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友谅心黑手狠,军事才能超强,为何会输给朱元璋?
迪丽瓦拉
2025-09-20 18:32:43
0

《明朝那些事儿》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两个人都是当世之豪杰,如果他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朝代,应该都能成就大业。”这句话所提到的两个人,正是朱元璋的宿敌——陈友谅与张士诚。

在这两位起义军领袖当中,陈友谅无疑威胁最大。他不仅意图称霸江山,而且多次使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差点夭折。与张士诚那种偏安一隅、实力较为薄弱的局面相比,陈友谅更具野心和挑战性。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这位乱世枭雄——陈友谅,探讨他是如何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最终却惨败收场的。

1. 陈友谅的崛起:心黑手狠,靠恩师的人头上位

在讲述陈友谅之前,不妨先提一提他的“老大”——徐寿辉,那个时局中的奇葩人物,天完国的皇帝。徐寿辉出身底层,原是湖北罗田的一个布贩子,他创立的“天完国”国号颇为荒诞,意图通过给元朝“大元”加几笔,给自己添点威风,但却总让人觉得这个名字预示着很快就会结束。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最终“天完”政权在陈友谅手中走向终结。

陈友谅生于1320年,来自湖北沔阳(今仙桃),出身渔民家庭。那种低贱的渔民身份使他早年备受歧视。他自幼怀有改变命运的渴望,努力读书以期通过文化和知识改变自己的地位,但依旧未能得到他期望的尊重与地位。最终,他决定走一条更为直接的道路——通过起义争夺权力,打破旧有的身份束缚。

1355年,天完国的丞相倪文俊攻陷沔阳,陈友谅因此参加了起义。倪文俊看中了陈友谅的才智和谋略,提拔他逐渐成为军中重要人物。然而,陈友谅背叛了自己的“恩师”——倪文俊,最终将他杀害。故事发生在1357年,倪文俊欲篡位的阴谋被揭穿后逃至黄州。陈友谅以恩师之头做交易,直接将倪文俊的首级送到徐寿辉面前。从此,陈友谅展示了他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的本性。

2. 陈友谅的高光时刻:登基称帝,自命“大义”

随着倪文俊的死亡,陈友谅迅速崛起,成为天完国的实际统治者。他不仅善于用人,擅长组织管理,还极具军事才能。在此后的几年中,他带领军队先后攻占了安庆、南昌、吉安等重要城市,逐渐掌握了大半个江南。特别是在1360年,他清除掉了徐寿辉的几位亲信,赵普胜被他以图谋叛乱为由斩杀,而丁普郎和傅友德则选择投靠了朱元璋。此时的徐寿辉实际上已成了空壳,陈友谅完全掌控了天完政权。

但最终,陈友谅的野心达到了顶点,决定铲除徐寿辉。1360年6月16日,陈友谅将徐寿辉诱入采石城的五通庙,命卫士用铁锤将其砸死,随后在大雨中正式登基,定国号为汉,年号“大义”。这可谓是历史上一例极为讽刺的事件:弑君称帝的人居然以“大义”二字作为年号,真是荒唐可笑。

3. 首次交锋:龙湾之战,陈友谅兵败如山倒

陈友谅的势力庞大,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外加福建和安徽的部分区域。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地盘则显得相当有限,仅仅控制了苏南和皖南的一部分。然而,陈友谅尽管兵力占优,却在与朱元璋的第一次交锋——龙湾之战中败北。

1360年6月23日,陈友谅率领庞大的舰队,兵力达到10万,直逼朱元璋的老巢南京。然而,朱元璋的计策巧妙,他通过间谍成功迷惑了陈友谅,使得其军队误入设伏之地——龙湾。尽管陈友谅军力远超朱元璋,但因地形狭窄,水路不通,许多大船搁浅,无法展开作战,最终导致惨败。此战后,陈友谅不得不撤退,朱元璋则趁机收复了太平、安庆等地,稳住了自己的局势。

4. 第二次交锋: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覆灭的最后一战

1363年,陈友谅决定再次出击,这一次他集结了60万大军,准备先攻南昌,再图南京。尽管朱元璋的兵力只有20万,但凭借坚守南昌的朱文正和其他谋士的指引,他成功挡住了陈友谅的进攻。而随后的鄱阳湖之战,则彻底决定了两人的命运。

陈友谅带着60万大军与朱元璋的20万大军在鄱阳湖展开激战。初期,陈友谅凭借强大的舰队和猛将张定边的帮助,一度占据优势。然而,朱元璋凭借风向的变化,巧妙地发动了火攻,将陈友谅的舰队烧毁。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也在此战中丧命。最后,陈友谅在撤退过程中被乱箭射杀,彻底落败。

5. 失败的根本原因:暴力与权谋的双重灾难

陈友谅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枭雄,手段狠毒,充满野心,且具备杰出的军事与政治才干。然而,他的失败并非单纯的战术失误。许多分析认为,陈友谅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过于依赖暴力和权谋,在行事时从不顾及道义与人心。

鄱阳湖之战后,陈友谅愤怒之下大肆处决投降的敌将,却未意识到这背后的深层问题。反观朱元璋,他宽厚待人,甚至在战局逆转时为敌将提供生存机会。暴力和权谋可能能在一时获得胜利,但长久来看却会自食其果,最终导致众叛亲离。

历史上许多枭雄如项羽、陈友谅等人,可能到死都不明白为何自己会失败,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败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一次失误,而是错失了“人心”的支持。

6. 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历史的警示

张学良曾对日本年轻人说:“不要相信暴力,历史已经证明,暴力不能解决问题。”陈友谅的失败正是这一警示的生动体现。暴力不仅没有为他带来长久的统治,反而在关键时刻导致了他被弃如敝履。历史教训深刻,或许这是我们可以从陈友谅的命运中汲取的重要教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党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百废待兴、满目疮痍的山河,还有一张张对外借债。十几亿白银的债务...
原创 郑... 麒麟的神话与现实中的“麒麟” 自古以来,麒麟在中国文化中便象征着祥瑞,是带来幸福和繁荣的象征。很多...
原创 李... 北宋末年的至暗时刻 公元1125年冬,金兵分两路南下,如黑色洪流般涌向北宋都城汴京。此时的北宋朝廷...
原创 刺... 在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堪比鲁滨逊的江湖人物,他便是斧头帮的帮主——王亚樵。国民党军统的三剑客之一...
原创 岳... 据传,民族英雄岳飞本来信心满满,准备在即将收复失地的关键时刻,展开决定性的战斗,却忽然接到了来自皇帝...
原创 他... 他是秦始皇背后的智者,也是大秦的顶级谋士,犹如一把锋利的利剑,为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正因为...
原创 杨...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铲除杨国忠为名义,掀起了对唐朝的叛乱,这场历史事件后来被...
原创 明... 好的,我会保持文章的语义不变,同时丰富细节,字数尽量保持稳定,帮你改写如下: --- 自唐朝以来,...
原创 关... 刘备每次出征时,往往亲自带领一支大军,而另一支军队则由二弟关羽统领。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除了源自桃园...
原创 晚... 1839年,法国化学家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首台银版照相机,这一突破性发明开启了人类摄影的历史。从此,人...
原创 明... 明朝的皇帝姓朱,但为何赐给功臣的国姓却是“郑”?这一现象背后有什么深层含义呢? 有些人或许会有疑问...
原创 我... 前两天,老覃发布了题为《小机械厂仿造拖拉机被嘲笑“太土”,毛主席挥笔大书:卑贱者最聪明》的文章,讲述...
原创 此... 国民党当局开启“宪政”闹剧 1948年7月,为了应对在华中地区日益强大的桂系势力,蒋介石决定任命程潜...
原创 曹... 提到三国历史,许多人立刻会想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众多历史人物。你会联想...
原创 1...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日... 1941年12月7日的清晨,日本海军悄然发动了对珍珠港的袭击。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舰队毫无准备,遭遇了...
原创 清... 1912年,清朝末帝溥仪正式宣布退位。尽管许多满清遗老对这一决策心怀不甘,实则无力反抗。那时,满清王...
原创 大... 明成祖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震惊朝野的“靖难之役”。虽然这一过程充满了...
原创 清... 在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曾被视为绝密的武功技艺,像是蜻蜓点水般飞跃在水面,或如灵猴般跳跃在...
原创 董... 提到五虎将,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必然是三国时期刘备麾下那五位著名的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