胡惟庸,骂朱元璋

韩宜可,浙江绍兴人,才学自元末时期便广为人知。尽管元廷曾多次招揽他入仕,但韩宜可始终不为所动,他认为天下已经大乱,自己一个文士无意与官场为伍,干脆持身远离。在大明建立后,朱元璋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任命韩宜可为监察御史,这使得他成为了浙江籍刘伯温麾下的一员。

两人虽同在一衙门,但史料中并未提及他们有过私交。这也可以看出,韩宜可为人孤傲,不愿拉帮结派。而当时的大明朝,正是淮西勋贵与浙东集团两大势力相互角力的时期,刘伯温作为浙东的领头羊,已经无法完全避免卷入这种势力纷争。但韩宜可显然与这些势力无关,他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刚直性格,走到了权力的核心。

有一次,韩宜可前去向朱元璋汇报工作。正值胡惟庸和涂节正在与朱元璋亲密交谈。韩宜可怒气冲冲地闯入,直接开骂胡惟庸。他指责胡惟庸结党营私,朝堂之上群臣勾心斗角,正事无人做,党同伐异倒成了大多数。更直言不讳地告诉朱元璋,如果继续与这种佞臣亲近,国家会陷入一片混乱,根本谈不上什么“大明”了,倒不如直接叫“大黑”算了。

朱元璋听后暴怒,直言韩宜可胆大包天,竟敢当面辱骂他的心腹。立即命人将韩宜可关进大牢,并威胁若查明他背后有妖言惑众的指使,将严加惩处。

三、再度硬刚朱元璋

然而,没过多久,朱元璋突然决定将韩宜可释放。经过调查,发现这件事完全是出于韩宜可个人的正直脾气,他并未受任何人挑唆。朱元璋意识到,这样的直臣难得,便决定将韩宜可任命为陕西按察司佥事,进一步将他推上了权力的高位。

但好景不长,又有一起事件令朱元璋勃然大怒。陕西方面报告称抓捕了一万名囚犯,建议将他们送往凤阳开荒种地,作为对大明龙兴之地的建设。然而,这项工作本应归韩宜可管辖,当他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必须首先调查这些囚犯是否真有罪,若是错捕冤枉者,将影响民心。

朱元璋气得跳脚,认为韩宜可不过是在挑剔自己下的命令。可韩宜可坚持己见,认为此事关乎民众根基,绝不能草率行事。面对韩宜可的坚持,朱元璋再度怒火中烧,将他再次投入大牢。朱元璋心知他不能容忍反对声音,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复查,结果发现确实有不少错案。

这次事件也让韩宜可成为了宫廷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虽然他敢于直言不讳、硬顶朱元璋,但也因此不断引发皇帝的猜疑。朱元璋开始怀疑他是否真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忠诚,甚至心生忌惮,始终未能真正信任他。

四、你是不是把钱藏起来了?

有一回,朱元璋突然微服来到韩宜可的府邸,走进屋内,他眉头一挑,心想:“作为大明的重臣,怎么家里这么贫寒,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这让朱元璋心生疑虑,他随即问道:“你家这么穷,难道是有人事先告知你我来访,所以你故意把钱藏起来了?”

韩宜可听后一愣,立刻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钱箱,猛地摔到地上,结果一打开,箱内竟然空无一物。朱元璋愣住了,忙不迭安慰:“闹着玩的,不必当真。”然后,他还拍着韩宜可的肩膀,心情复杂地说:“为官应节俭,应该戒除奢华,才能以民为本。”

韩宜可不仅仅是一个生性刚强的人,他还深知如何与权力周旋。然而,正因他特立独行,胡惟庸自然不愿放过他,最终借助自己的权势,制造了一个陷害事件,试图将韩宜可置于死地。然而,任何关于韩宜可的决策都必须经过朱元璋的亲自审批。

五、有种让我把话说完

胡惟庸的倒台,终于给了韩宜可喘息的机会。随着胡惟庸案牵扯出许多不法之臣,朱元璋开始将这些罪臣的家眷全部贬斥,甚至一些妇女也被迫交给有功的大臣。朱元璋决定将最美丽的女子赏赐给韩宜可。

然而,韩宜可对此极为不满,立即上书直言:“罪人及其家属本应受到惩罚,但连坐其妻女,岂是圣朝所能容忍的事?”此番言辞,让朱元璋深感震惊。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停止这一不合适的做法,最终没有再对这些家眷采取任何措施。

然而,虽然韩宜可在很多场合上勇敢发声,甚至直言不讳批评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话说,从古至今,只要中原王朝一旦动荡不安,边疆的蛮族必定会趁机爆发战乱!在我国的北方、西方和南方,存...
原创 史... 古代的战争常常是为了争夺土地,不是和外族打,就是进行内战。因为战争不断,很多战将也因此崭露头角,成为...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忠义的象征,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 在刘备逃亡之后,...
在纪录片中感知历史现场 千年一瞬,物语新生。近日,大型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大唐盛世》持续热播。该片以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影...
日本殖民者偷挖琉球人遗骨! 466具琉球人遗骨被日本殖民者偷挖!掘人祖坟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估计也就日本殖民者干的出来!整天研究...
原创 当... 简单来说,日本是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本想靠入侵东亚国家扩大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没想到中国人是...
“滇王之印”领衔,揭谜失落的古... 一枚刻有“滇王之印”的纯金印章,如何揭开一段被尘封两千年的历史?独特的青铜贮贝器上的祭祀场景有何寓意...
专访|阮昕:从“浮生建筑”,到... 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大楼,阮昕教授挥手指向他在大堂支起的编木拱,谈起现代建筑如何精心设计,规划着光...
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点锁阳城遗址 这是11月18日在甘肃省瓜州县拍摄的锁阳城城址(无人机照片)。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
“八贤王”赵元俨:揭晓宋仁宗身... 八贤王 赵元俨 《包青天》《寇老西儿》《杨家将》等经典影视剧中,总有一位威风凛凛的王爷,手持八面金锏...
原创 皇...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试。从小升初、初升高到大学,再到步入...
原创 明... 导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用“崽卖爷田心不疼”来形容。我们不打算深入探讨当时明朝的具体战略...
生死不愿为日属!百余年前琉球人... 新闻链接 “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首,亦所不辞!”1879年5月,琉球王尚泰的...
山东一地挖出汉代墓?回应来了 近日,有IP地址是山东泰安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据说挖出来汉代墓了”等相关内容,引发网友热议。对此...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是主角,他的谋士诸葛亮以及五虎将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和赵云,都得到了...
社评:“琉球学”研究为什么很有...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首创的中国“琉球学”学科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正式启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琉球群岛的地...
原创 古... 在多数人眼中,驸马是天上掉下的好运,娶了公主,进了皇亲,走路都能带风,但要是真认为这是一场躺赢的人生...
原创 琉... 明泽泽琉球,五百年华章 琉球这地方,本来就是个小岛链,十四世纪初还分成中山、山南、山北三家,互相...
原创 彭... 彭德怀正式成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928年6月的“平江起义”。当时,彭德怀是湘军团长,...
原创 《... 刘备“五虎上将”之关羽 关羽身材高大,足有九尺之长,胡须长达二尺,面庞红润如熟枣,嘴唇仿佛涂上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